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5月20日 · 然而,一位病危時刻按醫囑施打抗生素、導致聽力喪生的 嚴重藥害者 ,和衛福部纏訟多年敗訴,去年(2018年7月)大法官對此案做出 解釋文 ,不僅確立大於1%發生率的藥害可以不給付,更意味著「病人透過醫師告知、藥袋標示和藥物仿單三者,就可以合理預知風險,選擇用藥,後果自負。 這宗 充滿爭議的釋憲案 一出,嚴重挑戰「藥害救濟制度」根本精神。 1997年前後,台灣接連爆發100多例口服治香港腳的抗黴菌藥「療黴舒」(Lamisil)、「適撲諾」(Sporanox)藥物副作用案例,患者出現肝功能異常、甚至有多起猛爆性肝炎致死的事件。 正是當年這起藥害事件中的「犧牲者」,讓台灣開始重視藥害通報系統,因而催生藥害救濟制度,更替皮膚科醫學建立了用藥指引 ── 現今服用抗黴菌藥,都必須嚴密監控患者肝功能指數。

  2. 2019年5月20日 · 一個病危時刻無可選擇的女孩用了抗生素後導致雙耳失聰12年來以台大醫院為家雖然疾病本身的嚴重度與複雜度是她多年來被禁錮在醫院的主因但失聰確為藥物副作用所致卻因立法的荒誕與衛生單位的顢頇讓她的罕見個案變成常見 ...

  3. 2019年10月16日 · 從3名醫師掌間滑落的SJS女孩──嚴重藥害病人為何會被漏接?. 「史蒂文生氏─強生症候群」(SJS)病友王昭晴6年前發病後,一眼失明、氣喘、腸胃不佳,一個月仍須看診5到6次。. (攝影/余志偉). 百萬分之六的發生機率,對許多醫師而言,是一輩子都不會 ...

  4. 2018年8月16日 · 2007年一位民眾因瀰漫性非結核分枝桿箘及惡性淋巴瘤一度在加護病房病危昏迷不醒之際醫師使用含有 amikacin成分藥品愛黴素Amikin)」治療醒來後發生雙耳聽力喪失的耳毒性藥物不良反應申請藥害救濟。 藥害救濟審議委員會認為,該藥的耳毒性不良反應發生率大約10%左右,是常見而可預期的藥害,不予救濟。 後打行政訴訟但敗訴,聲請釋憲。 日前,大法官對此案作出 釋字767號解釋 ,針對 《藥害救濟法》第13條第9款 「常見且可預期之藥物不良反應」排除於藥害救濟之外的合憲解釋,雖然從權力分立的角度認為執政者有寬鬆的立法裁量空間,但恐怕也犯了對立法決策思維過早的加以放棄審查問題。 尤其本號解釋有10位大法官分別提出協同與不同意見書,可見大法官內部意見分歧。

  5. 所謂非傳染性疾病(也常稱慢性病),即病程長且受到行為、環境、生理與基因等諸多因素影響的疾病,最常見的包括心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慢性呼吸道疾病和精神疾病。 這些疾病對人類健康帶來巨大損害。 根據2017年公布的最新版 〈全球疾病負擔報告〉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全球十大死因中有6個是非傳染性疾病、且佔據前3名,包括缺血性心臟病、中風與慢性阻塞性呼吸道疾病。 在造成最多失能 的30個疾病中,也有26個都是非傳染性疾病,包含第1名的下背疼痛、第2名的偏頭痛、第3名的聽力損傷和第5名的重鬱症。 非傳染性疾病所帶來的健康損害不只非常巨大,還越來越糟。 與1990年相比,非傳染性疾病所造成的失能在不同經濟發展的國家都上升,且上升幅度遠超過傳染性疾病。

  6. 2018年12月11日 · 58歲的江盛,是醫師作家侯文詠的北醫同學、曾是醫學中心主任級的大醫師,坐鎮診間時,病人總會恭恭敬敬說聲:「拜託了! 」但為了推動安樂死,大醫師反過來要向路人低聲「拜託! 」蓄著似「妹妹頭」的灰白長髮,少了白袍「加持」,有些路人甚至當他是騙子,還得立即掏出名片讓人「驗明正身」。 名醫上街照吃排頭,路人轉過身、撇過頭,避免眼神與他交會的尷尬狼狽,經常發生。 偶爾也能得到些許熱情回應,有人向他訴說自己照顧過好幾個末期病患的經歷,因為感同身受,爽快簽下連署書,便令他開心;三不五時還有「額外回饋」,菜販除了連署書,也讓江盛一起帶走一把蘆筍、一片冬瓜。 故鄉在嘉義的江盛,2年前因照顧年邁父母重回故里,「拉業績」也會就近到友人開設的牙醫診所、彩券行等,留下空白的連署書,他笑稱是找「樁腳」。

  7. 《葵照護》一書引用了美國學者大衛.維爾納(David Werner)所述兩種照護的邏輯:一是「使人失去自由與陷入依存的作法」,二是「由個人主動追求自信與平等,從旁提供支援的作法」。 而我卻常在醫療場域中,聽到醫師抱怨那些太聰明、會「撿藥吃」的病人預後較差,因為他們並未按照期待的治療方針;順從醫囑、乖乖服藥治療的病人,預後反而比較好。 不過,現實上真的存在如此非黑即白的理念型嗎? 還是灰色的模糊地帶佔絕大多數呢? 由於病人不一定知道怎樣的治療或照護對他是最有幫助的,醫療照護者應該協助病人完成他想做也能做的事情,討論出當下最好、病人也願意接受的治療方針。 例如一個只能部分緩解、卻容易達成的目標,一個雖然醫師不滿意、病人反而能接受並為之努力的妥協目標。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