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從人造紅寶石獲得人類第一束雷射. 最早提出雷射光概念的人是大名鼎鼎的 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 ,他在論文中已經預測了「受激放射光」(Stimulated emission)的特性,只是當時技術仍不足以在實驗室中證實。. 不過,愛因斯坦的理論讓後輩科學家不斷試圖 ...

  2. 白袍真心話:作為家屬,我花錢讓家人試細胞治療;作為醫師,沒科學實證我無法推薦. 曾經也是病人家屬的台灣大學免疫學權威江伯倫醫師,在醫者與家屬兩個角色之間,對細胞療法心中有著不同的掙扎。. (攝影/林彥廷). 醫療健康. 生物科技. 2023/4/24. 文字 ...

  3. 他無奈表示,《特管辦法通過的目的之一是希望用合法監督方式引導業界發展讓目前療效尚不明確的細胞治療透過累積更多治療個案資料來確認,「但我們的特管辦法為何注定失敗因為衛福部管理那把刀我看是切錯地方了

  4. 其他人也問了

  5. 細胞治療4大問:它能成為癌症新希望嗎?. 治療費用、風險與挑戰有多少?. 病人抽血後,在細胞製備所分離、培養細胞、經過品質檢驗後,再送回醫院供病人治療使用。. (攝影/林彥廷). 細胞治療被視為癌症與重症的新希望,但細胞治療發展多時,由最早的 ...

    • 把基因檢測當「命盤」解析
    • 中學生即有能力操作基因編輯
    • 研究「抗愛滋寶寶」背後真正的圖謀?
    • 昂貴基因療法可能製造的社會問題
    • 台灣法案草擬中,別開啟方便大門

    一般醫療機構的基因檢測可概分四大類:癌症標靶藥物單一基因檢測和癌症標靶藥物多基因檢測、疾病遺傳基因檢測以及疾病帶因型檢測。臨床上較常運用的為癌症標靶藥物單一基因檢測,例如肺癌、乳癌、大腸癌;此外,疾病帶因型檢測則是針對罕見疾病或地中海型貧血、肌肉萎縮症等隱性遺傳疾病。 「現今的基因檢測項目真的很多、也很亂,」本身是罕見疾病肌肉萎縮症患者而致力基因研究的新店耕莘醫院病理部主治醫師陳燕麟分析,非醫療機構或生技公司還推出肥胖、膚質等各種檢測,甚至全基因定序檢測,以全基因定序來說,雖科學已對人體基因解碼,但在解讀上卻需要相當的專業,就算做了檢測,不一定能獲得具有意義的資訊。 此外,他指出,許多醫院沒有的檢測項目,非醫療機構卻發展多種檢測,但非醫療機構往往不具解釋能力,消費者做各種檢測前應審慎每一項檢...

    基因解碼後,驅動過去不治絕症的篩檢工具及新藥與新療法技術研發,可望消除疾病威脅造成的重大傷害。然而,「異常」的定義與界線在商業誘因之下,愈來愈模糊,從基因篩檢發現「重大異常」、進而可能追求百分之百「正常」;如今,基因編輯技術的發展,還可以「剔除」變異基因。 2016年,法國微生物學者夏彭提耶(Emmanuelle Charpentier)、美國生物化學家道納(Jennifer A. Doudna)與華裔美籍神經生物專家張鋒(Feng Zhang),人同因「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上的貢獻同獲唐獎。CRISPR/cas9技術被認為是基因體編輯平台重大革命,讓基因編輯程式化、普及化及得以量化,基因編輯概念股也隨即寫下2017年美股飆漲傳奇,投資銀行高盛(Goldman Sachs)2...

    但低技術、高知識的基因編輯,正高度考驗著科學倫理。 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大躍進,為醫學研究帶來重大曙光,也給予不肖「醫學流氓」順勢發展超越尋常訂製「超級人類」的潛能。舉世唾棄的中國免疫愛滋寶寶研究,就是採用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 中國深圳南方科技大學副教授賀建奎宣稱,以基因編輯方式、讓一對雙胞胎女嬰成為天然的愛滋病免疫寶寶,並於2018年11月在中國健康誕生。他採用的基因編輯手術是在進行試管嬰兒前、卵子受精時期,把「Cas9蛋白」和特定的引導序列,以極細針,注射到還處於單細胞的受精卵裡,修改CCR5基因。CCR5是一種激素的受體蛋白,HIV病毒可以透過這個受體蛋白進入到細胞裡;修改了CCR5受體蛋白的嬰兒,不容易被HIV病毒感染,因而具有對愛滋病毒免疫的能力。 但...

    無論基因檢測或基因治療,現今最大的困難都在於,基礎研究與臨床運用仍無法完全接軌或實證,卻已被變成「產品」。 國家衛生研究院細胞及系統醫學研究所副所長顏伶汝說明,當實驗室研究處於細胞實驗或動物實驗階段,尚未應用到臨床病患前,若發生錯誤仍有修正的機會;即使現今的基因療法在技術、工具上推陳出新,但基礎研發與臨床醫學應用之間仍存有很大的鴻溝,跨入臨床確實仍有一大段距離須突破。 面對新醫療的快速發展,法規顯得跟不上腳步。凌嘉鴻指出,以CRISPR/Cas9來說,技術門檻很低、中學生受訓就可能會操作,政府怎麼去管理就顯得相當重要。 但台灣不僅對於基因檢測機構認定與從事項目的規範,都幾乎沒有把關機制,開放業者四處招攬生意。衛福部醫事司簡任技正劉越萍回應,生技公司若涉及不當宣傳,《醫療法》第84至87條針對...

    衛福部日前提出《再生醫療製劑管理條例》草案,內容包含「基因治療」,卻未充分進行社會的溝通與討論,引來諸多爭議。政治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劉宏恩即擔憂,此草案內容中偷渡了「基因治療」,但法案名稱卻無法讓民眾直接想到與基因治療有關,且條例中還提出「暫時性許可」的規畫,代表一項可能才進行到第二期的臨床試驗,可以跳過完整的人體試驗階段,等同開了方便的大門。 雖然衛福部食藥署簡任技正陳可欣解釋,此條例草案規範的仍以商品化、規格化等再生醫療製劑為主,但基因編輯屬於技術,且尚無商品化的問題。不過,劉宏恩卻認為,條例中提及「以治療或預防人類疾病為目的,使人體內含有重組基因者」,定義放得太過廣泛。 台灣受試者保護協會理事長林綠紅表示,包括英美、世界衛生組織已著手討論基因編輯的規範等問題,台灣面對新興的醫療科技,不能...

  6. 2020年9月27日 · 2010年 「馬尼拉人質事件」 下顎中槍的生還者易小玲移植重建是他揚名國際的代表作之一易小玲在香港韓國歷經33次失敗手術後來到台灣由魏福全執刀才終獲矯治手術後一個月就能正常飲食

  7. 2023年3月22日 · 延宕多年的再生醫療法案,終於將在下週進入立法院逐條審查。. 多年下來,草案不斷調整,從一法變三法,又變成如今的雙法,曾歷經醫界、藥界兩方的激烈辯論,以及立委間的彼此僵持,讓法案難以推進。. 而此次立法,雖亦有醫、藥界的角力痕跡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