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11月1日 · 摘要:针对 双玻 光伏组件 量产工艺中所出现的边缘气泡问题进行研究, 通过对比分析得出边缘气泡问题主要由组件在层压过程中边缘过压导致, 根据实验和相关数据得到边缘气泡析出的规律, 通过使用层压工装, 可有效解决气泡问题, 为后续双玻光伏组件批量生产提供一种技术支持。 0 引言. 在光伏制造领域中, 可靠性、通用性、发电量的组件, 一直是市场的宠儿, 同样也是无数光伏研发人员为之努力和奋斗的目标。随着各类定制化和互补型电站的兴起, 以及一些光伏建筑一体化 (BIPV, Building Integrated Photovoltaic) 建筑设计的使用, 双玻光伏组件的市场需求度逐渐越来越。 1 结构差异分析. 1.1 常规光伏组件结构.

  2. 2019年4月24日 · 一种思路是沿着M2的推出思路,不提高组件尺寸的情况下继续提高硅片对边距,纳入考虑的尺寸包括157、157.25、157.4mm等,但获得的功率增加比较有限,另一方面增加了对生产精度的要求、还可能影响了认证兼容性 (如无法满足UL的爬电距离要求)。 另一种思路是是沿着125mm提升到156mm的思路把组件继续做大,如158.75mm规格的倒角硅片或全方片 (f223mm),后者将硅片面积提高3%左右,使60片电池组件的功率提高了近10Wp;同时一些N型组件制造企业选择了161.7mm对边距的M4硅片;另外也有企业在准备推出166mm对边距的硅片。 硅片尺寸158.75mm,更亲民? 进化论基金治雨在其文章中认为,158.75mm规格的硅片优势明显。

  3. 2017年10月23日 · 双面太阳电池是指硅片的正面和反面都可以接受光照并能产生光生电压和电流的太阳电池,这种电池可以用P型硅片制造,也可以用N型硅片制造。 nPERT双面电池基本工艺流程为:(1)双面制绒(2)上表面扩散硼制成P+N结(3)背面扩散磷制成N+N结(4)双面钝化薄膜(5)双面金属化 ,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 图1 nPERT电池结构示意图. 2、nPERT双面电池技术特点. nPERT双面电池采用N型硅作衬底,具有少子寿命、无光致衰减等优点。 常规P型电池由于使用硼掺杂的硅衬底,长时间光照后易形成硼氧键,在基体中捕获电子形成复合中心,导致3~4%的功率衰减;而nPERT电池使用N型硅衬底,磷掺杂的基体使得电池几乎无光致衰减。

  4. 2019年11月13日 · 2019年9月,Fraunhofer 实验室MatthiasPander团队公开发表了《Prediction of potential power/field lossfrom LeTID susceptible modules》,论文对LeTID组件的功率衰减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如下图为经过690h测试后的单晶PERC组件EL照片,组件内部的电池亮度均匀性变差,部分电池已经呈现性能衰减。 在实验室环境下,温度和强辐射会大大加速功率衰减,因此衰减速度与地理位置密切相关。

  5. 2019年4月26日 · 适用于纬度及土地集约等高遮挡地区。 与其他常规组件比,叠片组件在部分遮光条件下损耗功率更低,因此更适合于纬度地区、土地集约项目以及分布式项目等。

  6. 2019年12月18日 · 一现象. 双面光伏组件中的太阳电池使用高温定位胶带固定,在经过层压工艺后,从组件背面可以看见高温定位胶带与栅线接触处有明显的发白现象,如图2 所示。 二高温定位胶带发白的原因分析. 2.1 采用单面M2 太阳电池与采用双面P E R C 太阳电池的2 种光伏组件的对比. 分别将高温定位胶带粘贴在单面M2 太阳电池及双面PERC 太阳电池的背面,然后在进行层压流程后观察2 种光伏组件的外观,如图3 所示。 由图3 可以看出,层压后,采用单面M2 太阳电池的组件背面的胶带无明显发白现象;采用双面PERC 太阳电池的组件背面的胶带有明显发白现象,且电池与细栅线接触处出现了发白。 因此,发白现象可能与双面太阳电池背面的细栅线有关。 2.2 与背面栅线发生反应.

  7. 2019年7月3日 · 1 PID的定义. PID效应 (Potential Induced Degradation) 又称电势诱导衰减, 是指当光伏组件的电极与边框之间存在较高的偏置电压时, 玻璃中的Na+出现离子迁移, 附着在电池片表面, 从而造成光伏组件功率下降的现象 [1]。 2 p型PERC双面双玻光伏组件的PID现象分析. 2.1 实际电站中的PID现象. 光伏组件在系统中的阵列排布和偏压如图1所。因为每块光伏组件边框都是接地的, 会造成单个组件和边框之间形成偏置电压, 所以, 越靠近负极输出端的光伏组件, 承受负偏压现象越明显。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