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3月10日 · 學者惠禎從這場跨世代對話,提出此刻閱讀與聆聽楊逵文學的時代意義。 將楊逵作品譜成歌的紀念音樂會30年後,朱約信、陳明章等原班人馬,加上吳志寧、裝咖人等新血,原日原地復刻演出,並錄製成專輯《三十鵝麗》。

  2. 6歲跟著媽媽做陣頭,20歲開始走入社會運動。. 紀錄片導演惠偵,關注移工、土地正義議題,作品有《八東病房》及《烏將要回家》。. 這次她拿起攝影機,說起自己「不正常」的家庭故事。. 惠偵有個暴力酗酒的父親、有個同性戀的母親,自己則是個連國 ...

  3. 2019年5月13日 · 根據2017年5月24日大法官釋憲以及2018年11月24日的公投結果,行政院於今年2月提出 《司法院釋字第748號解釋施行法》(下稱政院版)草案 ,雖然行政院試圖避開命名爭議整部法案也未出現夫妻等稱謂而改以雙方當事人取代但仍指出同性結合為婚姻關係」,法案中說明男女同志滿18歲即可結婚而同性的婚姻關係亦獲得我國法規大部分與異性婚姻相同的專屬權利義務。 下一代幸福聯盟等團體認為政院版草案違背公投民意,並堅持「婚姻應限於一男一女」。 3月中旬,下一代幸福聯盟提出《公投第12案施行法》草案,主要獲得國民黨立委賴士葆及沈智慧支持,兩人也屢次在協商過程中,強調 公投第10案 具765萬民意基礎,人民已經否決了大法官解釋。

  4. 2019年5月16日 · 2019年5月17日,台灣成為亞洲第一個同婚合法化的國家。 在大法官端出 釋字第748號解釋 即將屆滿兩年前夕,立法院院會在今天下午三讀通過《司法院釋字第748號解釋施行法》,賦予同志伴侶得以結婚的法律依據。 其中關鍵的第4條條文,明定「同志伴侶可向戶政機關辦理結婚登記」以多數通過時,在青島東路現場的同婚支持群眾爆出如雷掌聲,現場3萬多人,不少伴侶相擁而泣。 此法將自一週後的5月24日施行。 《BBC》 、 《CNN》 、 《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 、 《衛報》(The Guardian) 都在第一時間,在網站上發布「台灣通過亞洲第一個同性婚姻法」的新聞,而《彭博社》(Bloomberg)更以 「台灣總統贏得里程碑的同性婚姻投票」 為題,肯定台灣。

  5. 2023年12月7日 · 2008年,白色恐怖受難者溫恭的孫女張旖容意外在國家檔案中發現阿公的遺書,開啟「遺書返還運動」。 《春日的偶遇:白色恐怖、我的阿公溫恭與家族記憶追尋》 ,便是她回到阿公生前最後行醫與被捕處──屏東縣春日鄉,開始費時數年所寫的家族史追尋記。 自幼時起,張旖容的心裡始終有個困惑:為什麼在母親眼中學歷等同一切? 她寫下:「我沒有辦法太靠近媽媽,太靠近是會受傷的。 」長期與母親關係的緊張、矛盾、彆扭,在追尋家族記憶的過程中,獲得了一絲緩解。 對於連母親也沒看過的阿公,張旖容也逐步建立起認知:溫恭的確對時局不滿,而有改造社會的抱負,進而加入地下黨,「縱然如此,他們的審判仍須受到檢視」──原被判刑15年的溫恭,在蔣介石大筆一揮下改為死刑,16天後命喪刑場,葬於六張犁公墓。

  6. 2017年5月23日 · 黃虹霞指出她認同法律應給予同性伴侶適當保障但不認同解釋文中對婚姻自由及自然生育子女的論述她問:「無自然生育子女可能之同性伴侶如何得為社會形成與發展之基礎? 」並認為大法官無權重新定義婚姻」。 吳陳鐶提出不同意見書指出台北市政府的聲請不合規定使得司法院淪為行政機關法律諮詢機構應不受理他也指出憲法保障的婚姻自由應限於一夫一妻是否變更婚姻制度意涵應透過直接或間接民主來決定並提出全民公投的選項。 「同婚通過之後,會不會去爭取代理孕母? 人工生殖? 但是這樣用人工產生下一代的方式真的具有道德的良善性嗎? 希望每個子女血源來自親生父母,這樣的家庭是最穩固的。

  7. 2017年12月19日 · 所以我覺得字母會需要透透氣,而在我看來,七年級小說家中,崇凱對小說的投入度與成就是第一流的! 崇凱對小說的投入是古典意義的投入,他是非常虔敬的作者,不會刻意去展演花俏的技法;另外,他每一部作品之間的跳躍性非常強,不由得讓我去想像──那樣的小說未來到底是什麼?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