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得獎紀錄:創立以來最多,《報導者》獲41項新聞項肯定. 本篇彙整《報導者》2022獲獎紀錄,這是創辦以來獲得最多項的一年,無論文字、攝影、Podcast與數位敘事都有所成績,台灣攝影大賽獲獎近半、國內外各大新聞都有斬獲,而解構「交友詐騙」的 ...

  2. 2024年5月30日 · 616日晚間,有亞洲普立茲獎之稱的香港SOPA新聞頒獎,《報導者》拿下10個項,是華文媒體得獎最多。 評審的講評裡特別提到:新聞媒體是政府的監督者,而一則有影響力的新聞,證明了新聞業的存在價值。

  3. 高雄人,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碩士,現任教於高雄女中。曾獲教育部文藝創作短篇小說及散文、梁實秋文學、高雄青年文學項,並獲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創作補助、高雄市文化局書寫高雄文學創作及出版助。2013年升格為雙胞胎媽媽,目前努力在深重的工作及母職壓力中浮出水面,以 ...

  4. 2016年5月23日 · 中國作家能否出國領獎,是中國的政治溫度計。. 這一次,楊繼繩再次因他 厚達80萬字的紀實作品《墓碑》 成為焦點。. 2008年《墓碑》在香港出版以來,已歷10次再版,得到各界重視;2013年《墓碑》曾獲海耶克圖書(The Hayek Prize)、2015年瑞典史迪格.拉森 ...

    • 眾多身分他只認「Pulima」
    • 族人與他之間的那道傷疤
    • 最邊緣的末梢其實最有利

    彷彿這些身分都還不夠。另一種年表上,26年前,他是「山胞十大傑出青年」、「台灣省山胞專業人才」,26年間,「山胞」慢慢變成「原住民」,直到12月5日,國家文藝獎宣布,不見原住民三字,他是「藝術家」,撒古流。 「排灣族根本沒有藝術家這個字,只有『Pulima』(多手),也沒有藝術品,只有『Lalang』 (美的事物)」,撒古流解釋,巴瓦瓦隆家族,在部落裡的分工是「Malang」,是「美的釋放」,一家子從曾祖父到撒古流的兒子,雕刻、繪畫、紀錄片等,他們都是美的釋放者。 「你看石頭是石頭、木頭是木頭,我們是看到它們的靈魂,從石頭雕刻出一隻豬、一隻鹿、一個獵人,那就是(美的)釋放。」撒古流於是說,人們口中的他的「藝術」,其實就是生活,從生活裡頭釋放出美,「(我們)不是承載單一藝術的人,承載的是人、生...

    危機與轉機,在2009年八八風災,一起降臨達瓦蘭。 當時,作為重災區之一的達瓦蘭,面臨遷村的命運。對部落的人來說,這場走山,是民國60年來政府不斷開放部落周遭砍伐林木資源的結果,要重新開始,他們試著不再重蹈覆轍。族人全體投票支持撒古流,擔任重建委員會的總召集人。 第一次,「部落為教室」的理念,終於可以在家鄉實現。撒古流立刻做出了新家園的模型,包括穿山甲造型的集會所、民族學校,以及整個部落以石板蓋成的建築,「如果實現的話,就是現在每個人都在講的綠建築了。」當時的規劃,從建築材料的採集符合生態承載量,且建築居住舒適、低耗能,都是依著山上資源有限的條件而設計,最重要的是,在重建的過程中,「部落的人會重新了解自己的土地、文化,會有向心力,也會重新學會傳統禮讓我們生存的技能,這樣不是很好嗎?」 那模型...

    20年前,他出版《部落有教室》,倡導菁英回鄉、成為原鄉動力,2009年八八風災,他錯失實踐理論、重建部落的機會,2015年底,在部落走進永久屋4年之後,他推出「末梢枝葉特展」。 「樹梢,是日出太陽最早曬到的地方,是日落最後照到的地方,是強壯的千年老鷹最理想築巢的地方,也是小老鷹起飛的地方,是夜間星空降落露珠最豐盛的地方,也是清晨蝴蝶採露珠最豐盛的地方。」撒古流解釋。 「原住民族,末梢民族。」他停了幾秒,「樹的邊緣,就像現在原住民在社會的邊緣,但這邊緣不是不好的地方,其實是很多有利的位置,尤其對人類來說,原鄉有很多有利的條件,綠建築、慢活、環保,原住民最多這種知識,那是人類最優等的位置,我們過去用悲哀方式來說原住民的邊緣位置,而忽略了我們其實擁有最好的。」 從《部落有教室》到「末梢枝葉」,是從...

  5. 2021年51日,勞工遊行的隊伍行經行政院時,有民眾在行政院正門的拒馬上張貼要求提高工資的標語。. (攝影/楊子磊). 延宕多時的《最低工資法》草案終於送進立院等待協商,這是否能提升台灣受薪階級的所得、改善經濟果實分配不均?. 長年關注勞動議題 ...

  6. 今年台北電影改制,增設的個人獎項入圍名單,包括導演、編劇、男女主配角、新演員、攝影、剪輯、配樂、美術設計、造型設計、聲音設計、視覺效果等多達14項的個人獎項入圍,同時4大類的入圍數減為5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