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1月20日 · 議會悲觀主義、社會經濟學批判下的治理無能,坐實「民主唯一辦到的承諾就是民主無法實現自己的承諾」。令政治社會學者歐斐(Claus Offe)印象深刻的,無力者集合之議會反對派,既無力競逐而讓自己成為多數,呈現所謂均等化發展,反對黨與多數黨的差異日趨減少,形同面遊戲。

  2. 2022年1月13日 · 「精神疾病的診斷是根據症狀,而精神疾病的症狀其實跟內外科的不太一樣。 比如說一個癌症的腫瘤,你今天在台灣、非洲,在美國,你去做檢查都會看到這個腫瘤,它有一個生物性的特徵。 精神醫學不同,即使現在會講血清素、講基因,可是我們還是沒有辦法找到一個明確的生物標記(biomarker),沒有辦法透過科技檢查出精神疾病。 它必須要靠很多症狀(比如說幻聽幻覺)的累積,去構成它的診斷系統。 《兩種心靈》 裡描述的是生物精神醫學和精神動力學兩種不同的徑,我覺得應該加上第三種心靈,也就是『反精神醫學』。 」不論是生物精神醫學或是精神動力學,基本上都沒有否認精神疾病是一種「病」,對於原本設定的講題「什麼是精神疾病? 」蔡友月從認識論和本體論切入。 「為什麼我會覺得要拉出反精神醫學這條線?

  3. 2020年3月13日 · 這些錯誤的刻板印象,持續把女性推入貧窮深淵。作者便在3年間透過生活貧困者協助組織、工會、都道府縣等性別平等中心、熟人介紹等,採訪47位16到64歲女性,寫成《瀕窮女子》,每篇生命傳記都令人哀傷徘徊不已。

  4. 2018年7月12日 · 我遊走在大街小巷城鄉小鎮找出人為的彩繪塗鴉作品利用角度移動的構圖取鏡搭上虛影自然中的風景或人為地景擺置它們之間無違合地組成一幅全新的界畫面我將這系列作品稱之為浮視繪》。

  5. 一開始,抽獎文只是一種行銷策略,並無惡意,也沒有詐騙的性質,是各大官方粉絲專頁都經常使用的宣傳手法,以贈品為誘餌,透過抽獎在短時間之內增加粉絲人數和貼文觸及率(編按),對於活動宣傳和商店經營而言,都是相當常見且有效的手段。 只是長久下來,Facebook的許多使用者已經被訓練出抽獎的反射動作,看到文章即完成抽獎三步驟「按讚、留言、分享」,而黑心商人們就在群眾跟風抽獎的行動中,嗅到了累積粉絲的隱藏商機,也讓抽獎變了調。 此外,隨著Facebook程式技術的進步,粉絲專頁的經營者可以設定讓網友留言變得可以自動觸發私訊,再透過聊天機器人的功能,讓粉專管理員直接得到與民眾一對一傳播訊息的機會,這樣的好處是可以方便將抽獎者導引到其他網站或是LINE帳號。

  6. 324凌晨,郭盈秀在行政院大門前被兩位男警拖離,在拉扯間警察直接放手,導致她頭部著地、輕微腦震盪。事後,郭盈秀決定接受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協助,對警方以及江宜樺、王卓鈞等人提起自訴,「我當下是想用司法去證明,他們是的、我們是站得住腳

  7. 2023年9月19日 · Ralph Giordano(1923-2014). 台灣推動轉型正義至今,最大爭議之一是應該如何處理「加害人」?. 觀察各國經驗,往往是選擇題,未必是是非題。. 政治檔案一旦公開 ,加害人必然浮現,整個民主社會,必須對威權時期的「加害行為與行為人」做出回應。. 當然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