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這次禪十,由繼程法師開示和小參,常聞法師翻譯,喬治‧史維基 擔任總護。繼程法師一開始就講解禪修的基礎:坐姿、放鬆以及給自己調整身心的機會。法師表示,能夠放鬆,就能放下妄念與執著,讓自心恢復明朗與寂靜;而當身心放鬆達到統一,就 ...

  2. 法鼓山的方法——提倡全面教育,落實整體關懷. 「心靈環保」是法鼓山創辦人聖嚴法師在1992年所提出的核心理念,希望以觀念的導正,來提昇人的品質,以健康的心態,面對現實,處理問題。. 只要有了心靈的防禦措施,處身在任何狀況之中,都可以保持平靜 ...

  3. 【象岡念佛有感】 隨緣自在 親近佛法 陳宏宇 趁著七月四日美國國慶的三天長假,參加在象岡道場舉辦的念佛禪三。當車子轉進綠色的道路指標「Shawangunk」(象岡),映入眼簾的第一個景象,是高聳的溫帶針葉林樹種,散布於鄉間小路兩旁,來自樹木及枝葉的陣陣清香,瀰漫於空氣中,「哇,好 ...

  4. Thomas Dabre主教表示,今年是天主教的慈悲禧年,而法鼓山同樣長期在世界各地推動慈悲和關懷,他期望繼續增進雙方的合作交流。 隨行的鮑霖神父則分享,聖嚴師父和天主教多位神父情誼深厚,這次教廷代表拜會法鼓山等臺灣著名道場,主要是希望將這份情誼延續。 一週參訪下來,代表們對臺灣民眾的善良、在信仰中學習奉獻,印象極為深刻。 法鼓山與天主教互動甚早,一九九三年教廷宗教協談委員會(PCID)主席安霖澤(Francis Arinze)樞機主教、馬天賜、單國璽神父前往農禪寺,邀請聖嚴師父至教廷拜訪;一九九七年,師父和當時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會晤,應邀參與「宗教領袖和平會議」。

  5. 關於法鼓山. 1989年,聖嚴法師於是在新北市金山區興建了一座世界性的教育園區—「 法鼓山世界佛教教育園區 」,具體實踐大學院、大普化、大關懷三大教育,以作為實現「提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理念的基地。. 2005年,園區第一期建設工程完工,並舉 ...

  6. 「這本書可以說是漢傳禪法的鉅著,師父教法的精華都在裡頭。 」長年在歐美國家帶領禪修的常悟法師表示,歷來禪宗祖師留下了許多的語錄、詩偈,但這多半是悟後的境界,至於過程中如何用功? 並不清楚。 聖嚴師父的著作補強了這個缺口,讓我們有跡可循,漸次深入。 此外,本書最大的特點就是,以「空」來破題,建立正確的修行宗旨,接著依戒、定、慧三學談戒律與禪修的關係,再從四念處、五停心觀,漸次帶出禪宗的話頭與默照。 由此可見,漢傳禪法與佛陀時代的教法是一脈相承的,同時,傳承之中又有聖嚴師父獨到的創新,例如調心的七個階段、禪修的四種心理狀態等。 聽聞佛法 如實修行. 「空的智慧和打坐有什麼關係? 持戒對禪修有什麼影響?

  7. 現任方丈和尚 果暉法師. 果暉法師,1958年出生於臺灣雲林,1985年於法鼓山創辦人 聖嚴法師座下出家,日本立正大學文學博士。. 歷任聖嚴法師侍者、祕書、禪坐會輔導師、法鼓山僧團都監、法鼓山僧伽大學院長、法鼓山僧團副住持及法鼓文理學院佛教學系系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