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5月7日 · 罹患癌症後我天生的樂觀和幽默感大概是在我生死關頭命懸一線時一次又一次地引領我走出困境發揮自身療效的一劑良藥。 在這封信裡,我想和你們說一說我的幽默,你會看到一個不一樣的李開復。

  2. 2015年7月1日 · 我最近出的書 《我修的死亡學分》 就是描述我罹患四期淋巴癌面臨死亡修的七個死亡學分 。 第一個學分,就是健康無價. 在我平時的生活中,我熱愛美食,不運動,不愛睡眠,認為睡眠是浪費時間,每天起來回E-mail,給我員工證明我工作多努力。 生病以後,才深深體會到, 其實健康失去了,就什麼都沒有了,生命最重要,健康和生命是一樣重要的。 如果我們要維護自己的健康和生命,很多人會認為說,如果你養生,就沒有事業了,什麼都不要了,過退休的生活,過慢日子吧。 我領悟以後,和幾位朋友交流以後,其實真的不是這樣的。 每一個人的健康,其實不是要放棄一切。 我們的健康如果簡單來說,其實就是我們的睡眠、壓力、運動、飲食。 如果這4點達到即可,對年輕人來說。

  3. 2017年3月27日 · 當一個人失去他愛的人,安慰他時記得別說「節哀順變」. 爸爸生病了。. 他腰痠背痛了一整年,本來以為是在辦公室坐太久、工作太忙碌的文明病。. 直到某天上午,上班突然腹部劇痛得誇張,趕緊送醫後,醫生告訴我們,爸爸患上末期直腸癌,且 ...

  4. 6 天前 · 我問他聽過什麼最好的忠告時,他說:「我 40 幾歲時,我老闆娘因為癌症過世。 幾個月後我老闆結束休假回到公司上班,某天在走廊上遇到我,突然拉住我的手臂,用懇求的語氣跟我說:『戴夫,你要花更多時間陪你老婆,你要花更多時間陪你老婆!

    • 24歲,接下沉重家業
    • 進退維谷的處境,練出企業家少見的「忍耐」
    • 用對人,讓有創新能力的人能出頭

    不同於台灣一般企業家第二代,都是父母逼、推著孩子出國念書,嚴凱泰隻身赴美,卻是 14 歲的他,向萬般不捨的母親「求來的」,當時一同念書的同輩雖然羨慕他的優渥生活,但也不時指著路上跑的裕隆汽車對他冷嘲熱諷,「我當然知道裕隆有問題,可是我怎能一起跟下去罵?」嚴凱泰回憶,這樣的不平使他近 20 年背負著一種屈辱,雖然「別人是生病時吃蘋果,我是生病時不吃蘋果的」,但從他懂事起心頭就沒有「小王子」的尊榮,「極端的虛榮、極端的悲哀、與極端不平等,」他說:「我如果不離開台灣,一定會崩潰!」。 但即使隻身在美,他仍不時想著「如何救起裕隆」,從小的經驗讓他理解到:瞬間的發狠振作,難以讓裕隆振衰起弊,因為太多的員工是「短視的好人」,革命必先革心,但要這些叔叔伯伯認識新世界,可比父親「要為中國人的車子裝上輪子」那...

    當時兩件任務讓他進退維谷,使他在公司裡抽大量的白長壽香煙,下了班深夜還喝上一個月達半打的白蘭地。其一: 是各路老員工紛紛來「進忠言」,卻少有人聽得下他的分析和道理(一位老同事除了告訴他「現金快不夠了」,也告訴他:「你回來,實在看不出你對裕隆有何貢獻」);另一則是台灣政府運籌加入 GATT(今日 WTO 前身)已成定局,早晚管制進口車的門檻保護傘會撤除,彼時銷售數已被福特和南陽超越的裕隆,長中短期前途可謂一片蒼茫。 他每天幾乎 5 點半準時下班,「辦公室裡處處無解,」他說:「所有的會議都得不出結論,為什麼?因為大家對裕隆要做什麼事毫無共識,R&D 說我們要自己造車,給我 20 億,財務部說:我沒錢!每天這樣的事不斷循環,不如回家。」 那段日子幫他 練出了三十出頭歲數人少見的「忍耐」功夫,而當時...

    要問他經營的過程裡,真正得意的成就,「 我不斷地用對人,或者讓有創新能力的人出頭。」幾乎所有在裕隆重生過程扮演攻堅和後勤支援的大將,都對嚴凱泰(即使小上他們幾多歲)的領導豎起拇指。「他對你搏盡感情,但對 performance 的要求,也絕不手軟,」一位工廠主管透露:「長期相處就能體會--他是真心對你好。」 當時裕隆集團水平事業群之一,專攻汽車融資貸款的裕融公司總經理陳力雄,辦公室一台治療椎間盤突出的復健治療椅,就是嚴凱泰送來的禮物;來往大陸奔波的同仁開刀時,他更是焦急地安排主治醫師;而在母親吳舜文眼中,嚴凱泰也是個很細心又重情感的人。如有一次她便提到,有一次她要找東西而翻了嚴凱泰的抽屜,看到他把父親寫的信一封封保存得很好,因為「後來他父親能跟他說的話很有限,」她說。 現在的許多同事認為,正...

  5. 2018年6月16日 · 這個建議是來自許多從癌症心臟病中風糖尿病血壓問題關節疾病和許多慢性病倖存下來的讀者其實我們都知道怎麼照顧健康多運動飲食均衡補充足夠水分等等可是在身體沒出事時總覺得自己健康狀況應該還好」。

  6. 2017年9月5日 · 《微破壞》這本著作中,美國梅約診所(Mayo Clinic)所建立的「創新中心」(Center for Innovation,CFI)之概念,成為智活團隊遇上瓶頸時的引路燈。由於醫療產業體系牽一髮動全身且變革不易,因此,與其進行具顛覆性或激進改革性的創新,從內部開展的「轉型式微創新」或許才是醫療產業或這類複雜 ...

  1. 相關搜尋

    makiyo媽媽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