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圖文故事. 攝影記者是故事現場的「慢臨者」,更是縝密的「尋蹤者」,他們在時光旅程觀察、採集,拍下散落在故事時空裡的重要片刻,直指人心。. 《凝視.1095》 是《報導者》第一次獨立出版影像集,呈現2015~2018年所關注的環境、政治、移工、性別等面向 ...

  2. 2022年12月18日 · 88歲的作家黃春明,在自宅5樓公寓的書房接受訪問。 (攝影/余志偉) 1970年代的 鄉土文學運動 ,對歷史而言,也許是一次內外環境激烈碰撞的偶然;但對傾生都以文字書寫、記錄鄉土的黃春明來說,他豐厚的土地經驗、與社會底層同源的臍脈,卻是生命流向的必然之境。 50年前那場風風火火的「運動」中,黃春明未涉其中,然50年歲月明證,迄今屹立在創作前線、始終初衷未改,是真心不騙與鄉土人民廝守終身的癡情種。 近年與癌症大戰一回、減少露面的黃春明,日前接受《報導者》專訪,談及他橫越日治時代、美援時代、台灣自由化年代,以及行經驚天動地的鄉土論戰現場,看盡這島嶼反覆震盪的憂傷與島上最草根那群人們的強韌,如江河悠長的人生不放棄涓滴的氣力,持續以文學、戲劇灌注對人民與土地的疼惜與寬愛。

  3. 我們回頭去觀察,可發現相關網路文章下的留言,不乏某些想要聲援原住民族的民眾主張「原住民族是一種要被關懷的社會弱勢團體」,所以呼籲大眾不該調侃原住民;好比我們不該對坐在博愛座上面的孕婦或老年人酸言酸語是一樣的道理。. 事實上,這樣的 ...

  4. 2016年12月18日 · 2015年8月底,一名印尼漁工在台灣遠洋漁船上死亡,距離出航才3個月。 這起屏東地檢署在2個月內就快速簽結的案件,近日卻受到國內外極大關注,從 國際媒體BBC 、 印尼地方媒體 ,到 台灣監察院 跟 勞工團體 ,都察覺事有蹊蹺。 為了解開謎團,《報導者》與印尼調查報導媒體《Tempo Magazine》合作,深入兩地調查。 一位印尼漁工之死(攝影、製作/林佑恩) 2015年8月25日深夜,一艘從台灣屏東東港出發、到中西太平洋捕撈鮪魚的11人小型遠洋漁船福賜群號上,死了一名印尼漁工。 1個月後,棺材車載著這具從台灣送來的屍體,開進印尼中爪哇直葛(Tegal)郊區的小鎮,停在一間機車修理行前。 剛過晚上9點,是肥皂劇的熱門時段,但鄰里因為這事騷動起來,鄉下地方,還沒有從國外回來的屍體。

  5. 日本. 國民法官. 從 7月21日全國首件國民法官案件 於新北地方法院做成判決後,已陸續有不同的個案在 台北地方法院(7月28日宣判) 、 基隆地方法院(8月4日下午宣判) 展開,過往離一般大眾生活經驗遙遠的法庭活動,也透過大幅的報導與公開程序完整呈現出來。 在案情與判決結果之外,對於法律人──尤其是站在被告角度的律師而言,卻明顯看到檢辯雙方在新制度中資源與力量的不對等。 法庭上「審檢辯」缺一不可的三角平衡中,《報導者》試圖探問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這樣的局面? 國民法官制度參照的藍本──日本發展經驗又能給予我們什麼啟示? 「從這兩個案子確實看到,辯護人的資源跟檢察官的系統確實是有落差的。

  6. 2020年1月14日 · 大選後,台灣如何面對兩岸僵局? 中研院院士敬一呼籲蔡政府從永續民主出發,確保「這一代人的決定,不會限縮未來子孫的選項。

  7. 置死地而生──千年舞台上,魏海敏改寫的京劇伶人坐標. 大疫之年,許多藝術展演受到影響,64歲的魏海敏近一年卻演出滿檔,去年(2020)起連續參演國光劇團25週年團慶公演經典老戲《四郎探母》,重演兩齣經典代表作《王熙鳳大鬧寧國府》與當代傳奇的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