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12月23日 · 根據該理論,由於 Omicron 的高傳染力對未接種疫苗、加強劑量的民眾造成危險,使住院、死亡人數增加,但感染後痊癒的族群有望出現一定程度的自體免疫,這有助於防止下一個變種病毒出現。. 哥倫比亞大學教授何大一博士表示:「正如專家們所言, ...

    • 消費者忠誠度減弱,品牌價值為勝出關鍵
    • 後疫情零售主流:整合線上線下購物體驗
    • 導入 Ai 技術,強化數位零售實力
    • Ai 賦能:精準打造個人化購物之旅

    近期麥肯錫管顧公司(McKinsey)指出,在 2020 年,有將近四分之三的美國消費者改變購物習慣,其中有 40% 同時更換了選用品牌;相較於 2019 年,此轉換速度快上兩倍,年輕世代的消費者轉變甚至更迅速。這點意味著企業必須從此刻起,開始投入消費者品牌忠誠的長遠經營。 欲達成此目標,零售業者不僅必須確保通路的便捷性,「價值」也是影響消費者購物行為的重要考量。舉例來說,有接近四成的年輕消費者,除了考慮產品品質,也會思考該品牌理念是否與自身價值觀一致。

    因應網路購物蓬勃發展,在後疫情時代,實體店鋪也將重新定位,搭配線上即時供貨資訊與便捷的物流,轉而成為提升消費者體驗的接觸點。 數位與實體通路的分界將日益模糊,唯有整合雙邊零售資源,才能合力為品牌的推廣與銷售,帶來最大效益。例如所謂虛實融合(Online Merge Offline, OMO)新零售模式,或者「無限貨架」(endless aisle,又稱虛擬貨架)的全通路整合概念,就是運用網路商店,有效延伸實體門市的產品範圍,不僅提供顧客更多產品選擇,也透過縮減實體展示空間,達到節省成本的效果。 ♦ TO 推薦閱讀:「全通路」最後一塊版圖,統一會吃下台灣家樂福嗎? 消費者方面,可能先在線上接收商品資訊,再到線下門市查看商品實體,最後回到網路平台使用行動支付下單;或者直接在線上完成購物流程,隨後...

    疫情衝擊下,善用數位工具,零售業者更能為顧客打造嶄新的數位化購物體驗。AI 技術助攻零售產業已是現在進行式,例如電商業者會採用 AI 進行客戶分群分類、跨平台銷售等,讓線下的消費行為轉到線上,以帶來更多新會員、創造新消費模式。 實體門市也能運用 AI 賦能數據,分析往年銷售數據得出各個地區熱門商品,透過相對準確的預測,提前佈局人力與物流、備戰線下活動通路,有效提高營運效率。 ♦ TO 推薦閱讀:找網購變得更容易!Google Cloud 為零售商導入強大 AI 搜尋工具 像是為實體門市導入自然語言處理(NLP)和語音辨識系統,優化顧客服務效率,或者在線上購物頁面加入 AI 聊天機器人,創造更有人味的互動。 即時性、跨通路、跨接觸點的整合式購物體驗,將會是零售產業數位化的轉型目標。為了實踐這點...

    虛實整合後的零售產業,將面臨更加碎片化(fragmented)的消費者購物旅程(TO 編按:由於零售業持續革新,產品線也快速擴增,因此意味著許多產品類別都變得很碎片化),而這當中個人化消費體驗即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電商業者善用數位行銷工具,從網頁瀏覽行為到購買紀錄都能加以追蹤,並運用這些數據進行更精細化的目標市場投放(micro targeting)。 另一方面,業者也能結合既有大數據再導入機器學習,建立 AI 推薦演算法,藉由網站訪客在站內的每次點擊標籤,系統化地收集購物者的樣式資料,透過精確預測消費者可能購買的產品,客製化每位購物者的消費體驗,甚至藉此設計出少量、多樣,且更有彈性的供應鏈。 了解個別消費者獨特的購物偏好和風格,才能專門為其量身定製消費旅程,盡可能達成「投其所好」,便有機會...

  2. 2020年5月13日 · 從 SARS、H1N1 到新冠肺炎,為何流行病的爆發會有週期性?. TO 編輯推薦好書. 2020-05-13. 分享本文. 【我們為什麼挑選這本書】2020 年,新冠病毒席捲全球,是近年規模最大的流行病。. 然而綜觀 21 世紀,從 2003 年的 SARS,2009 年的 H1N1,2015 年的 MERS 到 2020 年 ...

  3. 2021年5月24日 · 新冠疫情是全球性的災難,為了對抗病毒,世界各國皆努力防疫並研發疫苗。 疫情爆發初期,台灣成功將疫情壓下,並維持數百天的正常生活;雖然現在疫情爆發,全國進入三級警戒,但我們仍有希望能壓下疫情,重新回歸原本的生活,至於那天是早到 ...

    • 新冠疫情流行1
    • 新冠疫情流行2
    • 新冠疫情流行3
    • 新冠疫情流行4
    • 新冠疫情流行5
  4. 2022年4月26日 · 國內 COVID 疫情進入爆發期,連續兩日確診數超過 5000 例。 每天確診破萬的美國,為何仍執意「解封」,根據美國經驗,台灣能借鏡的防疫策略還有哪些? (責任編輯:陳怡君) 歐美確診上千上萬,仍執意「解封」 大規模抑制病毒傳播措施,已成為過去兩年疫情風暴下的全球特徵,數十億人口受到影響,對原有社會帶來不少系統性改變。 歐美至今已相繼解除防疫管制, 若要理解那些每天依舊上千、數萬確診的國家何以執意「解封」,就不能只看疫苗注射普及率、確診數、重症率和死亡率,還有另一項數據也實質影響了歐美(尤其美國)的解封進程。 全美 2022 綜計有焦慮和抑鬱症狀的成年人已達 31.5%

  5. 2021年4月1日 · 目前 COVID-19 的傳染率與重症死亡率尚未穩定下降,即使疫苗順利研發與生產,仍需時間普及接種率,因此 WHO 認為 2022 年才可有效控制疫情。. 疫情發展可能延續為病毒仍持續傳播與突變,轉變為流感模式且不限於季節性(有別於 2003 年 SARS 疫情,屬於 ...

  6. 2021年8月10日 · 新冠疫情讓遠距醫療、零接觸看診從實驗變為日常,筆電與伺服器代工大廠廣達集團創辦人林百里就曾說,智慧醫療將是台灣的「第二座護國神山」。 如今投信也相當看好伴隨智慧醫療而來的商機,究竟智慧醫療應用到哪些科技? 台灣目前的智慧醫療進成又走到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