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5月30日 · 那年2月4日在未找到任何直接證據得以證明三人涉嫌台北縣汐止鎮吳氏夫婦命案的情況下三人三審判決定讞各被處以兩個死刑褫奪公權終身。 2月20日, 檢察總長 陳涵 向最高法院提起第一次 非常上訴 ,到7月6日第三次提起非常上訴,均遭 ...

  2. 2019年11月10日 · 2018年,台中發生牙醫師遭 思覺失調症 患者刺死命案台中地院一審判處被告無期徒刑後目前案件來到二審階段。 《報導者》經過長期調查與走訪,貼近受害者與加害者雙方的第一手證言,透過法庭現場紀錄、精神鑑定醫師的主張,由此個案探看這場艱難對話中坦露的結構性問題。 01 加害者的世界. 修行前,他有「必須完成的要務」 賴亞生33歲的人生即將脫胎換骨,邁向最重要的一步,他要放下凡塵俗務,奉持天命,使信眾明悟大道真理,成為一貫道的點傳師。 但在那之前,還有一些要務必須處理完畢,才能盡快步上求道修行之路。 兩個月前,家族中舉辦喜宴,因為跌倒而行動不便的阿嬤不會出席,妹妹知道賴亞生也不喜歡去有一大群親戚在的場合,問他要不要剛好藉此機會回去探望阿嬤,買個東西給她吃,表達孝順之意。

  3. 2018年2月1日 · 律師重盛的父親橋爪功飾演正是30年前三隅第一次殺人案件的主審法官述及當年並不支持廢除死刑的他沒有判三隅死刑是考量到時代及社會因素重盛還出言譏刺:「都怪時代就是了? 」),在得知三隅第二次犯下殺人案後說出後悔沒判他死刑的話來讓重盛及觀眾陷入深深的迷惑中這些事件的因果究竟是怎麼建立的? 重盛年輕時也是想繼述父志成為法官的,之後選擇只當律師的心路歷程也是耐人尋味,由這段情節及對話來推想,他是不想掌控別人的生死,而三隅卻說他最羨慕能夠掌控別人生死的人,所以出獄後還會寫明信片感謝重盛的法官父親,由此重盛漸漸貼近三隅的世界並嘗試想去理解,儘管一開始他對助理說沒有理解犯人的必要,「又不是交朋友」。 是枝裕和新作《第三次殺人》劇照。 (攝影/傳影互動提供)

  4. 長榮大學馬來西亞外籍鍾姓學生命案週年前夕,《報導者記者重新踏上女學生殞命的台鐵便道沿途路燈明亮照亮路旁的芭樂番茄園以及不遠處的公墓分隔島豎立偏僻路段請攜伴同行告示牌不時有警方巡邏車與學校巡守人員經過

    • 三重命案1
    • 三重命案2
    • 三重命案3
    • 三重命案4
  5. 2016年10月12日 · 今年3月底發生內湖女童隨機殺人案後士林地檢署在5月23日求處兇嫌王景玉死刑經過數次準備程序庭9月9日下午一審合議庭在士林地方法院展開除了檢方與告訴代理人被告與辯護人還傳喚為王景玉做精神鑑定的榮總精神部心身醫學科主治醫師劉英杰。 從鑑定資格、標的、流程,到結論判斷,坐在王景玉一旁的辯護律師黃致豪一波波的詰問,像驟雨掃向證人席上的劉英杰,「劉醫師,依照您的診斷,王景玉有嚴重的精神疾病,這部分我完全尊重您的專業,但我不明白的是,在鑑定報告的最後,怎麼會跳到他有刑事責任能力的結論? 」黃致豪強調。

  6. 2021年1月24日 · 鉅細彌遺的犯罪細節背後,我們仍然不了解林清岳是個什麼樣子的人、經歷了什麼樣的生命歷程。 「犯罪情節重大,罪無可逭,實有與社會永久隔絕之必要。 死刑判決最常出現的例句一錘定音,2002年3月底最高法院判決定讞,同年5月林清岳被 槍決 。 殘忍的犯行並未隨著持續執行死刑就此消失,但我們能從司法流程中,看到愈來愈多這些犯下社會所無法容忍行為之人,原先生活在社會中的樣貌。 愈來愈多判決書呈現被告一生的故事. 2018年6月1日凌晨,男子陳伯謙以推廣弓箭文化為名,在 華山草原 搭建的草堂內性侵殺害女學員,2天後因擔心藏匿於塑膠箱的屍體被發現而將被害人分屍,並把部分遺體製成標本。 即便當年發生多件分屍案,此案由於手段兇殘以及發生在市民可自由來往活動的 公共空間 ,引起社會強烈的震撼。

  7. 2024年1月8日 · - 報導者 The Reporter. 新北國三生殺人案. ──重懲呼聲與兒少人權拉鋸下,非行少年處遇將擺向何方? 2024.1.8 最後更新. 2023年耶誕節,新北市15歲林姓女學生不滿到鄰班找朋友時被楊姓男同學制止,要求同校郭姓「乾哥」幫她出氣。 雙方理論時,郭持彈簧刀對楊連刺10刀,楊生頸部、左胸等要害遭重創,不治身亡。 國中生間的細故衝突竟演變成校園喋血,民眾還未從震驚中回神,林女卻在Instagram限時動態高調寫下「我未成年,法律會保護我」。 滿溢的憤怒不解,以及擔心孩子成為下一個受害者的恐懼,化作排山倒海的全民公審與重懲呼聲。 乾兄妹過往的脫序行徑、郭生涉入幫派的背景被逐一挖出,法院依法要求社群媒體下架乾兄妹的個資,掀起「法律保護加害人」的輿論抨擊,私刑正義愈演愈烈。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