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7 五月, 2024. 夫妻潛水員緊急情況:inReach®衛星通訊設備的重要性. 夫妻潛水員-埃里克和妮可·德哈文在貝里斯一個小島近海潛水約兩個小時後,妮可突然心臟病發作。 現在他們深信,inReach®衛星通訊設備和潛水保護殼應該成為所有潛水員必備的重要裝備之一。 潛水中的異常感覺. 妮可·德哈文潛入水深約30英尺時,突然感到一種奇怪的感覺:當她吸氣時,胸口刺痛。 她沒有太在意,深呼吸了一下,繼續潛水。 隨著深入,她感覺到的壓力和刺痛越來越強烈。 在潛至40英尺深處時,她的右臂和手開始麻木。 她無法確定這種感覺,但她的直覺告訴她不要再往深處潛水。 她停在了團體上方,沒有繼續下潛。 奇怪的感覺持續存在。 很快,她決定取消潛水,慢慢地返回水面,找到等待在那裡的潛水導師。

    • 山林裡的垃圾是怎麼來的?
    • Lnt 無痕山林是什麼?
    • 廚餘及果皮可以直接丟在戶外?
    • 衛生紙可以分解嗎?
    • 糞便可以分解嗎?
    • 上山前簡化垃圾
    • 下山做垃圾乾濕分離

    台灣登山教育普及的速度,趕不及登山人口增加的速度,更遠遠比不上垃圾增加的速度。 很多時候是擴散效應,「看到別人丟垃圾,我也跟著丟。」 前陣子看到 FB爬山社團 登山健行自組隊的影片,表示自2019去中央尖溪山屋時,就發現山屋後方堆積了一堆人為垃圾,但因為當時是縱走所以無法帶下山。後來2020年看朋友的登山動態發現又多了一袋垃圾,直到今年2021年再訪已經有3袋約50公斤的垃圾堆置在山屋後方。 該位山友攜帶部分垃圾下山,發現不外乎是瓦斯罐、登山杖、鐵鍋..等人為使用的登山用品。 若我們秉持著「垃圾不留山林」「自己的垃圾自己帶下山」,是否每個人只需要負擔1-3公斤的重量即可,是否今天中央尖溪山屋後方就不會有這50公斤的垃圾了呢?

    無痕山林Leave No Trace的概念源自於美國,台灣則是由林務局於2006年開始正式推廣,大部分的人多少都有聽過無痕山林,但鮮少有人知道無痕山林其實不單只有字面「垃圾不留痕跡於山林」的意思,其實它更有一套系統性的解釋,分為七個要點。

    大家可以試試看將香蕉皮或水果皮,放在家裡的盆栽裡每天淋雨,它要幾天才可以完全消失分解? 在山上需要花N倍以上的時間去消化這些垃圾,而且還不保證可以完全分解。為什麼還會有登山人覺得廚餘及果皮可以直接丟在戶外呢? 這些被隨手遺棄的垃圾,不僅僅造成美觀不佳,更危險的是可能會改變當地動植物的生態習性。

    近年來鼓勵大家上廁所將衛生紙丟到馬桶裡沖掉溶解,似乎也漸漸地讓大家誤以為衛生紙在山上是可以完全被分解的。 雖然以技術上來說衛生紙是可以溶解的,但在高山上因為缺乏充足的水氣、氧氣及微生物,因此不足以完全分解衛生紙,請大家不要再輕易將衛生紙遺留在山林裡了,十年後、二十年後,它還是在那裡。

    台灣高山地區因為氣溫偏低,像是玉山年平均溫度5度,相當於一般冰箱冷藏的溫度,在低溫的狀態下微生物其實是不容易分解有機物的,因此登山客的糞便污染對環境造成很大的負擔。 現在已經有部分登山路線設有廁所,像是玉山國家公園便是採乾式生態廁所。若在野外或沒有廁所的登山路線,正確的排遺處理方式應是將排泄物掩埋在15公分深的小洞裡,並且這個小洞要遠離水源、步道、營地30公尺以上。

    不管是一般步道、郊山、中級山甚至是百岳,行動糧的糖果紙屑是最常見的垃圾之一 盒裝的巧克力糖果、葡萄軟糖..等,皆可於山下就分裝於夾鏈袋之中,將外包裝的垃圾留在山下。 如果是鹽糖或是果凍,則可自備塑膠袋收納垃圾,千萬不要隨便塞在外套或是登山包側袋,反覆拿取食物的過程中垃圾都會不小心掉出來。

    垃圾可以分為兩種類型,乾燥類及濕水類。前者可使用一般塑膠袋將糖果紙、包裝紙收納,並將體積壓縮至最小。後者除了使用一般塑膠袋包裝飲料罐、油污以外,需再多外加一層塑膠袋,達到雙重保護帶下山。 希望未來台灣的山林環境會越來越好,也更多人了解LNT無痕山林的概念。如果有任何問題也歡迎至我們的粉絲專頁或IG小盒子私訊我們,都會抽空立即回覆,也歡迎追蹤我們給予我們更多文章創作的鼓勵

  2. 跑步. 身為一個Garmin跑者,你不可不知的「訓練負荷」 12 三月, 2020. 在進行跑步訓練和比賽中,經常會有跑者飽受傷病的損傷,於是開始查找各種原因,例如裝備不合適,熱身不充分,伸展不到位,跑姿不標準等等,其實這些 都是造成傷病的因素之一,但是對於大部分人而言, 超負荷運動 往往是造成受傷的關鍵,也是根本原因。 因為的跑步的過程中很多跑者並不了解自己的身體處於什麼狀態,訓練負荷到底有多大,僅僅跟著課表訓練雖然很系統,但是身體的重建與恢復可能比我們想像中的時間會更久,所以我們需要一個更加直觀的數據來看到自己的身體是否處於超負荷的運行中以更加靈活的安排自己的訓練課程。 Garmin手錶的數據欄中 訓練負荷 是評估身體情況的重要指標,訓練負荷是 對你過去7天訓練量的測量結果 。

    • 林明佐涉洩密1
    • 林明佐涉洩密2
    • 林明佐涉洩密3
    • 林明佐涉洩密4
    • 林明佐涉洩密5
  3. Garmin 全天候健康監測心率手環 (手錶)與Twin Health 服務結合後,患者及其醫療照護提供者現在可採用真正個人化的方法,力求改善活力和健康、穩定血糖值並免去或減少藥物治療。 如何對抗第 2 型糖尿病? 研究顯示,您或許能夠改善和逆轉 第 2 型糖尿病。 這意味著您的血糖值水平可以在不使用藥物的情況下恢復到健康範圍。 事實上,Twin Health 報告稱,在其近期的隨機對照試驗中,有 92% 的患者停用了所有藥物治療,包括胰島素,在繼續為您的身體做出最佳選擇下,您也許能夠重新訓練幫助您的身體控制血糖的細胞。 Garmin 與 Twin Health 如何提供協助?

  4. 發現心跳異常, Garmin 具健康監測功能手錶,幫助即時發現動脈阻塞就醫! 30 四月, 2022. 「我的 Garmin 救了我,」John Zembrodt 這麼表示。 他當時警覺到該去看醫生,因為他的 Garmin Descent Mk1 潛水錶 (內建健康監測功能) ,偵測到他的心跳速度高於正常值。 「我的醫生說我當時離致命的心臟病發不到6個月,」Zembrodt 表示。 「阻塞出現在動脈,醫生都把這種阻塞稱為寡婦製造者,並表示這種阻塞通常沒有症狀,我及時察覺算是非常非常幸運。 John Zembrodt 四月在墨西哥科蘇梅爾島水肺潛水,突然感覺心跳得很厲害,以前從來沒有跳得如此大力。

  5. 2 六月, 2020. (圖/文:許元耕) 在新冠肺炎疫情催化,又加上台灣夏季典型午後雷陣雨、颱風等,室內訓練台相關的室內運動周邊,成為2020自行車圈最熱門的話題,不少品牌也藉著Zwift的互動模式,一解自行車玩家們沒有賽事觀看、沒有活動可以參加的遺憾,甚至在今年第一季各大品牌的訓練台更是熱銷到供不應求! 室內訓練台在2020年運動市場逆勢成長 照片來源:TACX. 不過騎乘最初始的誘因,當然是渴望在山道上搖擺、騎乘在濱海的藍色公路,室內訓練台即便再擬真,也都只是暫時緩解無法外出的燃眉之急,也因此我們總希望在室內訓練台上的練習、騎乘或累積里程、做功,可以與真實世界相應。 本次專欄就帶你來看看,那些你在騎訓練台時感到疑惑的迷思! 在訓練台上比較累.

  6. 意思是,將儲存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等常量營養素中的能量轉化為肌肉細胞的燃料。 這就是為什麼最大攝氧量有時被稱為有氧能力。 這也是耐力運動員投入大量時間以提高最大攝氧量的原因。 要直接測量耗氧量,需要戴上特殊的面罩,以及能夠分析呼吸氣體含量的機器。 其目標是測量吸入與呼出的氧氣含量。 兩者的差異即是身體消耗的氧氣量。 最大攝氧量的測試通常在實驗室進行,包括在跑步機上跑步。 跑步機的速度會逐漸增加,直到您達到最大耗氧率的強度。 這是相當程度的鍛煉,只應在健康狀態時進行。 兼容的Garmin手錶使用Firstbeat Analytics所研發的方法,能自動估計步行和跑步活動期間的最大攝氧量。 進階的分析能詮釋心率和性能的數據組合,以顯示出您的有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