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1月15日 · 將柯文哲的最後得票數3,690,466票減去上述選票後得到柯文哲的年輕選票共獲得1,985,017票如果我們將20-39歲按推估投票率來計算總投票數會是4,064,789票因此可算出柯文哲在年輕選票的得票率為48.83%

  2. 2023年7月1日 · 2023/07/01, 政治. 2024台灣總統大選柯文哲民調支持度意外領先年輕族群為何較支持他民眾黨總統參選人柯文哲20日到基隆參訪,被問及服貿議題。 Photo Credit: 中央社. BBC News 中文 致力為全球華文受眾提供獨立、可信、中立,同時擁有國際視角、深度、廣度和維度,覆蓋新聞時事和文化教育等多方面內容的綜合數碼時代多媒體平臺服務。 訂閱作者. 收藏本文. 台灣東海大學政治系教授張峻豪則分析,現階段各個參選人的支持度都是以「負面投票」為主,所以在藍綠「被討厭值」高的情況下,柯文哲以批判藍綠得到不少支持,因此人氣攀升。 但他向《BBC中文》強調,柯文哲語出驚人的政治風格,可能導致選舉期間被自己的發言反噬,即台灣俗稱的「回力鏢」。 2024總統大選. 民眾黨.

    • 新黨形成的條件
    • 「新黨現象」對台灣政治的衝擊
    • 「新黨現象」與柯檳榔的誕生

    戰後台灣的劇烈族群重組,在初期創造出「外省人口過半居住都市、本省人口過半居住鄉村」的狀態,並且以北高兩大直轄市為核心,尤其「臨時偏安首都台北」核心區居住的外省人,更是以菁英外省人居多,擁有強大的政治經濟權利。 直到1990年代,佔全國人口僅約一成的外省人口,在台北市仍有約莫25%的突出比例,而且社經地位偏高。儘管在戰後第三代以降,省籍區別已經相當淡薄,但是在1990年代,「中華民國」正在啟動「民主化」與「台灣化」的進程,連帶得過去享有特權地位的首都菁英外省感受到普遍焦慮。 李登輝時代國民黨的「主流非主流之爭」,更是激化黨內「非主流派」的急統意識形態,而非主流派權力者如郝伯村、李煥等人的公子郝龍斌、李慶華,即是少壯派「新國民黨連線」(新黨前身)的要角。 由於戰後居住多年產生土地感情,加上無法阻...

    即使是年輕台派,對於「新黨現象」也並不會陌生,因為1994年趙少康參選台北市長,這場對決陳水扁、黃大洲的經典戰役,就是「新黨現象」的起點,同時也是「棄保效應」一詞的源頭。 而「棄保效應」指的是國民黨本省選民眼見黃大洲無望,寧可投給同為本省人的陳水扁,棄黃保陳,做掉趙少康。理解「新黨現象」對台灣族群政治的重大指標性意義之後,我們還必須注意到,所有的「中華民國要滅亡了」「民進黨就是暴力納粹法西斯」「軟弱的國民黨與偏激的民進黨會引發戰爭,而台灣必輸」,全部都是「新黨現象」共鳴而誕生出來的。 這些助長北京恐嚇的分化煽動式謠言,從1994年趙少康選市長就已經出現,大家一回顧這段經典的辯論會影片,就會非常清楚明白。 1990 年代的立法院,新黨夾在兩大黨之間,除了「大和解」時代曾經有機會跟民進黨聯手鬥爭...

    由於過去專制體制的需求,早年國際關係研究學閥、兩岸論述話語權是被外省血統純正者壟斷,到現在仍享有重大影響力。李登輝時代蔡英文陸委會開啟的「兩國論」兩岸論述,筆者認為花了十多年歲月才堪堪抗衡。 同時如前述,台北市的社會結構,註定2010年代外省二代仍然握有大量資源。不只國關領域由菁英藍控制,同時也有大量台商遊走。20多年前台商大舉西進,連帶也創造兩岸政治買辦的空間。最經典的事件或許是「連爺爺您回來啦!」但舉黨之力舔共者,非新黨莫屬,其所代表的是反獨菁英藍的政治意志。 借助民進黨力量入主台北市的柯文哲,進入市府旋即遇到官僚系統的阻力,其中自然會接觸到許多菁英藍。柯文哲在吸收台商相關政策回饋的過程中,受到長時間盤據在內的兩岸思想影響,又因為台商等菁英藍資金的牽動,將柯文哲的政治光譜嚴重牽往「投降統...

  3. 其他人也問了

  4. 2023年10月16日 · 柯文哲痛罵著半總統制實則是偏向總統制的總統國會制民選皇帝制」,或許是因為在這套遊戲規則當中倘若要藍白合作現況下的憲政體制與選舉制度對民眾黨太不公平因為現實政治局勢民眾黨難以獲得最大利益尤其是人事安排上......

  5. 2024年1月13日 · 2024總統大選藍綠白激戰選舉結果稍早出爐由民進黨候選人賴清德勝出台灣民眾黨黨主席柯文哲偕副手吳欣盈現身面對大批支持者柯文哲表示這是台灣第一次在藍綠夾殺下撐出了三黨鼎立的全新局面」。 他承諾自己與台灣民眾黨都不會放棄,下一次一定可以執政,一定可以贏回這個國家。 柯文哲也說,台灣民眾黨在這次選舉中成為關鍵的在野力量,他以台灣民眾黨黨主席的身份,感謝民眾的支持。 柯文哲說,這是台灣第一次在藍綠夾殺下,撐出了「三黨鼎立的全新局面」,也代表台灣真的需要藍綠以外的聲音,這個聲音會成為國家的新方向。 柯文哲強調,他們會一直在這裡,當台灣的良心,做你們的靠山。

  6. 2023年11月23日 · 柯文哲對同志議題目前最早可查詢到的表態是在2014年2月那時其已經以台大醫師身份宣布將參選台北市長媒體報導稱柯曾以舉標語的方式表態支持婚姻平權贊同同性婚姻」,不過在同一個月柯文哲本人對此的親口論述則是棄權投廢票」,但還是強調自己不會反對」。 對其中的差別,或許比較善意的解讀是:作為一個在當時標榜進步價值的政治人物,柯文哲還是願意對同志議題釋出其善意——儘管他本人並沒有對此抱有強烈的支持立場(所以是「不反對但會棄權」)。 多元觀點 等你解鎖. 付費加入TNL+會員, 獨家評論分析、資訊圖表立刻看. 149 元 / 月. 1490 元 / 年. 到期自動續訂,可隨時取消,詳情請見訂閱方案. 查看訂閱方案. 已是會員? 登入. 收藏文章 訂閱此作者.

  7. 2023年5月19日 · TPOC台灣議題研究中心. 台灣議題研究中心TPOC - Taiwan Public Opinion Research Center),成立於2017年,配合《QuickseeK快析輿情數據庫》,以輿情快搜、AI即時正負評價以及多樣化數據分析圖表等技術,並結合廣大社群搜索來源與優異的即時雲端運算,產製與台灣政策與事件議題相關、具社會影響力之內容,是以輿情數據為核心的新媒體,有別於傳統民調的新民意觀點單位。 訂閱作者. 收藏本文.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根據4月10日至5月7日之間的網路輿情數據,柯文哲、賴清德、侯友宜、郭台銘4人這一個月來的網路聲量走勢誰高誰低? 過程發生哪些變化? 而每個人的聲量對比好感度,又有哪些端倪? Photo Credit: TPOC. 聲量. 大數據. 好感度.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