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3月29日 · 新生兒照護. 擔心寶寶在假期中生病? 親友歡聚的時刻,聚染病風險大,以下五個建議,能夠幫助孩子遠離疾病。 文章目錄. 保護寶寶不生病的黃金法則. 保護寶寶不生病:確保親友接種疫苗. 保護寶寶不生病:正確勤洗手. 保護寶寶不生病:帶一些口罩. 保護寶寶不生病:要抱寶寶,先換衣服. 許多家有新生兒的家長都會面臨一個問題:當有連假時,到底該不該帶著寶寶一起出門? 和一親友共度佳節。 因為總是很擔憂寶寶年紀這麼小,出門或接觸太多人,會有感染疾病的風險。 特別是在出生後的頭兩個月,新生兒的免疫系統仍在發展中,很容易被感冒和流感波及,甚至出現嚴重併發症。 如果你擔心如何保護寶寶在假期中不生病,以下有五個建議,希望能夠幫助你的孩子遠離疾病。 保護寶寶不生病的黃金法則.

    • 臨床個案分享.順利出生卻當了小天使
    • 過往的結局總是辛酸.父母無不陷入自責情緒
    • 運用科技力量. 減少出生比例
    • 因應晚婚晚育.凍卵或凍胚胎前先帶因檢查

    周產期醫學會理事長暨台北長庚醫院婦產科系主任洪泰和行醫多年,自然也不免會面臨這樣令人心碎的故事,他分享兩個個案: (個案1)媽媽是一位護理師,懷孕、生產都很順利,喜獲麟兒的她滿是開心。但寶寶出生後卻因經常感染而生病,讓護理師心煩不已。直到注射了卡介苗(減毒活性疫苗)後,狀況一發不可收拾,呈現嚴重免疫低下狀況,不到1歲就去當小天使了! 護理師難過傷心之餘,接受了醫師的建議,抽血檢測後,才發現自己是嚴重複合型免疫缺乏症的帶因者,這個疾病可能是自體隱性遺傳或性聯遺傳,她是屬於性聯遺傳型,也就是說發病者多為男寶寶。護理師懷第二胎時,經羊水檢查確認是男寶寶,就決定生下後不打減毒活性疫苗,並安排臍帶血移植,讓二寶不再重蹈大寶的命運。 (個案2)一位孕婦產檢、生產一路順利,女寶寶生下時呼吸、膚色、活動力都...

    洪泰和醫師指出,以往,這類問題的結局總是辛酸,「特別是在養育過程中顯現無遺,不同科別所看到的情境各不相同,但總會歷經一樣的過程,就是孩子發病後,進行檢查並回溯病史,發現父母帶有致病基因」。 他表示,常聽聞的疾病包括:海洋性貧血、脊髓性肌肉萎縮症、X染色體脆折症等,如果夫妻都為同一自體隱性遺傳疾病的帶因者,每一胎將有1/4的機會罹患重症!若為性聯遺傳且母親是帶因者,兒子發病機會為1/2,且為重症,所生女兒的帶因機率則為1/2。「對此,父母無不陷入自責的情緒,當務之急就是要協助父母減緩對自身的責備」。 事實上,也不是所有遺傳性疾病都要歷經天人永隔的無奈,「例如:蠶豆症、半乳糖血症或法布氏症,如果可以儘早知道,做好準備,例如:改變生活方式,做好養育環境、照顧方式的準備,孩子也能順利成長」。

    洪泰和醫師表示,「既然無法預防發生,就要減少出生比例」,透過相關檢查,及早掌握狀況。在不同時期有不同做法,他說明如下: .自然受孕:可提早在孕前或懷孕初期進行帶因篩檢,「偵測是否有致病基因,並評估形成重症的可能性。特別是自體隱性或性聯遺傳的疾病,父母本身沒有發病,但卻生下有疾病的小孩,需要被提早偵測」。另外,則是考慮接受侵入性檢測的遺傳診斷,如:絨毛膜檢測、羊膜穿刺。若結果有所異常,會將個案轉介給遺傳諮詢團隊,透過提供詳盡的資訊,協助父母做決定。 .人工生殖之試管寶寶療程:建議夫妻先進行帶因篩檢,然後再評估胚胎植入前,是否要進行胚胎植入前基因診斷(PGD)。洪泰和理事長補充,「政府為滿足不孕症夫婦生育期待,降低人工生殖療程費用壓力,從今年7月將起大幅放寬試管嬰兒補助限制,建議也能補助PGD、...

    由於晚婚晚育已是當前無法改變的現況,根據統計,女性生第一胎的時間已經達31歲。洪泰和理事長以自己任職的台北長庚醫院為例,院內產檢孕婦34歲以上者占所有產檢者的45%,可見晚婚晚育在台北都會區可說已是常態。 執業多年的他深刻感受到,父母對於孩子健康的期望值,隨著產檢愈做愈好而日益提高。因此,洪泰和醫師建議,「終其一生,基因是不會改變的,如果可以及早受檢,愈早了解自身狀況愈好,可考慮時機為婚前或孕前」。又,因應當前晚婚晚育的社會趨勢,「不少未婚女性選擇凍卵,等待真命天子的出現;已婚還不生育者則多考慮凍胚胎」,不論是凍卵或凍胚胎,凍之前先進行帶因檢查,也是不錯的時機。 若在孕前即已知自身為遺傳疾病帶因者,可及早預防憾事發生,若還未有對象,選對象時更加小心;若已是夫妻,更考慮事先檢測夫妻是否有致病基...

  2. 2022年12月28日 · 異常的單一基因導致人體器官功能的異常就稱作「單基因疾病」,遺傳模式主要可分為顯性遺傳,隱性遺傳和性遺傳。 其中,隱性遺傳疾病總要發生了,才會知道原來父母帶有同一致病基因。

  3. 2016年1月25日 · 馬偕醫院淡水分院生育保健科主任林珍如指出,「產前遺傳診斷是診斷母體中之胎兒有無異常情況發生,目的是確認胎兒的疾病或重大異常,出生後,是否無法存活,或是可在當前醫療資源能力所及下得到治療或控制」。 確實了解胎兒的狀況後,進一步透過遺傳諮詢,由醫師提供相關資訊給父母做為參考,以思考下一步該怎麼走? 例如:確定胎兒有唐氏症或地中海型貧血,可讓父母了解疾病對寶寶健康造成的影響、目前醫療所能提供的治療狀況、寶寶成長面臨的問題及相關社會資源等,「了解後,父母也能有更為全面的思考」。 當然,對於帶有遺傳疾病的夫妻,也可透過相關檢查,排除胎兒為患病者而順利懷孕生子。 對象.需要接受檢查者. 林珍如醫師表示,有需要產前遺傳診斷的孕婦包括: 1.高齡孕婦(≧34歲)。

  4. 2021年6月2日 · 1.市場減少出入口、落實實制、分流管制、人流引導。 2.攤商與顧客全程佩戴口罩、維持社交距離。 3.飲食外帶、禁止試吃、熟食攤有遮罩。 托育補助領取重點、托嬰機構退費規定

  5. 2021年11月15日 · 並充分整合與運用在地資源結合地方政府衛生局及早產兒診治醫院建置轉介追蹤失聯個案及特殊情形通報等標準作業流程必要時連結社會安全網資源進行橫向合作。 早產寶寶照顧難度高!返家即是挑戰的開始

  6. 2021年12月31日 · 她表示,其他基因晶片製造商都來自美國,但遺傳疾病有人種的差異,因此,華針對亞洲人專屬設計的基因晶片,更能偵測出屬於亞洲人的遺傳疾病。. 李雯雯處長補充,隨著基因檢測產品推陳出新,選擇愈來愈多,如何慎選晶片極為重要,羊水基因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