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1月4日 · 故事一開始,學醫歸國的年輕醫生在新就任的療養院發現了一位手抱貓熊玩偶的女性住民,確認姓名之後,發現她就是失散已久的母親,就此展開倒敘;有關女主角精神崩潰的描寫,其實在 90 分鐘的片長中只佔最後的 10 分鐘,劇情主力放在她如何單獨撫養兒子,以及與兒子之間的深厚情感。 總體來看,《媽媽再愛我一次》脫離原始故事甚多,因此產生出新的時代意義;在機場、造船場、火車站等場景中,此片著力刻畫現代單親媽媽所遇到的困境,早已不是鄉野奇譚裡的怪奇女子了。 《媽媽再愛我一次》1990 年在中國上映的海報(Source: WIkipedia )

    • 在成為芭比之前
    • 落腳泰山,芭比娃娃的第二個故鄉
    • 全新打造!亞洲最大的oem工廠──美寧
    • 當芭比進入客廳,全世界每兩個就有一個mit
    • 「娶無某,去美寧找就有了」
    • 61歲的芭比,是時候該女力崛起

    芭比娃娃並不是一個憑空捏造出來的玩偶,她的原型其實是德國報紙Bild Zeitung上,一位名為 Lilli 的漫畫人物。Lilli 最初被定位為異色漫畫中的妓女,而根據Lilli外型所生產的塑膠玩具,在當時也被視為男性對於女性的性暗示。 然而,玩具製造商 Mattel Creations 的創辦人露絲.漢德勒(Ruth Handler)第一次見到 Lilli 時,卻看到除了情色以外的可能──女兒十分著迷的紙娃娃遊戲。相較於當時流行的嬰兒陪伴玩偶(女孩拿起娃娃扮演母親,餵它吃飯、換衣),女兒似乎更喜歡模仿大人的變裝紙偶,露絲.漢德勒一直想為女兒生產新的變裝玩具,卻苦無靈感,直到她在全家人的異國旅程中,遇見 Lilli。 對Lili一見鐘情的漢德勒相信,立體的女性人形玩偶,除了會讓女孩的遊戲多...

    和葡萄牙人說出福爾摩沙不同,美泰兒之所以會出現在臺灣並不是偶然,而是戰後國民政府一系列振興經濟的手段下,天時地利人和的結果。1960 年代前後,政府一直致力於推動各種經建計畫,改善外國人來臺的投資環境、提高生展技術和管理水準,同時,積極地發展加工出口工業及拓展各項對外貿易。 這些經濟的政策,加上當時臺灣產業的生產型態,多為「進口-加工製造-再出口」的勞力密集型產業模式,都在在促使臺灣成為當時亞洲地區,競爭力較高的進駐地點。除了大環境的影響,泰山地區的發展,正好也隨著 1964 年孟森(Donald Monson)夫婦來臺的調查工作,有了新的計劃及方向。 當時,聯合國派孟森夫婦來臺灣為都市計畫及都市建設的發展方向給予更多的建議,因此,北臺灣的發展趨勢,從一開始著重於單一都市的發展型態,進而轉變...

    1967 年,美泰兒與華夏海灣集團(China General Plastics Corporation)合資成立了美寧工廠,自此泰山區一舉登上國際舞台,甚至改寫了全世界芭比娃娃的出生地。 當時政府將美寧視為吸引外資來臺、發展外銷的重要示範工廠。它有多成功,看看1968年6月,中央日報上的報導,或許可以略知一二,報導中提到「美泰兒公司在臺投資僅 30 萬美元,但今年 5月份一個月,玩具外銷數值即達 40 萬美元。」光是美寧單月的營業額,就超出外資來臺設廠的投資金額。 甚至連當時的副總統嚴家淦,都曾在經濟部長李國鼎、經合會秘書長陶聲洋等人的陪同下,參觀過美寧工廠。這樣說或許還不夠驚人,當初的行程,嚴家淦等人僅排出一天的時間,視察了全臺三家重點工廠,其中一家,就是美寧。由此可見,美寧工廠在整體臺...

    然而,美寧工廠並不是一開始就備受矚目,最初的美寧工廠,員工只有20位。大多是由華夏海灣集團的其他工廠中調派過來的人手,員工基本上不是泰山當地人。隨著業務量增加,許多人選擇回到自己家鄉,招募親朋好友加入美寧工廠。在那個臺灣致力於發展工業的年代,不僅僅是美寧,各地還有許多指標性的工廠,藉由工作機會的提供,讓不同地區的人們開始流動,逐漸脫離家庭進入工廠。 從最初不到百人的工廠,美寧的規模憑藉著芭比娃娃在的全球風行,暴風般成長,品質穩定加上海外其他代工廠紛紛傳出生產危機,導致許多訂單開始轉介到臺灣。除了泰山之外,美寧二廠、美寧三廠陸續在臺灣出現。根據老員工回憶,全盛時期的美寧員工,光是泰山地區,登記在冊的就超過3000人,若是將其他工廠及外包的人力納入計算,美寧工廠的員工共有8000人以上,而這還不...

    美寧工廠對泰山區乃至臺灣的影響,不僅是因為政府的扶植,它在臺灣還留下了許多創舉,除了帶動了當地的經濟發展,在泰山居民的日常生活中,美寧已是他們不可分割的青春歲月。 在芭比生產線中,剪裁、縫紉、裝配皆需要人工進行,加上當時性別刻板印象仍相當嚴重,面對繁瑣的加工細節,女作業員的比例大幅提升,相較於當時泰山、新莊等地,生理男性員工多於女性的工廠組成,美寧算是比較特別的例子。 同樣領著一個月一千多元的薪水,美寧工廠的員工福利相對完整,除了包吃包住,美寧工廠甚至為所有員工提供年節返鄉專車及各種休閒活動。生活水平逐漸提高,員工也就相對擁有比較多的奢侈品消費空間,工作時也不忘稍加打扮,美寧女工比較漂亮的說法漸漸在當地傳開。 泰山人開始以「美寧姑娘」稱呼這群女性作業員,在美寧人的回憶中,附近訓練中心的憲兵們...

    隨著芭比娃娃的成功,她所象徵的強烈性別特徵,開始逐漸在西方世界中,被抨擊與討論。根據露絲.漢德勒自己的說法,這個塑膠玩具製造之初,是希望讓成長中的女孩,有機會可以獨立,並自由的選擇更多元的可能。然而,芭比娃娃之所以受到大眾喜愛,卻是因為她甜美優雅的形象,這顯然限制了女性挑戰父權體制的想像。 衝突的內在思想與外在樣貌的碰撞,在性別意識崛起的 1980 年代,芭比娃娃所傳遞與鞏固的刻板印象,成為人們討論的話題。2016 年《時代雜誌》的封面放上一隻身穿黑衣的芭比,封面寫著: 芭比內心的怒吼,或許也反映了現代多數女性的心聲,她應該是女性展現自我的象徵,而不是強化刻板印象的枷鎖。 美泰兒公司現任總裁和營運長狄克森(Richard Dickson)受訪時說:「芭比反映了女孩們所身處的世界,她之所以能持...

  2. 2021年2月21日 · 她不但是人類歷史上的一顆耀眼巨星,也是永遠的典範。 困苦的童年生活與教育. 居禮夫人於 1867 年出生在波蘭的華沙,原名瑪麗亞.斯克羅德沃斯卡(Marya Sklodowska),後來在法國求學時才把名字改為法文的瑪麗(Marie)。 她的父親佛拉狄斯拉夫(Vladislav Sklodowska)是一位高中物理和數學教師,母親布洛妮斯拉娃(Bronislawa)是一位私立女子學校的全職教師和主任,他們夫妻一共育有 5 位子女,瑪麗亞排行老么。 母親布洛妮斯拉娃在生下瑪麗亞之後,因罹患了結核病而不得不辭去教職。 由於結核病是一種傳染病,因此她從未親吻過瑪麗亞。 瑪麗亞的童年在缺乏母親的擁抱愛撫之下,心理成長受到很大的影響。

    • 萬美玲1
    • 萬美玲2
    • 萬美玲3
    • 萬美玲4
    • 萬美玲5
  3. 2017年2月7日 · 這本書的第一本中文譯本是趙元任先生翻譯的(以下簡稱為趙譯本),於 1922 年由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書名是譯作「阿麗絲漫遊奇境記」──有人說這書名是胡適先生譯的,不過我迄未看到確實的佐證。 在很早以前,我看過一篇文章,不記得是誰寫的了,介紹趙譯本的獨到之處。 文中提到在書名上,趙譯本就比別人有學問。 人名的部分是音譯,差別可不論。 但 Adventures 的原意是冒險或奇遇,和「夢遊」是一點關係也沒有的。 雖然書的最後說明了這個故事所描述的是一場夢境,但實在沒有必要在書名上就讓讀者知道,這不但是不忠於原著,而且破壞(spoiled)了讀者的想像空間,所以趙元任譯為「漫遊」是比「夢遊」要貼切得多。

    • 萬美玲1
    • 萬美玲2
    • 萬美玲3
    • 萬美玲4
    • 萬美玲5
  4. 2023年3月24日 · 從今天的角度看來,瑪莉沒能受到合理、人道的待遇,可能是因為她身為沒有家庭支持的移民,也可能是因為她女性的身分受到歧視。 換個角度來說,瑪莉身為可能的「健康帶原者」,為民眾帶來傳染病,當局也不可能坐視。 只是在瑪莉之前,社會大眾從未見過如此反直覺的案例──沒有病的人,又如何能傳染疾病呢? 也正是從瑪莉開始,公共衛生與人權的矛盾才真正站上檯面。 所以今天,就讓我們來講述瑪莉.馬龍的故事。 都市裡的無形殺手. 瑪莉.馬龍生於 1869 年。 15 歲時,在愛爾蘭再度爆發飢荒的背景下,還是少女的她便獨自從愛爾蘭移民到美國生活,以幫富貴人家掌廚為生。

  5. 2020年4月18日 · 受訪者簡介. 能否介紹一下新書《人家有傘,我有美國》? 小時候每次聽到那些「ABC」或是從「美國」回來的,都會覺得他們好像很高級,很不愁吃穿,覺得他們生活是過很好的,有這種極度「美化」的印象。 但是,當你真的生活在這裡時會覺得,其實美國人,也是人。 《 人家有傘,我有美國 》並不是一本解釋疑慮的書,也不是文化差異的答案,而是分享經驗的書,裡頭有很多我在日常生活得到的感觸,經過我用臺灣思考邏輯解釋後的想法。 為什麼會撰寫這本書? 我本身有在經營粉專「Michelle is good」,平常會分享在美國生活中的小事。 有一次,我寫了我女兒上幼稚園的故事,那時有一門課叫作「show and tell」,讓孩子們帶東西到課堂上分享,不論是玩具、故事書、甚至是牙刷,都可以並沒有限制。

  6. 2021年3月19日 · 真實故事的愛,往往沒有小說、戲劇那樣轟轟烈烈,但是從這些平凡故事當中可以看到,世界上有另一群人,在他們各自的人生中遇到了某些挫折與糾結,而「愛」這個字,往往是許多複雜事件背後的解答。 三分鐘說自己平常就很喜歡看別人生活中的小事,《現代愛情:關於愛、失去與救贖的真實故事》則是讓她看到,住在世界另一端的人們是怎麼樣的生活,自己則可以帶入角色之中,短暫地放鬆。 很多人會認為小說、散文類的書,就只是「故事」而已,但三分鐘認為從這些故事中體悟出的心得,有些時候遠比那些理論書「直接告訴你答案」還要來得有意義,而這些意義,正是閱讀可以帶給你的體驗。 受訪者. 三分鐘Lynn Lin,畢業於國立成功大學臺灣文學系,現為 Instagram 創作者,經營「三分鐘|行銷在學中」,並於奧美廣告擔任業務執行。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