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5月4日 · 一位不具名分析師指出長榮之所以在 2021 年表現亮眼,是因為在疫情前就有許多大型貨輪的購買計畫,近期開始陸續交船,剛好趕上市場供需失衡的巨大需求。 長榮指出,從 2022 年到 2025 年,總計有 61 艘新船交付,預計可新增約 60 萬 1216 Teu的運能。 同時配合船隊擴展,長榮也規劃相關配套的全球布局,包括海上船舶操作、岸上服務營運作業等。 shutterstock. 訂下具體減碳目標, 2050 年達到碳中和與零碳排. 貨輪主要靠燃油驅動,是非常高碳排的產業,近年來各大航商在永續節能方面,陸續提出許多具體策略。 同時,國際海事組織也訂下許多減排法規與策略。 一般航商常見的做法,是使用低硫油,或是在貨船上安裝脫硫器,都能有效達到永續環保目標。

  2. 2021年12月30日 · 今年航海王獲利大爆發市場紛紛猜測貨櫃三雄的年終獎金數字其中長榮海運今日揭曉為40 個月」,不少員工一早看到戶頭進帳第一個反應就是從來沒看到這麼多錢」,看來長榮航運今年不僅業績改寫新高就連年終獎金也改寫天價紀錄

    • 目的1:股本降低後,Eps 提高
    • 目的2:股數減少,股價上漲
    • 目的3:弭平虧損,美化報表
    • 目的4:現金減資,個人股東免稅
    • 目的5:作為邀請新股東增資的誘因

    假設年度獲利 $100,用減資前的股本 $900,換算每股面值 $10 後的股數是 90 股,EPS(每股盈餘)是 $1.11,減資 $800 後,股東收到每股 $8.89(=$800÷90股)的現金,且股份降至 10 股,同樣是年度獲利 $100,則 EPS 高達 $10(=$100÷10股)。

    再假設減資前,公司每股股價 $20,減資後,依法每股股價會調升至 $100,但是,減資前後,股東財富不變,說明如下圖表2。減資當下,股價上漲,看似利多,但後續股價的漲跌,還是要回歸企業營運面了。 假設減資前,甲股東持有 9 股,持股比例 10%(=9股÷90股),減資後,甲股東收到減資的現金$80( $8.99* 9股),且股票減至 1 股,持股比例仍為 10%(=1股÷10股)。

    情況2.減資彌補虧損,此因公司帳面上有大額累計虧損,通常為美化財務報表,故透過減資來弭平累計虧損,如圖表3。 減資彌補虧損對個人股東影響不大,但對公司股東來說,子公司和母公司都可以拿虧損抵減所得,少繳稅。

    回到法人股東及個人股東的所得稅而言,同樣是給股東錢,現金減資,在稅法上算是股東原投資的收回,沒有所得的問題,股東不用繳稅。反觀現金股利,因公司已繳納所得稅,法人股東無須重複課徵所得稅,但個人股東就要繳個人綜合所得稅了。兩者相比,現金減資就成了個人股東節省所得稅的工具之一。

    另外,無論現金減資或是減資彌補虧損,特別要注意的是,如果後續緊接著有新股東增資,有可能損及原股東權益,怎麼說呢? 依照前面圖表1、圖表3的示例,原股東股本 $900(每股面值$10* 90股),無論現金減資 $800 後或減資彌補虧損 $800 後,原股東持股股本降至 $100(=每股面值$10* 10股),假設新股東出資 $500(=每股作價$10* 50股),公司減資前注資,新股東可取得 36% 股權,若等到公司減資後才注資,新股東便可取得高達 83% 股權,大幅稀釋了原股東的持股,如圖表4。 但話又說回來,凡事一體兩面,有時減資,也可作為原股東邀請新股東注資及新團隊加入,所給予的優惠條件之一。 身為財會人員,理應要會在會計、稅法、公司法裡運籌帷幄,如透過前述的數字遊戲,解碼減資的奧妙,...

  3. 2022年7月14日 · 資誠審計服務部營運長徐聖忠去(2021)年接受《經理人月刊》專訪時,曾從 4 大方面解讀企業上市上櫃的效益:. 企業為何要上市、上櫃?. 資誠:從 4 面向解讀背後原因. 上市上櫃是公開向大眾募集資金,方便公司營運,但兩者在申請條件上有些不同 ...

  4. 2022年7月5日 · 1. GRI 準則:以利害關係人為主. 全球永續報告協會(Global Reporting Initiative)2016 年推出的永續報告書編寫架構,報告主要溝通對象為所有利害關係人(包括員工、客戶、供應商、政府、股東等)。 GRI 包含「一般揭露」準則,像是永續組織概況、利害關係人溝通實務,以及「特定主題」揭露準則,要求組織提供對經濟、環境及社會的衝擊資訊,像是直接溫室氣體排放量、客戶隱私權保障。 歡迎訂閱《經理人》電子,每天進步1%,一年強大37倍! 2. SASB 準則:以投資人為主. 由美國永續會計準則委員會(SASB)發展出來,以「投資人」為主要溝通對象,更聚焦在投資人關注的主題,會比 GRI 準則更強調可比較的量化指標。

  5. 2015年2月1日 · 步驟1:掌握大方向,先看營業收入。 步驟2:把營業收入拆成「變動成本」和「毛利」兩個部分。 這裡所謂「變動成本」,顧名思義就是指會隨著營業收入變動,當營業收入增加為兩倍時,變動成本便提升為兩倍,呈現等比例連動。 包括材料費、外包費等等。 「毛利」是真正進入公司的營業收入,意義遠比營業收入還要重要,將營業收入扣除變動成本之後,剩餘的金額就是毛利。 許多產業消息常見的「毛利率」,指的是毛利占營業收入的比率。 一般來說,服務業者像是牙醫診所、美容院,毛利率可達70%至90%;進貨並販售產品為主的零售商毛利率約在20%至50%;批發業的毛利多半低於20%。 步驟3:毛利-固定成本=營業利益。 「固定成本」是不會隨著營業收入變動而變動的成本,包括店面租金、機械設備租金、人事費等等。

  6. 2018年7月30日 · 在實際拆解企業財報時安永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審計部營運長涂嘉玲給出 4 個具體的觀察方向: 1. 比對同業毛利率. 涂嘉玲指出, 在看財報的時候,不能只想著這是一間特別傑出的公司。 「一定要適當的懷疑。 她以 4 間台灣生產食用油的公司為例,其中規模最小的業者,卻擁有第二名的毛利率。 為什麼在沒有規模優勢的情況下,能夠取得較高的毛利? 這個時候,比較同業的成績,就是最保險的做法。 當你可以做比較,就能發現其中的原因,事後也證明由於他們滲入假油,才有辦法降低成本、領先同業。 2. 比對大環境趨勢.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