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2年4月21日 · -台灣少數的海洋觀察作家 廖鴻基. 鮮少有文學家如此熱愛海洋,經常以為家、領有船員證,是專業的討海人;更少有討海人拿起筆寫作,還得了這麼多文學獎,成為大學講師、駐校作家。 今年 54 歲的廖鴻基,就是這樣一位台灣稀有的海洋文學作家。 他跨出陸地、乘上浪濤,只為追尋一個現況無法回答他的人生答案。 那時,廖鴻基高中畢業、當完兵,跟一般畢業生一樣在家鄉找工作。 在幾方嘗試後考上了水泥公司,擔任採購職務。 「但我覺得自己被關起來了,為了糊口就要這樣被關住,連窗外的麻雀都比我自由。 當時如果不離開,可能一輩子這樣過了。 」回想起過去,他如是地說。 「後來,我跑去印尼養蝦場當監工。 到了國外,回頭看自己的故鄉,感受到台灣在國際地位上的種種問題,又從閱讀中重新認識台灣歷史。

  2. 2016年10月6日 · 2016 年 2月 於實踐大學台北校區國際會議廳舉辦的「HOME 2025:想家計畫」研討會及文件展當天,除了展示一座座精巧的建築提案作品之外,還分享了「島嶼居,家的在地性」、「天地棲,家的永續經營」、「共生寓,家的互動」、「變形宿,家的新質感 ...

  3. 2019年1月18日 · 從消息宣布開始,大家引頸期盼將近一年的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台北當代)終於登場!. 這一週的台北城藝術氣息滿溢,台北當代所在的南港展覽館更是集結了上千件作品,90 家來自世界各地的畫廊各顯本事,藝術價值難以估量!. 今天正式對外開放的 ...

    • 鴻海1
    • 鴻海2
    • 鴻海3
    • 鴻海4
    • 鴻海5
  4. 2020年7月21日 · 如果你在喧鬧的台北街頭,發現有人頸上掛著相機,鏡頭對向一些令你感到平凡得有些無聊的景物,也許你是不小心遇見了攝影師鄭弘敬。 在他安靜平和的氣息中,其實潛在一股年輕世代生活於城市中的執著與浪漫。 在台北工作、生活在台北,日常真是無聊透頂,可是為何這些景象卻總纏繞著身上某塊角落? 台北城究竟烙印了什麼,如此難以抹去? 弘敬首本出版的攝影集《台北無聊風景》是他 2012 年從日本返台灣後,五年間陸陸續續記錄家鄉樣貌的作品,也是對於自己內心那股熟悉又陌生、難以定義的「鄉愁」探索。 鄭弘敬是經常往來於台、日兩地的攝影師,常為《BIG ISSUE》、《Shopping Design》、《秋刀魚》、《小日子》攝影,也曾經多次與日本雜誌《Brutus》、《&premiere》合作。

  5. 2013年5月9日 · 這本書的另一個難度是封面台灣有那麼多設計師在五週年專刊封面上放誰都不對我想既然書名是Flow」,要講的其實是台灣設計的脈絡是一個創意的藍海我企圖把這個概念視覺化我找了數位藝術家19請他寫了一套可以展現流力動態的軟體 ...

  6. 2014年12月2日 · 何岳璟有位做工程的父親,從小就浸潤於工地的他,走上了建築之路,卻在大學時才真正瞭解建築設計的意義,他選擇個人擅長的系統規劃與統合工程的能力,將林柏陽的設計概念完整執行。 這3人的合作模式,就像是一場理性與感性的構成。 透過縝密的溝通與完整的系統相互參照,事務所第一個建築作品「山邑家」,展現了他們對建築設計的實驗精神與想像。 Q:請3位先各自介紹一下自己的建築養成背景。 黃聖軒: 我是半路出家走到建築這條路。 大學我念的是交通大學數學系,當時可以選修外系的課程,在那之前我並不知道建築是什麼,也不清楚室內設計是什麼,於是我選了張基義老師的建築通識課。 聽課後覺得建築還滿有趣的,張基義老師就像是位建築傳教士(笑),我們同一期的學生都被他感化,於是我去考了第一屆交大建築學士後研究所。

  7. 2013年3月13日 · 2013-03-13 DESIGN. 每個設計品牌都有它背後不為人知的小故事,不論是甜美的、苦澀的,都代表著他們的精神與價值。 因此,從 3 月開始,MOT/TIMES 將加入固定的品牌故事專欄——「黑羊講設計」,由長期旅居紐約的室內暨產品設計師「喬治黑羊」李家齊,以輕鬆的口吻,帶你了解各設計品牌的詳盡有趣故事,身為設計迷的朋友,千萬不可錯過。 你是 moooi 的超級粉絲嗎? 但你知道「moooi」的名稱由來嗎? 而這個荷蘭設計品牌又是如何在短時間內,從小公司變成每年國際家具展的焦點嗎? 這次,MOT/TIMES 和首度合作的專欄作家「喬治黑羊」將從創辦人 Marcel Wanders 的設計之路、經營行銷面、設計精神等面向,把 moooi 成立至今的秘密通通告訴你。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