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我們選了5個動作要給大家參考。 [divide] 1.六角槓硬舉. 硬舉是很多人菜單裡的必練動作之一。 能提供強大的力量,讓你舉起連你自己都驚呼的重量;同時訓練到全身多部位的肌肉,加強全身活動的流動性,可算是全身性訓練的捷徑。 不過要做好硬舉可不容易,屁股高度、槓鈴與身體的距離、小手臂力量、脊柱位置等,都能影響動作好壞。 其中操作不當,下背受傷的案例也不少。 而「六角槓硬舉」則是近期普遍認為較安全的訓練方式。 像是握把在兩側,就能減少槓與身體距離太遠,或是身體前傾太多易形成下背負擔等狀況。 此外,由於六角槓硬舉能使軀幹更為直立,髖關節前推的空間不像傳統硬舉一樣(變少),迫使身體得用更多腿部力量站起,又以大腿前側受力較多。 2.熊爬.

  2. 不光是運動員可以練熊爬,平常喜歡攀岩、登山的人也能利用熊爬來加強攀爬移動的能力,一般人則是能使用熊爬訓練軀幹穩定。 拉槓片. 推槓片. 雪橇. [divide] 建議大家訓練前可以用熊爬來暖身,達到喚起核心肌群的目的。 動作成熟後也能夠參考 Muscleandfitness.com 提供的菜單進行簡易訓練: A. 5個伏地挺身,向前熊爬20碼,5個伏地挺身,向後熊爬20碼,5個伏地挺身,休息60秒。 (重複操作3-5組) B. 5個伏地挺身,側邊熊爬20碼,5個伏地挺身,側邊熊爬20碼,5個伏地挺身,休息60秒。 (重複操作3-5組) 註: 以上菜單僅供參考,所有訓練量力而為。 [divide] 參考資料:Muscleandfitness.com. [divide]

  3. 二頭肌 是許多男性偏愛訓練的部位,有短頭與長頭之分,透過彎舉的角度不同,會不等程度地鍛鍊到肱橈肌、肱肌與喙肱肌。 而鍛鍊的方法不外乎是利用啞鈴或槓鈴,搭配不同握法(錘握、反握、正握),來進行彎舉訓練,促進二頭肌成長。 乍看之下,二頭肌的訓練是簡單的舉起、放下,但如果在動作過程加點變化,二頭肌的發展可以更為全面! 試試以下的練習方法,更進一步感受二頭肌吧! [divide] Zottman Curls. 呈站姿,雙手持啞鈴(掌心向上)垂放在身體兩側。 確認腋下夾好,手肘盡量往身體靠。 做彎舉動作,一旦啞鈴靠近肩膀,立刻將啞鈴轉成反握(手掌朝下)。 接著做離心訓練,也就是慢慢放下啞鈴,回到起始位置。 然後再把啞鈴轉成正握,也就是一開始的預備動作,如此重複。

  4. 經過不斷鑽研,Mehdi Hadim深信自己之所以能變得越來越強的關鍵,不外乎有深蹲、自由重量、複合式訓練、漸進負載原則等,直到後來接觸到 「5x5力量訓練」 的資訊! 一開始他也對「5x5力量訓練」抱持著懷疑態度。 但就在親自執行、摸索後,Mehdi Hadim開始向身邊人推薦「5x5力量訓練」,並一頭栽進5x5的世界裡。 抱著這股熱情,2007年Mehdi Hadim毅然決然辭去工作,秉持著「傳播正確的5x5觀念」的精神投身在此,進一步促成今天「StrongLift5x5」網站的誕生。 http://stronglifts.com/ 經由推廣,StrongLift5x5的訓練方式在國外相當流行,司博特也曾在健身房看過有人使用這種練法。

  5. 訓練動作介紹:相撲式硬舉. 輪播, 重量訓練 21,292 0. 不論是減脂、提升身體素質、增強運動表現,你的訓練菜單應該都少不掉「 硬舉 」這個動作。 硬舉的好處及訓練效果,在目前是被一致公認,我們也曾在不少文章中專職介紹它。 (參考文章: 硬舉好處多多多 、 超越極限的重訓 硬舉 ) 而硬舉其實有許多變化,一般常見除了傳統式硬舉、還有較能刺激腿後肌群的直膝硬舉、強調訓練臀大肌的羅馬尼亞硬舉,或是需要柔軟度的相撲式硬舉等,雖然都叫硬舉,但要注意的細節都不太一樣。 今天我們就從「 相撲式硬舉 」講起。 [divide] 相撲式硬舉 ,顧名思義,其動作會有點像相撲選手。 因此在預備動作的時候,雙腳要盡量打開,通常寬度會比肩膀超出許多,大約會落在槓鈴外側的力環上。

  6. 不可不知 跑道使用潛規則. 運動新鮮事 5,087 0. 近年來,路跑風氣盛行各地,跑步地點越來越多,舉凡公園、街頭、沙灘、山路等,除變幻出各種活動主題外,還增添了不少訓練的選擇性。 只不過,對喜愛方便、或有從事專業訓練的人來說,學校操場或田徑場,仍是他們心中的最佳去處! 主因莫過於這類場地 安全性高(路面單純) 、 能簡化時間與距離的計算 、 材質(多為PU跑道)對膝蓋衝擊較小 等等,讓你能更專注於鍛鍊。 但同時,這些地點的使用者也「數以萬計」,有的散步、有的慢慢跑、有的頻頻展示車尾燈,甚至,還可能遇上有人「逆向行駛」! 而難免,你會和其中幾種類型的人在同個跑道上。 這時該怎麼辦呢?

  7. 首先,要開始前要設定好飛輪車。 從座墊的高度開始,一般會調整至與「 髖關節 」同高,確認後記得鎖緊。 再來是「 座墊跟龍頭 」的距離,約一個前臂(也就是手肘到手掌)長即可。 而「 把手 」的高度可高於座墊5-10公分,太低可能會使身體過度前傾,形成不適。 再來是騎乘姿勢。 一邊輕鬆踩踏,一邊確認膝蓋位置。 踩踏時應「 朝前 」,不要過度外翻,以免造成膝關節壓力;踩踏至最底,應該保留一點空間,切 勿將膝蓋鎖死 ,如果發現膝蓋已完全伸直,建議再調整座墊高度。 上半身保持輕鬆但不刻意往前壓、也不要駝背。 第二個是騎乘姿勢的變化。 通常騎乘姿勢可以分為三種,分別是「坐姿」、「站姿抽車」及「跳躍衝刺」。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