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1. 室內裝潢設計 相關

    廣告
  2. 讓家看來比實際坪數更大!室內裝潢、裝修、舊屋改造、翻新,小預算也能擁有新格局,馬上了解! 精省裝潢首選!多年美國工作經驗,完善運用每寸空間,減壓舒適環境,不凡品味兼顧荷包,速電洽!

    精選設計師 - 住宅美學年鑑

搜尋結果

  1. 呂忠翰 - 報導者 The Reporter. 「像我朋友常常保持熱情與學習且不必在乎站在多高而要始終對生命熱忱對生命致敬! 」 1983年出生全人中學畢業現為戶外探險老師職業室內裝潢木匠。 2013年迄今都在挑戰8千公尺高海拔山峰,已攀登8座8千級高峰,其中5座無氧登頂。 8千公尺攀登代表座: 2013 年7月17日, 台灣第一位無氧首登,全球第13高峰,迦舒布魯二峰(G2、8035公尺) 2014年7月23日,台灣第一位無氧首登,全球第12高峰,8051公尺布羅德峰。 2017年9月26日,台灣第一位使用無氧登頂,全球第八高峰Manaslu (8163公尺)。

  2. 原來也曾是室內設計背景的版主Hikaru接連住過英國新加坡台灣如今又擁有來自香港日本的粉絲們不定期投稿她看見台灣人眼中的空間笑話竟是香港人租屋時認定的日常」;而新加坡人把防空洞改成的空間留給移工在日本同樣的空間大小卻能

    • 疏散避難的「連續陽台」,台灣為何做不到?
    • 「小面積免設排煙設備」對水平避難是否適當?
    • 應設專條專章以符長照機構實際需求

    以建築設計觀點來說,舉凡與設計有關的規劃限制與技術要求,《建築技術規則》是被建築師們人人放在案頭上,奉為圭臬的原則法令。雖然主管全國建築管理的機關內政部營建署歷年新編、修正《建築技術規則》條文的動作從未間斷,也因應社會整體環境對空間需求企圖與時俱進,然而,現行規定中,透過樓地板面積及陽台比例所計算出的容積開發總量,應就不同的建築類型來做調整,而非原有通案式一體適用。 尤其,目前控管建築物整體開發限制的《建築技術規則》第162條規定,容積樓地板面積與設置陽台面積,僅有十分之一的計算比例,可優惠免計容積樓地板面積;民間所有的開發與設計觀點,無一不把本條文所規定的面積比例,操作於全部類型的空間開發平面上。 但住宿式長照機構裡多是行動不便、需坐輪椅、甚至臥床的長者或身心障礙者,一旦遇有意外災難,逃生...

    不幸災難發生時,影響生命續存的關鍵要素往往會依災難的種類有所不同。以火災而言,主要致死原因不是火源本身、往往是可怕的濃煙,但就建築與消防法令規定的防煙區劃及主動式的機械排煙設備,在法令設計裡也是以一定面積以上才做設置要求。以住宿式長照機構及舊有護理之家的類型來說,依《建築技術規則》第100條,該使用類組面積500平方公尺以下,可依100平方公尺內已設立一小時防火時效分間牆區隔,即可免設排煙設備的排煙區劃做法來寬待,但其實也成為了便宜行事逃避設計議題的「災難條款」。 依長照機構住宿式空間設置標準來說,人數規定最多的6人照顧寢室房間以每人16平方公尺計算為例,最小面積為96平方公尺,符合100平方公尺以內以防煙區劃分隔者可免設排煙設備。 當房內有火災發生的關鍵時刻,只設於走道空間的灑水及排煙設備...

    《建築技術規則》應就長照機構設置專條專章,將長照機構配合照顧房間而設置的陽台,不計入容積樓地板面積或建築基地內建築物建蔽率的計算;其他像是適當寬度尺度的連續外圈深陽台、及陽台內開窗的採光面積計算方式,檢討與物理條件相關的綠建築時,給予一定的容積獎勵或要求與規定位置限制,甚至規定仿效他國設置「避難室」這類在平面避難可及性高、有機會讓長照機構的平面類型擺脫僅有中間走道的標準作法。藉由空間設計,來提供符合這類空間場所遇到災難時所需的水平避難的真實逃生模式。建築設計其實是一種「永遠被動」的空間設計,專業的是所有安全防災策略的場所本身。 在我們持續忍受便宜就章且過時設計的同時,就代表著長照機構與照護空間使用不安全的將來。空間的使用維護管理及確實定期安檢,為基本使用的保障,建築與消防領域更應該一起合作,...

  3. 2022年11月6日 · 房間外頭的公共空間貼滿了台灣各處景點的壁貼最顯眼的是一幅貫穿室內的台北101圖像帶來巍然屹立的印象。 房間內,則是另一幅景象:一張鐵製的床架將超過3公尺高的整個空間一分為二,下方是一張作為桌子使用的小沙發,由於堆滿日常用品,這個「客廳」幾乎容不下一個成年男子站直和轉身;至於房間上方,一張雙人床就是整間「臥室」的唯一配備。 上、下區域之間,靠著一座移動式的樓梯作為連結,這代表每天要回到「臥室」之前,他們都必須先將樓梯牢牢固定在牆上,在沒有扶手的協助下,全神貫注地爬上爬下。 「所以我們都提醒自己,不能迷迷糊糊太匆忙,保持清醒才不會摔下來。 這幾個月來曾經聽到一次好大一聲,碰! 可能就有人摔下來,這個高度是會死人的,」愛德華說。

  4. 2022年6月27日 · 第一種演化:萬丈高樓平地起. 要描繪這股變動建築物的演變是個開始。 過去數十年來,自有天地的透天別墅向來是台南人購屋的不二選擇。 根據 內政部每10年調查一次的全國住宅狀況 顯示,2015年的台南市住宅中,大樓佔比不到一成,透天厝占比卻高達76.78%,為全台之最。 當雙北、桃園、台中、高雄等地的住宅交易已經以大樓為主流時,近兩年,台南市的房市交易依然是透天佔了近 半數以上 。 分析這樣需求的由來,從房地產記者起家、後創立房市媒體近20年的《住宅週報》社長陸敬民指出,這是因為過往台南的土地成本取得不高,建案很少在預售階段就賣完,台南也不像其他城市已經歷過房地產熱潮的洗禮,透天較能符合當地人的生活特性,悠閒又希望保有自己的空間。 獨愛透天這項維持數十年的習慣,也符合台南當地的人口狀況。

  5. 2018年7月23日 · 位於台北松山區的健康公宅。 (攝影/曾原信) 在健康公宅之前人性化的空間設計專業的物業管理制度以及混居的形式就首次在2016年初開始入住的 興隆公宅一期一區 展現出來。 這個嚴格意義上台北市的第一個公共住宅未來總共會有3,000戶居民入住曾是全台最大的低收入戶集中區──安康社區目前有88戶原安康戶住進興隆公宅一區還有近500戶要在拆遷重建的過程中陸續遷移。 相較於健康公宅的弱勢戶與一般戶皆來自分散各地的市民,興隆公宅的弱勢戶全部來自存在已40、50年的低收入戶社區,承襲著某些既有的生活習慣與特質,在混居了近3年的過程中,已經發生了些許文化矛盾與衝突。

  6. 2022年1月23日 · 在2022年的農曆新年、團圓之前,我們看見社會變動中各種關於「家」的新想像、變化。. 《報導者》5位不同年紀、背景的記者,帶著自己對家的不同認知、不同世代的價值觀,走進與總體數據相關的群體裡,與他們聊聊關於「家」的各種話題。. 我們看見非典型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