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1. 記憶床墊 相關

    廣告
  2. 100天安心睡,帶回家體驗最需要的放鬆、慵懶。最好躺的雲朵床墊,讓你不再睡睡醒醒,一覺到天明. 誰說雲朵床不能支撐腰椎?歐美名床再進化,獨家泡棉x獨立筒泡棉,打造既包覆又Q彈的慵懶樂眠床

搜尋結果

  1. 2023年10月25日 · 記憶會消散,但感受真實存在──日本、台灣如何用戲劇療癒失智者與照護者? 日本「老、痴、死」(OiBokkeShi)劇團創辦人菅原直樹(前)與藝術策展人武田知也(後)。 (攝影/林彥廷) 名導侯孝賢因罹患失智症而退休,再度凸顯高齡社會必然課題。 日本「老、痴、死」(OiBokkeShi)劇團來台和兩廳院舉辦工作坊,帶照顧者透過戲劇,找到與失智症的相處方式。 台灣近期的《邀阿公阿嬤拍B級殭屍片》,更是淚眼中亮眼的結晶。

  2. 2018年4月16日 · 夾層裡的6條人命──蘆竹大火暴露移工安全漏洞. 一場燃燒了8個小時的大火,刺痛所有移工在台灣最深的恐懼。. 去年12月14日,桃園市蘆竹區的矽卡工廠宿舍發生大火,這是12名越南移工的住處,除了當日輪值夜班的1名移工外,其餘無一倖免,造成6個人 ...

    • 記憶床墊1
    • 記憶床墊2
    • 記憶床墊3
    • 記憶床墊4
    • 記憶床墊5
  3. 總體失蹤人口下降中,唯獨「老人失蹤」逐年攀升. 根據內政部 最近期的失蹤人口統計 ,2021年失蹤人口為19,735人,與前一年同期相較減少5%,僅「65歲以上」老年人失蹤數增加4.2%;整體失蹤原因中,「離家出走」佔比最高,「失智症走失」則是次高,佔總體6.8% ...

    • 記憶床墊1
    • 記憶床墊2
    • 記憶床墊3
    • 記憶床墊4
    • 記憶床墊5
  4. 2019年12月15日 · 多數人面對重大壓力或災難,會做惡夢、腸胃不適、記憶力衰退等,這是正常反應,無須疾病化。. 但若是經歷、目睹會造成自己或他人死亡、嚴重體傷的「重大創傷事件」,就可能產生「急性壓力疾患(Acute Stress Disorder,ASD)」,症狀包括恐慌、解離 ...

    • 第一代的記憶戰爭
    • 民主未完成
    • 無法平反的傷痛
    • 一點點地贖回歷史
    • 長出白色恐怖的眼睛

    從曹耀東先生的家出來之後,我無法忘記握過的曹先生的手,那是握著歷史的感覺,但同時這讓我想到近日讀過的一份寫作綱要,是一個猶太裔的美國年輕學者的出版計畫。他提到2020年「猶太人向德國索賠協商會」(The Conference on Jewish Material Claims Against Germany)針對美國1,350位超過18歲的民眾進行調查,其中40歲以下世代超過6成不知道大屠殺造成600萬猶太人死亡 (大多認為低於這個數字),更有將近十分之一的人沒聽過大屠殺(Holocaust)這個字。 對這位年輕學者來說,他提出的問題是,隨著倖存者與見證者的凋零,沒有「活」的歷史,未來的世代將走入純然歷史的認識,這樣的記憶會如何?對類似的暴行又有什麼參考性?在二戰後開啟的,關於大屠殺該怎麼記...

    轉型正義的基本特質,是民主之後的延遲課題,在過去時代不可能討論的事情,必須等到民主之後才存在。這個延遲的特質不只發生在新興國家,在許多有轉型正義課題的國家如美國的種族、原住民問題,也同樣如此。隨著民主的時間愈長,意涵與象徵更加多元,「歷史」也必須不斷被重述。而這些延遲的正義討論,也因與民主的進程同步發展,從而定義了一個國家的民主體質。 台灣與中國的關係也影響過去地下黨人是否該被平反的討論,而民進黨政府雖然通過了《促進轉型正義條例》、設立促轉會,但總統蔡英文出席經國七海文化園區與蔣經國總統圖書館開幕時,認為蔣經國「堅定『保台』的立場,毫無疑問也是當前台灣人民最大的共識」,蔡英文的發言讓人想起關於兩蔣經常出現的「功過並陳」論調。雖然脈絡不完全相同,但白羅斯曾出現一方面清查政治受難者的人數,但幾年...

    製作《無法送達的遺書》增訂版的時候,我經常回想起自己透過出版品是如何認識民主的。2013年出版《百年追求:台灣民主運動的故事》3冊的時候,我以為自己是在一個結論的位置,回望台灣民主的「正向」發展。直到2015年《無法送達的遺書》的出版,第一次觸碰到白色恐怖與政治犯的題材,這當中的記憶與修復課題,才讓我意識到,民主之後,真正的難題才開始。 7年前有一件事至今難忘。還記得這本書發表會前幾天,我致電給一位家屬,她在電話中跟我說,「我願意去新書發表會,但請不要認出我,也不要叫我的名字。」當天她來了,帶著受傷畏懼的眼神認出我是出版社的編輯,但我們什麼也沒說。我在會場角落靜靜看著這位女士瘦小的身影,像被擠壓了的小黑點,自以為這本書的誕生代表被壓抑的從此可以發聲,一股難以言喻的心情在我體內炸開。 傷害是無...

    編輯的工作,經常充滿著偶然與想像,但以面對白色恐怖的意外最多。經常在這些解凍與縫隙般窺探的工作中,過去被威權教育體制封存的感知才獲得打開的機會,得以真正走向那個時空,在那些革命與肅清的背後,社會體制彷彿才浮現。那是研究者林易澄在《無法送達的遺書》書中郭慶篇〈他一定是一個很好很好的人〉不斷猜想的,一個雲林青年是怎麼在1940、50年代走向馬克思主義的?那是研究者林傳凱這幾年跟他的同伴,要把白恐案件帶給遺族、帶回地方的歷史鄉鎮化的努力。這些政治案件的當事人不是紀念碑,我們走向他們,是為了更完整面對歷史,那些被體制掩蓋的遺址,需要被指認曾經生活過的樣子。 幾天前,剛從倫敦回台灣的黃溫恭外孫女張旖容來到辦公室,討論她正在書寫的屬於政治犯第三代的家族記憶。張旖容可說是遺書歸還運動開啟的源頭,我問她,妳...

    比曹賜讓早100年落難流放的小說家杜斯妥也夫斯基,在我長出白色恐怖的眼睛後,這個青年時期曾經鍾愛過的小說家,他的人生與作品似乎也變得不同了,就地變得親近,不再那麼「異邦」。杜斯妥也夫斯基監禁的時候,唯一寫信的對象是他的哥哥米哈伊爾,或許就像曹賜讓寫信給曹耀東一般的情感。南國悶熱的軍法處與西伯利亞或許並不遙遠。 在杜斯妥也夫斯基的傳記我注意到一個細節,他在10年流放後重返聖彼得堡,加入了一個團體,專門在幫助重返社會的政治犯,為此,杜斯妥也夫斯基甚至自願上舞台演出募款。官方補償或賠償舊時代的政治犯其實是非常「當代」的事情,然而不論權力體制是不是認為這件事重要,重點還是民間的互助,我想從19世紀的杜斯妥也夫斯基就是如此。然而我們也確實與杜斯妥也夫斯基如此不同,我們更有機會改變體制,我們是如此見證「...

  5. 現代舞界的異數、國家文藝獎得主姚淑芬:「沒創作,沒法活」. 她學了20年的芭蕾,卻在一堂課後狠狠放棄。. 她在一張張異國的床墊上流浪,決定了創作的人生路。. 第20屆國家文藝獎舞蹈類得主、「世紀當代舞團」創辦人姚淑芬的其人其作,是那麼活生生的 ...

  6. 「厚記憶」,簡單來說,是將歷史記憶視為一種文化現象,探討與其相對應社會記憶群體之間的關係。 嘗試理解某種歷史記憶如何被一個群體所接受,如何產生強烈認同感以及情感,然後不斷地在志同道合的社群裡面發送、在親屬關係中傳承。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