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12月30日 · 1. 深呼吸. 首先找一個地方坐下來,雙腳著地,肩膀放鬆,盡量保證身體是挺直的。 然後做3到5分鐘的深呼吸。 為什麼要做深呼吸,目的是 讓我們的身體的肌肉可以放鬆下來,我們混雜的思緒可以平靜下來 。 有很多時候我們做深呼吸的方法都是不正確的,怎麼可以保證我們是正在做深呼吸,你在呼吸的時候可以把你的手放到你的肚子,就是你的肚臍的下方,如果你在吸氣的時候,你的肚子會像是一個脹氣的氣球,然後你再呼氣的時候,你的肚子會像漏了氣的氣球的話,你做深呼吸就是做對了。 2. 覺察情緒. 接下來你就可以問自己:「我最近關心、煩惱的問題是什麼,我對這個問題的感覺是怎麼樣的,是傷心生氣還是難過。 我們可以慢慢的去感知這個情緒,去感覺它在我身體的哪一個部位。

    • 分析:如何解讀夢境
    • 詮釋夢境
    • 常見的夢境
    • 惡夢是焦慮的睡眠反應
    • 延伸閱讀

    夢醒的時候,再重溫一下夢境,並且感受夢中的情緒,讓夢境再度浮現腦海。如果一直很難記住夢境,不妨利用假日多睡一會,或多賴一下床,有助於喚起夢境。還有跟周遭的親朋好友訴說夢中景象,也可以幫助自己捕捉夢境故事。 解讀夢境的方法 • 描述夢中的環境背景:包括場所、氣氛、感情。在夢境中有什麼感覺?整個環境的感覺像什麼? • 整個場所、感情,是否聯想到任何事情?與現實生活中的情景有沒有相似的地方? • 夢中出現的人物是誰?這個人長什麼樣子?正在做什麼?是哪一種性格的人?對這個人有什麼感覺? • 與夢中人物的關係如何?還有關係的特色是什麼? • 這個人是否會讓自己想起生活中的事情?或聯想到任何人? • 自己身上是否有任何部分跟夢中人相似的? • 夢中是否出現什麼重要或特別的物品?先描述這樣物品,並且說明物...

    要想掌握夢境的意義,做出具有啟發性的解釋,最重要的,就是將夢中的訊息與現實生活連結,因為夢中的所有印象,都可能透露出生活的議題。 再者,亦可從夢境故事中挑出共同的經驗和形容詞,特別是描述自己與他人的形容詞,如果出現二次以上,就要將這些形容詞歸類,並且紀錄在紙上。 舉例來說,若經常做被壞人追逐的夢境,便將夢境中的形容詞:高大的黑影、緊張、害怕、生氣寫下來,然後找到相對照的意義: • 高大─微小 • 黑色─白色 • 緊張─放鬆 • 害怕─勇敢 • 生氣─關懷 接著進一步探索目前的生活是否存在著矛盾、衝突、掙扎?這些形容詞與現實經驗的關聯是什麼?如果發覺自己面臨衝突矛盾,就可以藉助「心靈對話」來統整自我,找到平衡點。

    夢境會如實呈現作夢者的情緒波動,所以我們常會做相同的夢: • 考試夢:即將參加考試卻還沒準備好;或是參加某個考試,卻一題也不會寫。做考試夢不一定跟考試有關,倘若擔心未來發展的好壞,就可能會做考試夢。心理學家阿德勒認為,這樣的夢境意味:「還沒準備好要面對問題。」因此,夢境提醒我們,要努力做好準備,迎接挑戰。 • 被困在電梯中:身處困境的人,常會夢到自己被困在電梯中,或困在某個地方動彈不得。 • 重複的惡夢:不斷重複出現相同的夢,或總是被惡夢驚醒,就表示心靈負荷過於沉,此外若生活中曾歷經創傷或恐怖事件,也會密集出現駭人的夢境。 • 從高處摔下來:當我們覺得無法控制外在環境,或生活中發生某些威脅到安全感的事情時,像是失戀、失業、離婚,就可能會做墜落的夢,那種失速、無助、無力的感覺,往往會讓人從夢中...

    睡覺時經常反覆地從惡夢中驚醒,醒來之後,夢中的場景清晰,彷彿身歷其境,可以從頭到尾清楚的將夢境回憶敘述出來。 這類夢境通常都跟生與死、安全和自尊的議題有關,也因此,從夢中驚醒之後情緒還會跟著波動起伏,讓做夢者久久無法平復情緒。 諮商的過程中發現,不少人會覺得自己好似過著「雙重人生」,白天過著一種人生,晚上睡著後又過著另一種人生,夢境內容不僅真實生動,而且記憶深刻不會忘掉。 恐怖睡眠反應 一樣是反覆出現的夢驚,但是不同的是,做夢者會發出恐懼的尖叫聲,突然從夢中嚇醒後,還會伴隨很多生理反應,像是全身冒汗、心跳加快、呼吸急促,飽受驚嚇的感覺;彷彿陷入另一個時空中,對於周遭人的安撫都沒有反應。 當我們面臨危難的時候,夢不僅可以紓解情緒,更能藉由改變夢境,扭轉危機,並且從過往的記憶寶庫中,找出充滿力量...

    【鄭淳予醫師專欄】夢見和某個人大吵一架代表什麼?腦神經科醫師幫你「科學解夢」 【你的夢是什麼意思?】心理師教你解夢:夢境是一種提醒,提醒我們去在乎真正重要的事情 「夢境是通往潛意識的道路。」為什麼會噩夢連連?科學顯示:也許跟你吃的東西很有關 (本文書摘內容出自《從習慣洞察人心:學會識人術,解決人際關係的所有煩惱》,由 時報出版 授權轉載,並同意 Vida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

  2. 2019年7月29日 · 研究睡眠領域 12 年的劉毅君醫師兼具臨床心理師精神科醫師雙重專業他認為很多人會晚睡睡不好是因為沒有勇氣結束今天」,如果能在睡前做好睡眠儀式」,就能好好結束一天進入香甜的夢鄉

  3. 2019年9月24日 · 心理紓壓. 【療癒,從感受情緒開始】心理諮商師留佩萱:別把「想法」和「情緒」混淆在一起. VO 精選好書 2019-09-24. 《VO》導讀: 每個人的心中,或多或少都有著一塊等待被治癒的角落,但其實在治療內心的傷痛之前,我們必須先學會「感受情緒」,並了解情緒為何而來。 我們經常將「想法」與「感受」搞混,讓我們跟著美國心理諮商師留佩萱的腳步,認識「情緒變化三角」,感受自己內心最深處真正的情緒。 (責任編輯:陳奕安) 文/美國心理諮商師 留佩萱. 情緒來襲時就像浪潮打向你,你必須感受水撲向你的衝擊力和刷洗過身體的感覺。 情緒是能量,必須流動,就像海浪慢慢攀升、撲過來,然後消逝離開。 今年三十多歲的丹尼,接受心理治療已經至少十幾年了。

  4. 2019年7月30日 · 1.說出自己的想法. 成熟和懦弱通常不會在同一時間出現,所以勇敢說出自己的想法、理想、抱負,都是讓人產生「這人很成熟」的感覺的方法。 但是請記得,成熟和自負也不會同時出現,所以 不需要用高高在上的方式來闡述你的想法,只要能對自己說出口的話有信心就好。

  5. 2019年9月16日 · VO 精選好書 2019-09-16. 《VO》導讀: 「一個人快不快樂,有50%由基因決定,有10%因境遇而起,還有40%可以透過行為和想法增進我們的快樂! 快不快樂其實並非天生,而是可以透過日常練習來掌握自己的快樂。 一起來打造屬於自己的快樂方案,並在生活中實踐,啟動一生的幸福計劃。 (責任編輯:張筑雅) 文/正向心理學權威 索妮亞‧柳波莫斯基. 「我給你們的建議是:別去問因果,別去問前途,趁盤中的冰淇淋還沒融化之前,趕快享用它。 」 ──懷爾德(Thornton Wilder) 父母常告訴小孩要乖,為的是讓他們長大後能成為一個品性端正的成人,和負責任的公民。 老師常告訴學生要努力學習,這樣他們才能拿到好成績,考進好的大學,找到不錯的工作。

  6. 2021年2月18日 · 與情緒共處的方法心理學專家劉軒其實,「正念冥想並不等於放空大腦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