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3月24日 · 看留言討論. 作者:照護線上編輯部. 提到癌症的時候,大家經常會以「癌症第幾期」來思考嚴重程度,但是隨著醫學進步,我們對於癌症特性已有更新的認識。 澄清醫院乳房醫學中心葉大成醫療長指出,根據現在較新的觀念,我們不該把「乳癌」一概而論,需要進一步深入到分子醫學的層級,找出讓乳癌快速生長的關鍵,再依據癌細胞不同的受體、特性,做出適當的分類。 精準治療,對抗乳癌. 乳癌患者接受切片檢查後,醫師可從病理報告中了解患者乳癌細胞的重要特性,包括雌激素受體(ER)、黃體激素受體(PR)、第二型人類表皮生長因子受體(HER2)、癌症生長指數(Ki-67)等,並根據這些特性來區分乳癌的亞型。 不同乳癌亞型的惡性度不同,治療策略也不同。 乳癌亞型包括:

  2. 2023年5月17日 · 「別再說讀書是孩子自己的事」 這是一句常見的口號,主要是要提醒家長們不能只是把孩子的學習成績視為孩子自己的事,而應該積極參與和支持孩子的學習過程。 以下是一些支持此觀點的心理學研究: 家長參與對學習成效有正面影響: 一項發表於《家庭心理學期刊》的研究指出,家長參與孩子的學習活動對孩子的學習成效有正面影響。 研究結果顯示,家長參與孩子的學習活動可以促進孩子的學習動機和學習效果,並且有助於孩子建立良好的學習習慣。 家長支持對學習成就有重要作用: 另一項研究發現,家長對孩子學習的支持和鼓勵可以對學習成就產生重要影響。 研究結果顯示,家長的支持和鼓勵可以促進孩子的學習動機和自信心,進而提高學習成就。 圖片來源:《夫妻的世界》劇照. 家長參與可以促進孩子的社會能力:

  3. 2021年4月6日 · 載有492名乘客的台鐵408車次太魯閣號列車在行經該隧道時,與滑落邊坡侵入路線的工程車碰撞出軌後衝入隧道中且擦撞隧道壁,並造成多名旅客遭拋離原位,造成50人死亡和216人輕重傷。 至2021年4月6日上午10時,統計有50人死亡,216人受傷。 死者中有2位美國籍和1位法國籍,據了解,袁姓司機員為普悠瑪號駕駛,因此次休假調度開太魯閣號。 根據教育部統計,此事件造成60名師生傷亡,其中15人死亡;另45人受傷住院,包含4名教師、2名職員、39名學生。 (https://zh.wikipedia.org/wiki/2021年太魯閣號列車出軌事故) 圖片來源:ETtoday. 親友逝世,如何與不同年齡層的兒童溝通「死亡」?

  4. 2021年4月30日 · 作者\ 媽媽經編輯部. 爸媽們對你來說什麼叫做聰明的孩子反應很快,三歲就會被唐詩的天才兒童? 還是每次考試都名列前茅的學霸? 其實,這些都只是世界定義聰明孩子的方式罷了,真正的聰明定義,並不如此狹隘。 不是每個聰明的孩子在小時候都能展現出過人的天賦許多世界上鼎鼎有名的成功人士比如美國漫威教父史丹李Stan Lee)、麥當勞創辦人克羅克(Ray Kroc)都是在40、50歲後才步上成功人生旅程的,小時候的他們,都不起眼且不被認為是聰明的孩子。 在1983年,哈佛大學一位心理學家加德納,提出了 多元智能理論 ,他認為過去大眾對於聰明的定義太過狹窄,並不能反映出一個人的真實能力,因此提出 邏輯、語言、空間、音樂、肢體動作、內省、人際、自然探索、生存智慧等九大人類智能的範疇 。

  5. 2023年4月20日 · 安靜的力量,正視孩子的情緒. 圖片來源:甲上娛樂. 這幾年被疫情所困,我們可以看到各年齡的人都有情緒的問題,包括家庭,還有很小的孩子也有情緒的困擾。 在〈山頂小屋〉中奧黛麗校長講到,「父母的能量會影響孩子,孩子的能量也會影響父母。 」但很多時候我們只會顧著發洩自己的負面情緒而忽略了孩子也是個個體他們也有自己的情緒然而正如李心潔所說:「這世界沒有一個影片或一本書是去教父母親教育孩子的步驟或流程很多人都是在當了父母親之後才開始學習去當一個爸爸和媽媽。 小時候我們經常被說不許哭、不可以哭,導致長大後遇到事情時,情緒很壓抑,壓抑到情緒都無法自由流動,不管什麼年紀的人,都有權利去讓自己的情緒流動。

  6. 2019年4月16日 · 看留言討論. 作者\林仁廷心理師的社會心理講義. 同理心,empathy,又譯為「神入」,意指進入案主的位置,同理思想邏輯,共情並理解他情緒的由來,感同身受。 我則稱「起於情,同此理」,對於某些失控或不自知的行為能理解為「這麼做一定有對方的理由及情緒」。 目前已知的同理心2類型為「認知的同理心」和「情感的同理心」。 產生真正同理心的前提是案主願意敘說,敘說時對方會釋出情緒與對事件的理解,我們才能從故事裡聽出隱身的情感與對他的意義,然後才能與哀傷的人同哀哭,但又不至於一同陷入泥沼出不來。 換個文化的語言來說,就好像具備「上身」又能「退駕」的能力。 同理,必須在關係裡,讓案主知道我們願意理解他,讓案主知道我們不會被拖累,願意承接這些隱身的情感,願意和他一起面對未知的未知。

  7. 2019年6月29日 · 媽媽經編輯部 更新於 2019-06-29. 看留言討論. 作者\ 媽媽經 特約外稿 丁彥伶. 小潔和先生結婚多年仍膝下無子,雖然曾經懷孕過兩三次,但是每次都無預警地流產,擔心年紀愈來愈大,可能會生不出小孩,最近她開始看不孕治療,醫師為她進行很多檢查,後來說她可能是「免疫性不孕」,她覺得很驚訝,免疫系統為什麼會造成不孕症? 如果是免疫系統的問題,她該怎樣才能順利懷孕呢? 黃建榮婦產科院長黃建榮表示,「免疫性不孕」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它的發生原因太多、範圍太大,很難用簡單的方式解釋清楚,不過 一般的不孕症通常和「免疫性不孕」沒有關係,它主要是發生在習慣性流產的患者,習慣性流產的婦女大約有15%到20%的患者可能和「免疫性不孕」有關 ,並不是所有的習慣性流產都和免疫性不孕有關,所以不用太擔心。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