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5月23日 · 日本熊本市1名女子於2015年被診斷患胃癌在醫生建議下接受胃部切除手術惟術後驚揭是醫生誤診女子切胃後留下多種後遺症憤而提告索償3,460萬日圓約172萬港元)。 醫生在庭上辯稱當時無法證實病理診斷是錯誤惟法官仍認定屬誤診判賠償病人1,250萬日圓約62萬港元)。 醫生不服判決,稱會考慮上訴。 日本1名女子被誤診胃癌,切除胃部後留下多種後遺症,憤而提告求償3,460萬日圓(約172萬港元)。 示意圖,非涉事女子。 (Getty Images) 日本媒體報道,九州熊本市1名女子於2015年10月在醫院被診斷患胃癌,其後在該醫院的醫生建議下進行胃部切除手術。 豈料術後指發是誤診,女子並未罹患胃癌,惟手術令她失去胃部,更出現逆流性食道炎等多種後遺症。

  2. 2024年4月6日 · 台灣重症醫師黃軒日前25日在Facebook發文指出在凱特王妃病情公開後英國專家們開始探討為何近年來50歲以下的罹癌患者數有如此明顯的增加尤其是那些通常只發生於高齡者身上的癌症類型。 接著他也引述發表於《自然評估臨床腫瘤學》(Nature Reviews Clinical Oncology)的研究發現,1990年以後出生的人,比起1970年出生的人「更有可能在50歲前罹癌」,這意味著年輕人要比前幾代人更易受癌症拖累。 針對年輕人該如何提早發現自己罹癌? 黃軒也列出「10大罹癌的警訊症狀」: 10大罹癌警訊症狀(按圖👇👇👇) + 7. 1. 無痛的腫塊或腫脹:若發現身體某部位出現異常腫塊,且隨著時間逐漸變大,就需警惕。 2.

  3. 2023年2月28日 · 41. 定期健檢是為了早期預防疾病可是卻發生沒病卻被嚴重誤診的案例每日郵報報道國外卻有一名女子被醫師診斷出罹患血癌她雖然相當震驚卻也積極配合治療就這樣化療了18個月然而她的病情卻沒有任何緩解直到某天她到別的醫院檢查這才發現自己根本沒有病根本是個大烏龍。 根據外電報道,這起事件發生在英國,53歲的珍妮絲(Janice Johnston)到醫院檢查身體,被告知她罹患一種罕見的血癌,珍妮絲在接受治療,知道自己需要終身服藥後,甚至辭去了工作。 珍妮絲18個月來積極配合治療,接受化療後還出現骨頭疼痛、噁心、疲勞、頭暈、體重銳減等症狀,兩年來都擔心自己的生命會提早結束,因為她還有4個孩子。 然而治療一年半後「病情」卻不見好轉,珍妮絲決定轉院治療,然而這一轉院卻讓她驚呆。

  4. 2018年10月21日 · 被誤診患癌導致身心俱苦的48歲土耳其漢耶勒馬茲Yılmaz Kızıloğlu),來自東部的埃爾祖魯姆省2015年2月因發燒及感到虛弱於是到阿塔圖爾克大學附屬醫院Atatürk University Research Hospital求診報告顯示他患有淋巴癌需要進行4次化療耶勒馬茲3間年忍受痛若接受療程大部分頭髮都甩掉儼如光頭漢。 事主耶勒馬茲(Yılmaz Kızıloğlu)早年身體健康,2015年2月發燒及感到虛弱,於是到阿塔圖爾克大學附屬醫院,開始一場誤診噩夢。 (fb「Yılmaz Kızıloglu」圖片)

    • 皮膚上痣的變化:皮膚癌在台灣十大死因中排名第九。最具惡性的黑色素瘤,在初期看似無害的痣,可以透過「ABCD辨別法」初步判斷是否可能為癌症。ABCD辨別法:
    • 排便困難:許多人會將便秘、腹瀉、放屁頻繁等症狀視為大腸癌的徵兆,然而這些症狀通常也可能與其他腸道疾病相關。值得一提的是,「裡急後重」是大腸癌最具特徵的症狀之一,表現狀況就像是肚子裡面充滿便意、很急的想上廁所,但卻有種大便堵在肛門口的感覺。
    • 食慾不振、噁心、體重快速下降:腫瘤的異常生長需求特別多的血液、氧氣和營養,因此會迅速消耗身體的營養,導致明顯的體重減輕。若在未進行節食的情況下,體重在一個月內下降超過原來體重的10%,需特別引起警覺。
    • 頻繁感冒、不明原因發燒:雖然「頻繁感冒」可能看似免疫力下降的表現,但免疫力低落也是癌症的潛在症狀之一,尤其在肺癌病例中,如果在1個月內感冒2~3次以上,每次感冒會維持1星期,表示肺部遇到了「大問題」。
  5. 2019年12月16日 · 大國小事. 【辱母殺人案】于歡母親出獄 49歲頭髮全白 對兒子受罪心懷愧疚. 撰文:崔德興. 出版: 2019-12-16 14:32 更新:2019-12-16 14:33. 山東辱母殺人案早年轟動一時2016年4月14日時年22歲的于歡因母親蘇銀霞遭十多名討債人以陽具打臉」、「彈煙蒂等方式肆意辱罵毆打和猥褻凌辱他持水果刀反抗最終造成1死3傷。 2017年2月,于歡故意傷害罪罪成,一審被判無期徒刑。 2017年6月,二審獲法院認定屬防衛過當,改判為有期徒刑5年。 蘇銀霞則因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被法院判監3年,至上周六(14日)刑滿釋放。 現年49歲的她頭髮全白,在接受傳媒訪問時,坦言兒子因她獲罪,自己心懷愧疚,於心不忍。 49歲的蘇銀霞頭髮全白。 (紅星新聞)

  6. 2019年9月24日 · 港怡醫院骨骼肌肉腫瘤中心總監骨科名譽顧問醫生蘇鎰昌指出骨骼肌肉惡性腫瘤的表徵較難辨認醫生誤診情況屬常見。 (李恩慈攝原發性惡性骨骼肌肉腫瘤可分為兩種包括骨胳肉瘤及軟組織肉瘤。 骨胳肉瘤即原發性骨癌,病變來自骨髓、骨骼或骨膜等,患者會感到關節附近持續疼痛,疼痛部位出現腫塊,限制關節活動或出現肌肉萎縮症狀。 如腫塊出現於下肢,更可能會出現跛行情況。 軟組織肉瘤的症狀較不明顯,只有大約一半的患者會感到疼痛,最突出的病徵就是在四肢或腰間等位置出現不明腫塊,惡性肉瘤通常在短時間內明顯變大,例如在幾個月內增大一倍。 每年200多宗骨骼肌肉腫瘤 屬罕見癌症. 蘇鎰昌指,惡性骨骼肌肉腫瘤的病因未明,大部分個案跟基因突變有關,暫未確定是否與遺傳有關。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