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1. 石門洞 相關

    廣告
  2. 過去一個月已有 超過 10 萬 位使用者造訪過 facebook.com

    享譽全台肉粽,加上鐵觀音、石花凍等,感受在地農特產魅力。6/1石門區公所前廣場,歡迎共襄盛舉. 精彩鼓藝表演,搭配在地石門三寶,匯聚傳統風情與現代藝術,讓文化得以傳承,有得吃又有得享受!

搜尋結果

  1. 2016年3月27日 · 石門油污事件他們沒有捷徑 - 報導者 The Reporter. 天空一直是柔軟的沒有特別亮直到要拐進三芝鬧區的分叉路口躲在雲層後方的太陽終於肯露臉證實這一天的好天氣」,看著耶穌光持續運行海味漸濃過了老梅石門的便利商店石門洞,「德翔台北出現眼前它就這麼躺在台二線大約29.5K的外海從陸上就可以感受它的巨大。 光線是飄忽的,並沒有特別理想,偶爾是投射在船身,偶爾在遠方海面,偶爾是沒有被看出投射在哪裡。 拍了幾張照片後繼續前行,目前的指揮站是設在不遠處的「貝兒咖啡」,因為這場災難,這塊空地長出來了抽油槽、監測站、攔油索、除油工具和裝備,召集自石門里、尖鹿路、草里里約130多名居民的「除汙大隊」,還包括前一天來到現場視察的行政院長張善政和官員。

    • 石門洞1
    • 石門洞2
    • 石門洞3
    • 石門洞4
    • 石門洞5
  2. 2018年8月12日 · 核輻射,看不見、聞不到、摸不著,卻時時刻刻威脅著與核為鄰的金山人,尤其兩座老舊的核電廠都位於斷層帶上,長年以來大小事件不斷,就國際上評估核安的「浴缸曲線(Bathtub Curve)」理論來說,核一、核二都已進入衰敗期了,盡早不運轉是讓人最 ...

    • 在土地上延續萬年的人類活動
    • 八仙洞,是遺址也是信仰所在
    • 何以「侵占」?
    • 遺址只能是單一文化展演?

    筆者與老瓦進一步談到當地除了供人參拜與靈修,同時也是住持與修行者的生活起居之所時,老瓦靜默了一會說:「如果八仙洞的廟宇對某些群體是具有情感上的連結的話,確實,我就會再多想一想⋯⋯。」當八仙洞的意義從基於考古學或自然景觀的立場,意識到八仙洞實際上也牽涉當地人或廟宇師父與修行者的情感及宗教層面,顯然隨著個人本身的經歷脈絡,在價值認同上的共鳴也隨之改變。 在八仙洞遺址上,人類生活的痕跡一直都在,從3萬多年前,到今日此刻,都一直有人居住。從舊石器時代的長濱文化到新石器時代的細繩紋陶器使用人群及麒麟文化活動遺留,到鐵器時代都有人群在八仙洞上活動。然而人類活動的紀錄就到2000年前就結束了嗎? 根據潮音洞賴先德師父口述,潮音洞是由日本師父所帶來的禪宗,早期數任洞主為客家人,而賴師父自己是屏東內埔的客家人...

    約莫由2013年開始,網路平面媒體上多可見洞內廟拆遷議題,且著重考古遺址的發現與重要性、廟方應拆廟歸地為主要論點。廟公「佔地」──這樣主流的論點,直到2016年,透過文化工作者劉佳蕙的報導,才開始得以在國定遺址美名之下,看見被掩蓋的廟方意見與廟宇發展的在地記憶。 筆者曾詢問劉佳蕙:「妳關心潮音洞的拆遷問題,那妳對八仙洞的最早印象是什麼?」她尷尬地笑著回答:「其實我從小對八仙洞的印象就是廟,從來都不知道有個國定遺址。直到去了一趟八仙洞,才知道這裡有遺址。」當在地居民知道她要去八仙洞走一趟時,被問到:「廟都拆光光了,去那裡幹嘛?」對於這樣的回應,她談到:「八仙洞是具有宗教精神寄託的地方,會有很多人會想去,(廟拆掉後)突然間大家不知道去那邊要做什麼?」 賴師父曾說過:「留住廟,總是希望有人來可以拜...

    若於網路搜尋中鍵入八仙洞、廟宇等關鍵字,或是翻開八仙洞遺址的相關報告便不難發現:占用國有地、侵占遺址、破壞遺址與自然等評論。過去公共電視曾經針對八仙洞的洞內廟做專輯報導(2001),平衡地呈現廟宇師父、東管處、遊客、信仰者的觀點,提及東管處對廟方侵占國有土地的告訴。當時已點出現今仍存在的廟宇信仰與八仙洞遺址保存的爭議,對於「侵占」的評斷似乎也有意凸顯,但未引起關注與重視。 「占」,顧名思義,具有外力強行奪取,據為己有之意。在此,若借助史學界探討日本殖民時期,對日本「統治」、「佔據/佔領」、「治理」等字詞使用的論述,「日本佔領」意味著暫時或戰時性的佔領與佔據,是一種情緒性兼價值判斷的抗議字眼;換言之,「佔領」在某方面來說並非是客觀事實描述,由歷史脈絡上而論,廟方在當地生活許久是確知的事實。 早...

    現今處理文化資產議題,好像是在處理事情,為求解決事情就好,如同劉佳蕙曾說:「像是眷村,好像政府介入處理了,人搬出去了,地方就死了。」當今台灣的遺址,大抵給筆者就是這種感覺,原本活著的地方,考古團隊來了,被政府指定之後,理應要透過考古學家對過去的描繪及研究成果讓其活起來,怎麼反而在現代重新遺址化了?過去筆者也曾造訪趟八仙洞,當時靈巖寺還未拆除,當日雖然遇雨,但相較一旁的遺址展示館,廟宇遊客來去參拜,仍顯得人氣許多。 目前無論是文化主管機關或考古學者,仍是以單一角度將地方文化排除在主流的考古文化論述之外。要說考古學只著重地下逝去文化,這也無可否認,畢竟考古學是利用人類遺留與遺物去重建對過去的認識。但這表示考古學者只能關心「考古文化」嗎? 台灣人類學與民族學學會的倫理規範中,開宗明義提到,考古學是...

  3. 2019年9月19日 · 這場地震震央位於南投集集,震源深度僅8公里,屬極淺層地震,破壞力驚人,不僅全台有感,地震規模7.3、中台灣最大震度更達最高7級。 「集集地震」(下稱「921地震」)不僅是20世紀全球最嚴重的地震之一,亦是地震研究上相當重要的世紀大震。 顯著有感餘震破紀錄,1個月內163次. 921地震後餘震發生、分布圖。 (資料來源/地震災害鏈風險評估及管理研究中心;整理/柯皓翔;設計/黃禹禛) 921主震過後半小時內,凌晨1時57分、2時3分、2時16分,分別又發生規模6.4、6.7、6.8強震,使得921災情雪上加霜。 中央氣象局資料 顯示,地震發生後1個月內,顯著有感地震達163次。 截至10月底,顯著有感餘震更多達205次,其中181個地震之規模在4以上,規模6以上者也高達10個。

    • 石門洞1
    • 石門洞2
    • 石門洞3
    • 石門洞4
    • 石門洞5
  4. 2019年9月19日 · 1999年921大地震後的南投草屯九九峰。 921地震屆滿20年 之際,「看見.齊柏林基金會」從齊柏林導演25年空拍歲月所累積的30萬照片中,挑選極具指標意義的地景照片,對比地震前後的改變與復原樣貌,供民眾閱覽、省思。 他鏡頭下的每一張照片不只是紀錄,而是這座島嶼的記憶;不只是當下,而是可做為每一個當代的暮鼓晨鐘。 南投草屯九九峰,左起1997年(921大地震前)、1999年(921大地震後)、2012年(恢復狀況)。 彭國棟(前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副主任、現任暨南國際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兼任副教授):

  5. 2022年9月22日 · 918池上地震可能解開半世紀中央山脈斷層之謎──我們如何與「未知」斷層共存? - 報導者 The Reporter. 百年震盪──斷層下的台灣啟示錄. 918池上地震可能解開半世紀中央山脈斷層之謎──我們如何與未知斷層共存? 9月18日台東池上地震造成花蓮高寮大橋斷裂。 (照片提供/地球公民基金會監事傅志男) 環境永續. 自然災害. 經濟產業. 2022/9/22. 文字. 柯皓翔 嚴文廷. 攝影. 林彥廷. 設計. 江世民. 核稿/楊惠君;責任編輯/黃鈺婷、張詩芸. 環境. 地震. 花蓮. 台東. 時事. 科學. 防災. 環境永續. 自然災害. 經濟產業. 2022/9/22. 文字. 柯皓翔 嚴文廷. 攝影. 林彥廷. 設計. 江世民. 核稿/楊惠君;責任編輯/黃鈺婷、張詩芸.

  6. 2019年5月30日 · 1989年6月3日下午,身在通縣(現通州區)三間房軍用機場,116師高炮團1營2連中尉雷達站長李曉明看到北京東南郊的天色一片陰沉。 5月20日,當時的國務院總理李鵬簽署「戒嚴令」,他就在那一天隨所在的第39集團軍116師從駐地遼寧省海城市出發,22日到達了三間房機場,住在軍用帳篷裡。 三間房機場的出口有哨兵24小時把守,軍人們出不去,除了出操訓練,只能學習《解放軍報》,也有人帶了收音機,瞭解學運的情況。 軍校本科畢業、分到部隊擔任副連職雷達站站長的李曉明,有點不知道如何面對學生。 一方面,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但另一方面,在部隊被稱為「學生官」的他,兩年前也還只是石家莊軍械工程學院的學生。 設想如果自己還是大學生,他覺得自己可能也會走上街頭聲援。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