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 陽明
    • ㄧㄤˊ ㄇㄧㄥˊ
    • 釋義:
    • 1.明亮、光明。《續漢書.卷一四.五行志二》:「或以為鳳皇陽明之應,故非明主,則隱不見。」《文選.束晳.補亡詩六首之三》:「玉燭陽明,顯猷翼翼。」2.浙江紹興會稽山的陽明洞。為道家洞天之一,明代王守仁嘗結廬其側,因自號「陽明」。3.經脈名稱之一。為陽氣升發的最後階段。如:「手陽明大腸經」、「足陽明胃經」。
  1. 2019年2月6日 · 心學探索 很多朋友在問:陽明心學到底是什麼學問? 個人認為:是一門內聖外王之聖學是一門超越物質成功的超級成功學。 進500年的歷史,但凡在陽明心學學習上下過功夫,學有所成者無不改變時代、國家命運,小成者亦成為風雲人物載入史冊。

  2. 王守仁 (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 幼名 雲, 字 伯安, 號 陽明子,故世人稱之為 王陽明, 浙江 紹興府 餘姚縣 (今 浙江省 寧波 餘姚市)人, 明代 中期乃至中國歷史上重要和影響深遠的 思想家 、 哲學家 [1] 、 書法家 、 文學家 、 政治家 、 軍事家 ...

    • 概觀
    • 基本介紹
    • 人物生平
    • 主要成就
    • 個人作品
    • 人物評價
    • 親屬成員
    • 後世紀念
    • 藝術形象

    王陽明(明代哲學家)一般指本詞條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漢族,幼名雲,字伯安,別號陽明,浙江紹興府餘姚縣(今屬寧波餘姚)人。因曾築室於會稽山陽明洞,自號陽明子,學者稱之為陽明先生,亦稱王陽明。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和軍事家,陸王心學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

    弘治十二年(1499年)進士,歷任刑部主事、貴州龍場驛丞、廬陵知縣、右僉都御史、南贛巡撫、兩廣總督等職,晚年官至南京兵部尚書、都察院左都御史。因平定宸濠之亂而被封為新建伯,隆慶年間追贈新建侯。諡文成,故後人又稱王文成公。

    王守仁(心學集大成者)與孔子(儒學創始人)、孟子(儒學集大成者)、朱熹(理學集大成者)並稱為孔、孟、朱、王。

    •本名:王守仁

    •別稱:王雲、王陽明、陽明先生、王文成公

    •字號:字伯安

    自號陽明子

    •所處時代:明朝

    •民族族群:漢族

    生而不凡

    明憲宗成化八年(1472年),王守仁出身於浙江餘姚一個顯赫的家庭,父親王華是成化十七年(1481年)狀元,官至南京吏部尚書。 王守仁天生有特殊的氣質。他的母親懷孕十四個月才分娩,在他誕生之前,他的祖母夢見天神衣緋玉,雲中鼓吹,抱一赤子,從天而降,祖父遂為他取名為“雲”,並給他居住的地方起名為“瑞雲樓”。 王守仁5歲仍不會說話,但已默記祖父所讀過的書。有一高僧過其家,摸著他的頭說“好個孩兒,可惜道破。”祖父根據《論語·衛靈公》所云“知及之,仁不能守之,雖得之,必失之”,為他改名為“守仁”,隨後他就開口說話了。他的父親王華喜愛紹興的山水,才舉家離開餘姚,移居紹興。幼年的王守仁,有著良好的家世,也因此擁有一個非常優越的學習環境。

    年少有為

    十二歲時,王守仁正式就讀師塾。十三歲,母親鄭氏去世,幼年失恃,這對他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挫折。但他志存高遠,心思不同常人。一次與塾師先生討論何為天下最要緊之事,他就不同凡俗,認為“科舉並非第一等要緊事”,天下最要緊的是讀書做一個聖賢的人。當時國家朝政腐敗,義軍四起。英宗正統年間,英宗被蒙古瓦剌部所俘。這件事情在王守仁幼小的心中投下了巨大的陰影。他發誓一定要學好兵法,為國效忠。十五歲時就屢次上書皇帝,獻策平定農民起義,未果。同年,他出遊居庸關、山海關一月之久,縱觀塞外,那時已經有經略四方之志。

    娶妻諸氏

    弘治元年(1488年),王守仁十七歲時,他到南昌與諸養和之女諸氏成婚,可在結婚的當天,大家都找不到他。原來這天他閒逛中遇見一道士在那裡打坐,他就向道士請教,道士給他講了一回養生術,他便與道士相對靜坐忘歸,直到第二天岳父才把他找回去。 弘治二年(1489年),王守仁十八歲時,與夫人諸氏返回餘姚,船過廣信,王守仁拜謁婁諒。婁諒向他講授“格物致知”之學,王守仁甚喜。之後他遍讀朱熹的著作,思考宋儒所謂“物有表里精粗,一草一木皆具至理”的學說。為了實踐朱熹的“格物致知”,有一次他下決心窮竹之理,“格”了七天七夜的竹子,什麼都沒有發現,人卻因此病倒。從此,王守仁對“格物”學說產生了極大的懷疑,這就是中國哲學史上著名的“守仁格竹”。

    功績

    正德十三年(1518年),王守仁恩威並施,平定為患江西數十年的民變禍亂。 正德十四年(1519年),王陽明在鄱陽湖中仿效赤壁之戰,平定洪都的寧王朱宸濠之亂。 嘉靖七年(1528年),平定西南部的思恩、田州土瑤叛亂和斷藤峽盜賊。

    思想

    陽明學,又稱王學、心學,作為儒學的一門學派,最早可推溯自孟子,是由王守仁發展的儒家學說。根據王守仁一生中的經歷,其受到道家的影響明顯多於佛家,但其終究不離儒學本質,王守仁繼承陸九淵強調“心即是理”之思想,反對程頤、朱熹通過事事物物追求“至理”的“格物致知”方法,因為事理無窮無盡,格之則未免煩累,故提倡“致良知”,從自己內心中去尋找“理”,“理”全在人“心”,“理”化生宇宙天地萬物,人秉其秀氣,故人心自秉其精要。在知與行的關係上,強調要知,更要行,知中有行,行中有知,所謂“知行合一”,二者互為表里,不可分離。知必然要表現為行,不行則不能算真知。 陽明學是明朝中晚期的主流學說之一,後傳於日本,對日本及東亞都有較大影響。

    文學

    《古文觀止》中收錄有王守仁的名篇《瘞旅文》、 《教條示龍場諸生》。王守仁早年作詩刻意求工整,晚年融會哲理。

    書法

    王守仁在書法作品以行草為主。王守仁將心學融入書法,豐富了中國的書法理論。

    著作

    《大學問》、《王陽明全集》、《傳習錄》

    朱載垕:兩肩正氣,一代偉人,具撥亂反正之才,展救世安民之略,功高不賞,朕甚憫焉!因念勛賢,重申盟誓。

    徐渭:王羲之‘以書掩其人’,王守仁則‘以人掩其書’ 。

    朱彝尊:詩筆清婉,書法尤通神,足為臨池之模範。

    王世貞:①伯安之為詩,少年有意求工,而為才所使,不能深造而衷於法;晚年盡舉而歸之道,而尚為少年意象所牽,率不能深融而出於自然。其自負若兩得。②文章之最達者,則無過宋文憲濂、楊文貞士奇、李文正東陽、王文成守仁。③理學之逃,陽明造基。④王伯安如食哀家梨,吻咽快爽不可言;又如飛瀑布岩,一瀉千尺,無淵渟沉冥之致。

    李贄:陽明先生在江西與孫、許同時,則為江西三忠臣。先生又與胡端敏、孫忠烈同舉鄉薦,曾聞夜半時有巨人文場東西立,大言曰:“三人好作事!”已忽不見,則在浙江又為三大人矣。且夫古之立大功者亦誠多有,但未有旬日之間不待請兵請糧而即擒反者,此唯先生能之。然古今亦未有失一朝廷即時有一朝廷,若不見有朝廷為胡虜所留者。舉朝晏然,三邊晏然,大同城不得入,居庸城不得入,即至通州城下亦如無有,此則于少保之勛千載所不可誣也。若英宗北狩,楊善徒手片言單詞,歡喜也先,遂令也先即時遣人隨善護送上皇來歸。以余觀之,古唯廝養卒,今僅有楊善耳。吁!以善視養卒,則養卒又不足言矣。此皆今古大功,未易指屈,則先生與於與楊又為千古三大功臣焉者也。嗚呼!天生先生豈易也耶!在江西為三大忠,在浙江為三大人,在今古為三大功,而況理學又足繼孔聖之統者哉?

    張岱:陽明先生創良知之說,為暗室一炬。

    •曾祖父 王世傑(一說王傑)

    •祖父 王天敘(一說王倫)

    •父親 王華(官至南京吏部尚書)

    •岳父 諸養和

    •夫人 諸氏

    •弟弟 王守文

    人物故居

    王守仁故居位於浙江省餘姚市餘姚鎮龍泉山北麓武勝門路。明成化八年(1472年),王守仁誕生於此。故居內各大建築按中軸線由南往北依次為門廳、轎廳、磚雕門樓、大廳、瑞雲樓、後罩屋。大廳兩側各有側屋。故居總占地面積4800平方米。其中瑞雲樓是王守仁當年出生的地方,已修復如初,並闢為王守仁史跡陳列館。大廳為王氏家人議事及重要慶典活動場所。其它建築如磚雕門樓,轎廳等歷經歲月滄桑,仍保持了原有風貌。1997年3月被公布為餘姚市文物保護單位。

    人物陵墓

    王守仁墓位於浙江省紹興市紹興縣書法聖地蘭亭鎮以南2里許的仙暇山莊內。王守仁墓坐北朝南,背依山崗,順依山勢,逐級升高,視野開闊,風水特佳。墓冢直徑10米,墓道全長70餘米,百餘級台階,四層平台,全部用石材精心雕刻而成,氣勢雄偉,是浙江地區較典型的明代墓葬建築。墓地近2000平方米的山麓地帶,數十棵合抱古松環侍左右,建設了莊嚴肅穆的環境氛圍。 墓始建於明嘉靖八年(1529年),清康熙、乾隆年間曾多次修葺。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高宗弘曆南幸,作過一次修繕,御賜“名世真才”題額並建四柱沖天式石牌坊於墓前。抗日戰爭時期,國民黨駐紹部隊將領陶廣樹立墓碑。1988-1989年紹興縣文物保護管理所投資20餘萬元,對王守仁墓進行了全面整修。 1988-1989年整修後所刻《重修王陽明先生墓碑記》內容:王陽明,名守仁,字伯安,紹興府餘姚人。弘治十二年進士。歷任刑部、兵部主事,左檢都御史,巡撫南贛,總督兩廣,官至南京兵部尚書,封新建伯。先生,少穎悟,博覽經籍,後倡導心學,主張‘知行合一,以致良知’為旨歸,世稱‘姚江學派’,於明中葉後,影響甚巨,播揚東瀛。嘉靖七年,先生兵卒於江西南安,享年五十有七。先生常講學于山陰,且深有桑梓之念。故卒後由弟子王畿等扶柩歸岳越,葬於今紹興縣蘭亭花街鮮蝦山南麓,明清間數修其墓。一九三七年,當地駐軍軍官常撰文立碑,此後漸次荒蕪。一九八七年七月二十四日,紹興縣人民政府列其墓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成立王陽明墓修復委員會。一九八八年出資修墓,以浙江省社會科學院為中介,經日本國九州大學岡田武彥名譽教授發起,日本友人二百八十一名,集資贊助哲塋,賴復永垂,瞻仰爰為之記。修墓工程肇始於一九八八年九月十二日,竣工於一九八九年三月。——紹興縣王陽明墓修復委員會,一九八九年三月。

    文學形象

    •高興宇《王陽明》 •呂崢《明朝一哥王陽明》 •鶴闌珊《王陽明:人生即修行》 •羅智《王陽明最神奇的心學》 •霧滿攔江《神奇聖人王陽明》

    影視形象

    •2005年電視劇《正德演義》:王宇飾王陽明 •2005年電視劇《劍出江南》:劉子峰飾王陽明 •2007年電視劇《夜來風雨》:張晨光飾演王陽明; •2010年電影《龍鳳店》:王宇飾王陽明 •2011年電視劇《王陽明》:陸劍民飾演王陽明。

  3. 王守仁 (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 幼名 雲, 字 伯安, 号 阳明子,故世人稱之為 王阳明, 浙江 紹興府 餘姚縣 (今 浙江省 宁波 餘姚市)人, 明代 中期乃至中國歷史上重要和影響深遠的 思想家 、 哲学家 [1] 、 书法家 、 文學家 、 政治家 、 军事家 ...

  4. 2019年4月19日 · 王陽明,浙江紹興餘姚人,明代思想家軍事家和教育家,陽明心學創始人,生卒於1472-1529年,是中國歷史上罕見的文治武功兼備之人物,「立德、立言、立功」皆居絕頂。. 他傳奇的一生,證明了「知行合一、內聖外王」的理想人格,氣象萬千、光耀千古 ...

  5. 其他人也問了

  6. 陽明學,通常又稱作王學心學,是由明代大儒王守仁(號「陽明子」,人稱王陽明)發展的儒家 理學。 元代 至明初以來流行的 程頤 朱熹 一派的 理學 強調格物以窮理,王陽明則繼承宋代 陸九淵 強調「心即是理」,即最高的道理不需外求,而從自己心裡即可 ...

  7. 陽明學,又稱王學、 心學,作為 儒學 的一門學派,最早可推溯自 孟子,是由明代大儒 王守仁 發展的 儒家學說。 因王守仁曾築室於故鄉陽明洞中,世稱陽明先生,故稱其學說為陽明學。 王守仁繼承宋代陸九淵的“心即理”學說,提倡“知行合一”和“致良知”。 王守仁的主張為其學生所繼承並發揚光大,以講會的形式傳播到民間,形成明朝中晚期思想學術領域中的著名流派—— 陽明學派。 陽明學是明朝中晚期的主流學說之一,後傳於日本,對日本及東亞都有較大影響。 其中最著名者六人,據黃宗羲《明儒學案》載:“南中之名王氏學者,陽明在時,王心齊、黃五嶽、朱得之、戚南玄、周道通、馮江南,其著也。 基本介紹. 中文名:陽明學. 別稱:王學,心學. 創始人:王守仁. 創立時間:明朝中晚期. 學術主張: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