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10月17日 · 研究 顯示:強烈相信命運的人更容易在熱戀期過後對另一半失去興趣,或是更容易放棄磨合直接分手。 簡單來說,如果一直堅信:這世界有個人跟我是天造地設的一對,這樣更容易看到愛情的缺陷面,又或者會認為:既然他是我命中註定的另一半,那為何還需要努力磨合呢? Work-Throug-It 心態 (一體兩面心態) 你是「Work-Throug-It 心態」的人嗎? 這種人通常能夠看見事情的好與壞,並將他們視為生命過程中的一部份。 所有的感情都會面對到困難、磨合與不理解,該怎麼去處它們才是最重要的。 研究指出,擁有Work-Throug-It 心態的人們比較能夠處理感情中不可避免的爭吵,並維持長久的交往關係。 那對於「對的人」我們該怎麼想比較好呢? 圖片來源:《第三種魅力》劇照.

  2. 2019年10月24日 · VO 精選好書 2019-10-24. 圖片來源: Unsplash 。. 《VO》導讀:. 根據心理學研究,感情中的兩人如何修復關係,正是影響他們是否會繼續走下去的關鍵因素。. 心理學家瑞克.韓森則認為,即使是在一段相互支持的感情中,也需要兩人一起不斷修復,找到最 ...

  3. 2017年3月15日 · 經歷了苦難就一定能成長嗎?. 我們聽了太多在苦難中掙扎,最終堅強的克服困難成為人生贏家的勵志故事。. 但這其實可能是一種 倖存者偏差(Survivor Bias) 。. 有一個很有名的例子可以說明什麼是倖存者偏差:. 「熊不吃死人,所以在野外遇到熊只需要 ...

  4. 2018年5月28日 · 1.變成厲害的人、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對我來說根本就是不可能的! 2.既然我沒辦法變好,就讓別人變差吧! (這樣我相形之下就變好了)

    • 天秤座
    • 天蠍座
    • 射手座
    • 展開自我對話旅程

    若說最追求美與和諧的星座大概就是天秤座,不喜歡與人爭,也不愛衝突,與人互動也有自己一套手腕,但是天秤座的步調是比較慢的,只是比較會催促別人做事情。天秤對於生活,要求要有一定的品質,所以如果當不滿足時就會用碎念、抱怨來表達。但天秤有時容易受到事物的影響,而陷入複雜的情緒,有時他們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怎麼了,這是大多天秤座的困擾。 心理學看「秤子」的受傷因應策略: 上述特質的天秤,心理受傷或陷入複雜情緒時,會特別用「視覺享受」的美感來滿足自己,例如:看漂亮或有品味的事物、好看的電影來滿足自己,這是天秤擅長的,用眼球來滿足分散注意力的策略。

    天蠍座的人總是散發很有魅力或神秘的氣息,有種獨特的、與人不同的氣質。他們其實相當重視精神生活,活得很人性化,活得很真實,怎麼說呢?他們有時很強烈地悲觀、有時強烈地樂觀;有時他們很主動、有時又很被動;有時他們想要與人和樂、有時他們卻嚮往不與人相處,可以說是活得比較矛盾的一個星座。天蠍非常敏銳,所以有時候悲傷起來,會容易鑽牛角尖,而讓自己感到很痛苦。 心理學看「蠍子」的受傷因應策略: 蠍子在面對自己的悲傷情緒時,有時候也受不了自己的鑽牛角尖,甚至一發不可收拾的地步,有一種偏執存在。若是又剛好在較悲觀的心理狀態,容易會讓自己變得防衛心很高,不想與人過度接觸,而旁人很難理解這樣的情緒。

    射手座的人總是給人很寬容的感覺,跟他們相處時常覺得如沐春風,他們平易近人而有許多朋友,也因此總是有豐富的視野及人脈資源,他們的人格特質是該瘋狂的時候瘋狂;該拘謹的時候拘謹,這是射手座讓人佩服的特質。但是聰明的射手座其實容易孤獨,而他自己容易否認這份感受,「孤獨」是指獨自承擔很多事情及責任,他只是沒有說出來,但其實心理知道自己在經歷什麼。 心理學看「射手」的受傷因應策略: 射手座其實都知道自己的情緒到底發生了什麼,他獨自承擔很多情緒,悲傷時也是自己一個人承擔,沒有人會發現,他會想要一個人調整而感到孤獨,這樣的特質容易形成「悲傷時『皮笑肉不笑』」的狀況,看起來是快樂的,但其實承擔著不少的情緒,常容易有孤獨的議題,例如:我要一個人自由自在的嗎?還是需要結婚;我要自己承擔這份孤獨?還是要表達讓別人理...

    如果你認同星座裡所敘述的人格特質及因應方法,那麼也很好的,因為你覺察到自己一些特質,也發現了因應策略有許多選擇。 了解自己的受傷狀態及因應策略,真的是人生很值得學習的一件事,因為我們無法預測生命中會有什麼樣子的事情發生,所以很鼓勵大家平日稍加注意「自己在受傷時,會做些什麼事情?」,然後問問當下的自己:「有沒有接納自己受傷的事實?」,這個受傷,有時也許是得不到某個人/某些人適當的回應或肯定,也或許是對老天爺給你的考驗過多讓你受苦⋯⋯。 不論發生了什麼,請你都要和自己說說話:對,我受傷了。問問自己:從這個受傷裡,我有沒有看見自己固定的模式?有沒有比較成熟的方法,是對自己好一點,也不傷害他人的呢? (本文經合作夥伴 愛心理 授權轉載,並同意 Vida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

  5. 2020年3月26日 · Photo via Unsplash. 《VO》導讀: 通常我們都會為自己所擁有的「長處」感到快樂,卻沒想到它竟然也會帶來罪惡感、讓我們進而自責? 要擺脫習慣性自責,就要先發現罪惡感的來源! 因此今天就讓執業 20 年、療癒超過 15000 人的日本人氣心理諮商師 根本裕幸 帶我們找到「長處」也可能引發罪惡感的原因。 (責任編輯:黃懷容) 文/心理諮詢師 根本裕幸. 善體人意、溫柔、聰明、容易得人疼愛、樂觀進取、外貌出眾、富有魅力⋯⋯,每個人都有各種長處。 不論你自己認不認同,你一定有許多長處,而且,即便你不認為那是長處,你周遭的人也會注意到這些長處。 因此,想要多發現自己的長處,建議你不妨問問你身邊的人:「我的長處是什麼?

  6. 2020年10月29日 · 情感/情緒的同理心(affective/emotional empathy)是一種能夠以適當情感回應他人情感狀態的能力。 這部分互動是意會的, 我們會被對方感染情緒、陷入他的感受,或與對方共感共情,喚起自己過去類似的情緒經驗 。 前者是被動被感染的,後者是主動與對方連結,類似「沒錯,我能知道那種感覺。 近年來有論述提出,小心「同理心的濫用」,指的是我們過度進入他人情緒,化身情緒本身,被情緒主導,以無意識行為宣洩情緒。 如過度認同受害者痛苦情緒,不自覺化身正義魔人,打擊任何類似加害者形象的人。 認知的同理心(cognitive empathy)是了解他人觀點,他人如何理解事情的能力。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