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5月2日 · 國民健康署提供50~74歲以上民眾,每兩年一次免費大腸癌糞便潛血檢查,如果結果為陽性,就可以使用健保大腸鏡檢查;或經醫師診斷有明確臨床症狀,也可以透過健保給付傳統大腸鏡檢查費用。

    • 做大腸鏡需要花費多少錢?
    • 做大腸鏡哪些項目需要自費?
    • 傳統大腸鏡與無痛大腸鏡的費用差異
    • 我該不該自費做大腸鏡麻醉?
    • 審閱醫師

    大腸鏡是找出大腸是否有病變的一種內視鏡檢查,透過有鏡頭的軟管由肛門口進入,深入大腸內觀察完整大腸。除此之外,在檢查的過程中,若發現任何病變,也能立即作出相應的處理,例如:將息肉進行切除或切片。 大腸鏡檢查的花費從數千元到萬元以上都有,其中最主要決定金額多寡的關鍵有二: 1.是否選擇自費麻醉 做檢查: 無痛大腸鏡的麻醉費用沒有健保給付,因此須自行負擔麻醉費用。另外,一般大腸鏡與息肉切除,這兩項雖然屬健保給付項目,但受檢者也可根據個人考量選擇自費做檢查。 例如:不想等候較長時間而選擇可盡快做檢查的自費診所、挑選須自費但更能信賴的醫師或診所設備環境等等。 2.自費醫療耗材的使用數量: 在進行病理切片或息肉切除術時,有部分醫療耗材健保並不給付,須由受檢者自費負擔。 透過不同自費項目的選擇,做大腸鏡檢...

    在符合健保給付條件,並由健保支付大腸鏡檢查與息肉切除費用的情形下,受檢者需要自費負擔的項目有以下幾個: 1. 醫療器材:若有進行息肉切除或病理切片,過程中所使用的息肉切除環、切片夾等醫療耗材,一定數量內會由健保給付,超過該數量範圍時就須自費,而止血夾則皆需自費,其單項都約1,000-3,000元不等。 2. 清腸藥:1,000元以內。 3. 麻醉費用(無痛大腸鏡):約4,000-5,000元。 若選擇自費大腸鏡,則除了上面的自費項目外,另外還有: 1. 自費 大腸鏡 檢查 :約4,000-5,000元。 2. 息肉切除術 與病理檢驗費 :單一處約7,000-10,000元。 3. 切片 檢查與病理檢驗費 :約1,000-2,000元。

    傳統大腸鏡是受檢者從開始檢查到結束,都是在意識清醒的狀態下進行,過程中感受到的疼痛程度,會與受檢者的情緒、體質等因素都有相關,較難事前預估疼痛強烈與否。 無痛大腸鏡則是在檢查開始前,就對受檢者先進行全身麻醉,使其在檢查過程中無意識,也不會感覺到疼痛。 無痛大腸鏡因為有麻醉,能夠讓受檢者舒適地睡一覺,醒來就完成檢查,但與傳統大腸鏡在花費比較上,多了一筆健保不給付、約4,000-5,000元的自費麻醉費用,這是受檢者需要在舒適度與經濟上的考量做出取捨的部分。

    進行大腸鏡時,麻醉的必要與否,以及是否應成為一種趨勢,在全球醫療界中仍沒有共識,不同國家間的常見做法不盡相同。 與此同時,大腸鏡檢查的舒適度,也隨著檢查儀器的進步、方法的改良等因素提升,讓一般大腸鏡與無痛大腸鏡兩者間的選擇,更加彈性。 雖然台灣目前是以一般大腸鏡為主,但疼痛有時是相當主觀而且因人而異的,因此選擇用數千元的自費麻醉,換取一個舒服的檢查,是否划算? 相信每一個人都會有不一樣的答案,最重要的仍然是對自身的評估與瞭解。 以下也列出了幾個應該考量的具體事項,幫助想做大腸鏡的你做思考: *延伸閱讀:無痛大腸鏡真的不痛嗎?麻醉的風險會不會很高?該如何選擇 傳統大腸鏡或是無痛大腸鏡? 1. 預算: 在選擇由健保支付大腸鏡費用的前提下,無痛大腸鏡比起傳統大腸鏡,最確定的是多出了一筆麻醉的費用,...

    曾亮瑋 醫師 佳齡生活健康中心 內視鏡中心主任 胃腸肝膽科 主治醫師 👉 點此預約門診掛號

    現職 1. 佳齡生活健康中心 內視鏡中心 主任 2. 臺大醫院 胃腸肝膽科 兼任主治醫師 3. 臺大癌醫 胃腸肝膽科 兼任主治醫師 醫療背景 1. 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 公共衛生研究所 碩士 資歷 1. 臺大醫院 內科部 住院醫師 2. 臺大醫院 胃腸肝膽科 總醫師 3. 輔大醫院 胃腸肝膽科 主治醫師 4. 東京醫科大學 內視鏡研修 專長 1. 慢性 B/C 型肝炎及肝腫瘤之診斷、治療及追蹤 2. 腹部超音波 3. 內視鏡超音波診斷及內視鏡超音波導引細針切片術 4. 治療性內視鏡如逆行性膽胰管攝影術、胃及大腸息肉切除術、內視鏡止血術等 佳齡頻道:https://reurl.cc/gQm984 佳齡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healthspantw 佳齡LINE@: https://pse.is/4krd9z 您的安心託付,我們用心照顧 佳齡,加您 Empower health with us

  2. 2023年11月17日 · 陳信佑醫師指出,目前國內醫界建議,如果做完大腸鏡檢查沒有瘜肉,且年紀較輕、飲食健康也沒有家族病史,可以5~10年後再做大腸鏡檢查;但如果有以下任一情況,下一次大腸鏡檢查建議不應超過3年:

  3. 建議糞便潛血檢查結果為陽性的民眾作大腸鏡檢查,政府也會通知您前往各醫療院所作大腸鏡。 如果一個或超過一個直系親屬,有癌前大腸息肉或大腸直腸癌,應於 40 歲時,或家族中年紀最小的大腸直腸癌患者的歲數減十歲的年紀開始作大腸鏡檢查

  4. 大腸鏡檢查是現今國際上一致認為腸癌篩檢的黃金標準檢查之一,例如:腸息肉、憩室、痔瘡、腫瘤、潰瘍、發炎等均可透過大腸鏡檢查發現,進而提供息肉切片、切除、化驗等服務。 過往因醫療技術的限制,多只能提供乙狀結腸檢查,且因乙狀結腸檢查只須灌腸,讓腸鏡檢查變的方便,受檢者受檢意願增加。 但因現今醫療技術大幅進步,大腸鏡檢查可足以取代乙狀結腸鏡檢查更為完整,且目前僅少數醫療院所提供乙狀結腸服務,目前仍以大腸鏡檢查為主流的檢查項目。 根據聯安101~103年共26,674筆大腸鏡數據結果,屬於身體右側橫結腸、升結腸至迴盲瓣的「息肉罹患率」從以往認知的30%攀升至52%,激增1.5倍。 顯示若只做乙狀結腸,已不能滿足腸癌篩檢的完整意義,建議應做全大腸鏡檢查始能防範腸癌發生。

  5. 其他人也問了

  6. 2022年11月8日 · 總結心得. 誰需要做大腸鏡? 國健署建議年滿50歲每兩年做一次糞便篩檢,若有糞便檢驗呈陽性反應就必須複檢大腸鏡以利排除大腸癌可能性。 那未滿50歲想做大腸鏡作為健康檢查該怎麼做? 就是本人我! 其實只要你心裡覺得想做就可以自行前往 肝膽腸胃科 與醫師討論、安排檢查,醫師會評估你的主訴評估是否符合 健保給付檢查 ,若不符合就會建議採 自費方式檢查大腸鏡檢查不分年紀,只要對自己的胃腸健康有疑慮、想健檢,都是可以與醫師討論安排做檢查唷! 關於為什麼大腸鏡檢查,下面這張圖供大家參考: 資料取自 中國醫. 大腸鏡檢查要掛哪一科?

  7. 所謂的大腸鏡檢查是消化道內視鏡檢查的一種,透過一條軟性纖維內視鏡,自受檢者的肛門伸入,經過直腸一路向內,最後抵達盲腸部位,全長約70~80公分。. 而照大腸鏡的目的便是在伸入過程中一路檢查大腸內壁是否有發炎、潰瘍、腫瘤、大腸息肉,或是其他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