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 答案在於一個概念:方法學。 基於自然科學的成功,很多研究人類行為的學者,也認為我們可以把自然科學的研究方法應用到對人的研究上去。 而這主張,當然後來就生出了現代的社會科學。 而現代心理學,在眾多社會科學當中,又可說是相對上最徹底採用自然科學方法的一門學科。
  1. 其他人也問了

    • 概觀
    • 基本介紹
    • 定義
    • 套用
    • 起源
    • 研究對象
    • 發展前景
    • 研究領域
    • 主幹課程
    • 學科性質

    心理學是一門研究人類心理現象及其影響下的精神功能和行為活動的科學,兼顧突出的理論性和套用(實踐)性。

    心理學包括基礎心理學與套用心理學兩大領域,其研究涉及知覺、認知、情緒、思維、人格、行為習慣、人際關係、社會關係等許多領域,也與日常生活的許多領域——家庭、教育、健康、社會等發生關聯。心理學一方面嘗試用大腦運作來解釋個體基本的行為與心理機能,同時,心理學也嘗試解釋個體心理機能在社會行為與社會動力中的角色;另外,它還與神經科學、醫學、哲學、生物學、宗教學等學科有關,因為這些學科所探討的生理或心理作用會影響個體的心智。實際上,很多人文和自然學科都與心理學有關,人類心理活動其本身就與人類生存環境密不可分。

    心理學家從事基礎研究的目的是描述、解釋、預測和影響行為。套用心理學家還有第五個目的——提高人類生活的質量。這些目標構成了心理學事業的基礎。

    心理學符號的含義:符號在希臘語裡是靈魂的意思,後來變成英文psyche。

    •中文名:心理學

    •外文名:Psychology

    •學科門類:一級學科

    •研究內容:心理現象的發生、發展和活動規律

    •希臘語詞根:psyche

    •主要目的:提升人類心理素質來提高生活質量

    心理學是研究行為和心理活動的學科。19世紀末,心理學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到了20世紀中期,心理學才有了相對統一的定義。

    心理學作為一門科學,是從1879年德國學者馮特受自然科學的影響,建立心理實驗室,脫離思辨性哲學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開始的。

    描述發生的事情

    心理學的第一個任務是對行為進行精確的觀察。心理學家一般把這種觀察稱為他們的數據。行為數據(behavior data )是關於機體的行為和行為發生時環境的觀察報告。當研究者進行數據收集時,他們必須選擇一個適宜的分析水平,並且設計出能保證客觀性的度量行為的方法。

    解釋發生的事情

    描述必須忠實於可知覺到的信息,而解釋卻謹慎地超越了能夠被觀察到的現象。在心理學的許多領域中,中心目標都是找到行為和心理過程的常規模式。心理學家希望發現行為是如何工作的。

    心理學的解釋通常承認大多數行為受到一些因素的共同影響。一些因素在個體內部起作用,比如基因構成、智力水平或自尊。行為的這些內部決定因素叫作機體變數(organismic variables )。它們是關於機體的一些特殊內容。就人類而言,這些決定因素是所謂的秉性變數(dispositional variables )。而有一些因素在外部作用。對行為的外部影響是環境變數或情境變數。

    一個受過良好訓練的心理學家,可以通過用他或她對人類經驗的洞察力和以前的研究者對同一個現象已經發現的事實,來解釋觀察到的現象。許多心理學家都試圖確定幾種解釋中的哪一種能最精確地解釋一個特定的行為模式。

    心理學一詞來源於希臘文,意思是關於靈魂的科學。靈魂在希臘文中也有氣體或呼吸的意思,因為古代人們認為生命依賴於呼吸,呼吸停止,生命就完結了。隨著科學的發展,心理學的對象由靈魂改為心靈。

    動態性維度

    (1)心理過程(mental process)指一個人心理現象的動態過程。包括認識過程、情感過程和意志過程,反映正常個體心理現象的共同性一面。 認識過程即認知過程,是個體在實踐活動中對認知信息的接受、編碼、貯存、提取和適用的心理過程。它主要包括感知覺、思維、記憶等。 情感過程是個體在實踐活動中對事物的態度的體驗。 意志過程是個體自覺地確定目標,並根據目的調節支配自身的行動,克服困難,以實現預定目標的心理過程。 以上三種過程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聯繫、相互作用構成個體有機統一的心理過程的三個不同方面。 (2)個性心理(individual mind)是一個人在社會生活實踐中形成的相對穩定的各種心理現象的總合。包括個性傾向、個性特徵和個性調控等方面,反映人的心理現象的個別性一面。 個性傾向是推動人進行活動的動力系統。它反映了人對周圍世界的趨向和追求。它主要包括需要、動機、興趣、理想、信念、價值觀和世界觀等。 個性特徵是個人身上經常表現出來的本質的、穩定的心理特徵。它主要包括氣質、性格和能力。

    意識

    意識(consciousness)是指現時正被個人覺知到的心理現象。例如,我們在進行記憶活動時,能覺知記憶活動的目的、記憶的對象、採用的記憶方法、達到的記憶效果,甚至能覺知自己的記憶特點、改變記憶策略等,這樣的記憶活動處於意識狀態。從意識對象上可以把其分為: 客體意識,指個人對於周圍世界的意識。 自我意識,指個人對自己以及自己和周圍關係的意識。 在記憶心理學中,前者為記憶現象,後者為元記憶(meta memory)現象。 (2)無意識(unconsciousness)是指現時未被個人覺知到的心理現象。以記憶為例,有時我們並沒有某方面內容的記憶目的,也沒有想著要記住它,卻在不知不覺中記住了,甚至還很牢固。有時自己也不知道從哪裡獲得的以及是否有某方面的記憶。在記憶心理學中,前者是無意識記憶,後者是內隱記憶。

    德國著名心理學家艾賓浩斯(H.EBBINGHAUS,1850-1909)曾這樣概括地描述心理學的發展歷程:“心理學有一個漫長的過去,但只有短暫的歷史。”(1885)

    作為一門科學的科學史,心理學的歷史卻十分短暫。19世紀中葉以後,自然科學的迅猛發展為心理學成為獨立的科學創造了條件,尤其是德國感官神經生理學的發展,為心理學成為獨立的科學起了較為直接的促進作用。到1874年《生理心理學原理》的出現,從此,心理學才從哲學中分化出來,成為一門獨立的科學,開始了蓬勃發展的歷程。

    科學心理學的發展

    19世紀生理學和物理學的發展,為科學心理學的誕生準備了必要條件。德國感官生理學家韋伯(1795—1878)首先確立了感覺的差別閾限定律。稍後,費希納(1801-1887)發展了韋伯的研究,運用心理物理法確定了外界物理刺激和心理現象之間的函式關係。他們的研究方法成為科學心理學研究的楷模。心理學從哲學中真正分離出來而成為一門獨立的科學,主要由德國生理心理學家馮特(1832—1920)完成。1879年,馮特在德國的萊比錫大學創立了世界上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用實驗的手段來研究心理現象,這被公認為是心理科學獨立的標誌。馮特反對用哲學思辨的方式探討心理現象,堅持用觀察、實驗以及數理統計等自然科學的方法去揭示心理過程的規律,因而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並培養了一批來自世界各地的學生。馮特一生的著作很多,其中《生理心理學原理》一書被譽為“心理學獨立的宣言書”,是心理學史上第一部有系統體系的心理學專著。馮特是科學心理學的奠基人,也是心理學史上第一位專業心理學家。

    現代心理學的發展

    正如我國著名心理專家郝濱先生所言:“二百年前的人類尚未擁有科學心理學這一探索內在世界的途徑,但是人類探知精神世界的旅程卻早已揚帆起航!二百年後的人類將以何種形式繼續這個旅途尚未可知,但是我無比的堅信,只要我們存在一天,這個腳步就絕不會停止”。科學心理學的發展經歷一百多年的時間。在發展的過程中,一方面,人們對心理學的研究對象與理論體系進行了數十年的爭鳴,形成了各種不同的理論流派,最終在20世紀50年代達成基本的共識,使心理學不斷走向繁榮。國內心理學和催眠學研究工作者曹劍韓提出大腦運作理論,為心理展現邏輯帶來較好的理論模式。另一方面,隨著心理學研究的深入和拓展,心理學自身不斷分化,衍生出了眾多的心理學分支學科,使心理學的地位越來越重要。

    套用領域

    心理學研究涉及知覺、認知、情緒、人格、行為、人際關係、社會關係等許多領域,也與日常生活的許多領域——家庭、教育、健康等發生關聯。心理學一方面嘗試用大腦運作來解釋個人基本的行為與心理機能,同時,心理學也嘗試解釋個人心理機能在社會的社會行為與社會動力中的角色;同時它也與神經科學、醫學、生物學等科學有關,因為這些科學所探討的生理作用會影響個人的心智。

    研究領域

    發展心理學:研究人從胎兒出生到年老死亡的成長和發展的全過程。 學習心理學:探索人是如何發展成為如今的狀態。研究人類和動物的學習發生過程和原因。 人格心理學:關注包括人格特徵、動機和個體差異。 感覺與知覺心理學:研究人類怎樣感知周圍世界,如正在研究人類是如何識別面孔的。 比較心理學:研究和比較不同種系的動物行為。 生理心理學:研究行為與生理過程之間的關係,特別是神經系統的活動。 認知心理學:主要研究思維問題,試圖了解推理、問題解決、記憶及其他心理過程與人類行為的關係。 性別心理學:研究男性與女性之間的差異,探索生理因素、兒童扶養過程、教育、社會刻板印象等各種因素對性別差異的影響。 社會心理學:研究涉及態度、說服、騷亂、順從、領導行為、種族歧視、友誼、婚戀等問題。 文化心理學:研究文化對人類行為的作用。 進化心理學:研究人類在歷史長河中各種進化方式對行為的影響。如男性與女性之間的配偶選擇方式。 臨床心理學:主要研究心理健康和心理疾病。 學前兒童心理學:學前兒童心理學是研究從出生到入學前的兒童心理發生髮展規律的科學。 行為心理學:研究有機體用以適應環境變化的各種身體反應的組合 犯罪心理學:研究犯人的意志、思想、意圖及反應的學科

    研究類型

    1、從研究時間的延續性上劃分 縱向研究 “longitudinal method”,也叫追蹤研究,它是在比較長的時間內,對人的心理發展進行系統、定期的研究。美國心理學家貝雷(N.Bayley)以61個初生嬰兒為對象,以智力發展為研究主題,從1929年開始長達36年的追蹤觀察研究,取得了人類智力發展方面的許多重要成果,即著名的柏克成長研究(Berkeley Growth Study),可謂歷時最長的縱向研究之一。 縱向研究在規定的時期內對同樣對象的心理活動及其特點進行反覆測查,因而能詳盡地了解其發展、變化過程,具有很高的連續性。但周期較長,易受社會環境的變動影響,被試樣本也易減少,且測量的數據也易因反覆測量而影響被試情緒,造成準確性下降。 橫向研究 cross-sectional method,也叫橫斷研究,它是在同一時間內對不同年齡組被試的心理發展進行測查並加以比較的研究。例如,要了解10-16歲兒童記憶發展的特點,可以同時對10歲、12歲、14歲、16歲四個年齡組個體進行測試,比較研究。這種研究類型省時間,但比較粗糙、不夠系統、不能全面反映問題。 縱橫研究 也有人稱之為“動態”研究,它是將橫向研究和縱向研究靈活地結合起來的一種研究。 2、從研究對象的選取上劃分 個案研究 case study method,是對一個或少數幾個被試進行的研究,這種研究往往採取縱向的追蹤方式,如我國早期心理學家陳鶴琴對自己的孩子出生後808天的心理發展進行追蹤研究。有些個案研究並不採用追蹤方式,如著名心理學家皮亞傑的實驗研究。它能對被試進行詳細、深入、全面的考察,但被試太少,影響研究的代表性和典型性。 成組研究 group study method,是對一批被試進行研究。從統計學的角度,一般以30名被試的小樣本組為下限。該研究取樣較多,可以作統計處理,科學性較強,代表性也較好,只是不便於個別深入研究。 個案-成組研究 是將上述兩種研究類型結合起來的研究。

    《心理學進展》是一本關注心理學領域最新進展的國際中文期刊,由漢斯出版社發行。主要刊登套用心理學、社會心理學等領域的學術論文和成果報導及評述。支持思想創新、學術創新,倡導科學,繁榮學術,集學術性、思想性為一體,旨在為了給世界範圍內的科學家、學者、科研人員提供一個傳播、分享和討論心理學領域內不同方向問題與發展的交流平台。 研究範圍:

    從心理現象的發生的主題上看,人是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的統一;從心理現象產生的器官上看,人腦固有的自然屬性是在人的社會生活方式的影響下變化和發展的,其技能也是自然與社會的同一;從心理現象的內容上看,人所反映的客觀現實是社會存在和自然現實的同一;從心理現象的形式上看,人的心理是社會的產物,也是自然的產物,“心理是腦對客觀現實的反映”這一科學命題本身就蘊含了自然和社會的統一。

  2. 2019年7月26日 · 最簡單地說,從歷史上來講,現代心理學最初是從哲學分裂出來的;在此之前,心理學研究可說是哲學的一個分支。 但問題是:為甚麼心理學的研究會自成一類,慢慢從哲學中切割出來,成為獨立學科?

    • 心理學是自然科學還是社會科學?1
    • 心理學是自然科學還是社會科學?2
    • 心理學是自然科學還是社會科學?3
    • 心理學是自然科學還是社會科學?4
    • 心理學是自然科學還是社會科學?5
  3. 2024年2月21日 · 但賴文崧提醒:「心理學其實橫跨了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 心理學是研究『心智活動』的科學,除了關注心理狀態,其背後的神經生理機制當然也包含其中,乃至於研究藥物如何影響心智功能的『神經心理藥物學』。

  4. 心理學是社會科學還是自然科學,在於視角及立場,因為它本身具備兩者的特點.基礎心理學歸為自然科學範疇,應用心理學歸類於社會科學範疇,因此,有人稱之為「中間學科」。

  5. 心理學 一門研究 人類 和 動物 的心理現象、意識和行為的科學 [1] 。 它既是一門理論學科,也是一門應用學科,包括 理論心理學 與 應用心理學 兩大領域 [2] 。 心理學研究涉及 意識 、 感覺 、 知覺 、 認知 、 情緒 、 人格 、 行為 和 人際關係 等眾多領域,影響其他學科的發展,例如: 教育學 、 管理學 、 傳播學 、 社會學 、 經濟學 、 精神病學 、 統計學 、以及 文學 等等。 心理學一方面嘗試用大腦運作來解釋個體基本的行為與心理機能,同時,心理學也嘗試解釋個體心理機能在社會行為與社會動力中的角色。 心理學家從事基礎研究的目的是描述、解釋、預測和控制行為。 應用心理學 家還有第五個目的——提高人類生活的品質。 這些目標構成了心理學事業的基礎。

  6. 2020年3月4日 · 事實上,心理學是利用科學化的研究方法去幫助我們理解人的思維,行為與運作模式。 很多有趣的心理學研究會顛覆我們對事情的普遍認知,或是一些刻板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