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其他人也問了

  2. 癌症檢查的目的在於,能夠及早發現診斷和治癒。目前由於手術技術、化學治療及放射治療的進步,乳癌有非常高的機率可以被治療成功。但治療效果與乳癌病患的期別有密切關係,所以成年的婦女應該建立定期檢查乳房的觀念,包含在家的乳房自我檢查。

  3. 要如何早期發現乳癌? 1. 定期接受乳癌篩檢: 45歲以上婦女(40-44歲二等親內,有乳癌家族史者)每2年接受1次乳房X光攝影檢查。 乳癌篩檢有補助嗎?在哪裡做檢查?

    • 每月自我檢查。每月以指腹平壓檢查,瞭解乳房是否有異常硬塊。建議您於每個月月經結束後再做自我檢查,因月經期的賀爾蒙變化可能會影響乳房。
    • 乳房超音波檢查。利用超音波反射原理來檢查乳房內有無腫塊,有助分辨乳房腫塊的類別,進行初步的腫瘤診斷與評估。
    • 乳房X光攝影檢查。乳房攝影是一種使用低輻射劑量X光透視乳房的技術,在嚴格執行品管的醫院檢查是十分安全的,可以用來偵測乳房的鈣化點或腫瘤,有助於早期發現無症狀的零期乳癌,並降低死亡率,是證實有效的篩檢工具。
    • 乳房的構造
    • 乳癌的常見症狀
    • 乳癌是什麼
    • 乳癌的高危險群
    • 乳癌的病程
    • 乳癌基因是什麼
    • 乳癌的嚴重度分期
    • 乳癌自我檢查
    • 乳癌診斷
    • 預防乳癌的飲食五大原則

    乳房是由乳腺管、乳小葉、脂肪結締組織所組成,乳房約分為6-9大葉,再由許多小葉所構成,其末端有許多乳腺囊,由導管相互連接,主要作用是分泌乳汁。 由乳房而來的淋巴管大部分會流至腋下淋巴結,而癌細胞則可能經由這個管道擴散至淋巴結。

    乳房出現腫塊是乳癌的重要徵兆,如出現不痛的腫塊、乳房局部變硬。除此之外,還可能有下列幾種症狀: .出現偏硬的腫塊、形狀不規則 .腫塊固定在皮膚或胸壁上,且邊緣不清楚 .皮膚出現凹陷、橘子皮變化 .嚴重可能出現紅腫潰爛 .乳頭凹陷且有不正常分泌物 .靜脈血管擴張及突起 .腋下淋巴結腫大

    所謂癌症,大多是由惡性腫瘤所引起,乳癌是從乳腺的上皮細胞或小葉生長出來的惡性瘤。癌細胞是由正常細胞變異而來,如細胞出現病變時,就可能演變為癌細胞,進而出現過度繁殖的現象。當癌細胞積聚在某個組織或器官,如乳腺管或乳小葉,就會形成腫瘤。 常見乳癌類別:乳腺管癌、乳小葉癌。 腫瘤就像是叛逆的小子,在成長過程中容易失去控制,進而侵犯或破壞其他鄰近組織與器官,或經由血液或淋巴系統轉移到其他器官。 這個叛逆的小子不只會欺負同儕,更可能經由其他管道搞破壞,影響其他區域的優良細胞。也就是說,腫瘤是由近而遠的侵犯其他區域,亦可能引發乳房疼痛。

    哪些族群發生乳癌的機率較一般人高,必須特別留意呢? .乳房切片有不正常的細胞增生 .有乳癌家族史,特別是母親或一等親姊妹曾患有乳癌 .未曾生育或三十歲以上才生第一胎者 .初經較早(11歲前)或停經較晚(55歲以後) .任一側乳房曾經得過乳癌 .飲食喜愛高脂肪食物、酗酒者 .長期使用賀爾蒙補充劑 除上述高危險群之外,還有一個危險因子須特別介紹,那就是「乳癌基因」。

    你也許會好奇,癌細胞究竟是如何擴散與變化的呢? 以乳腺管為例,乳房內的細胞管壁原都是正常無異的,也會有正常的組織增生;當增生的正常細胞發生變異或失去控制時,就容易衍生為原位癌細胞(癌細胞仍在乳腺管基底層內,並未侵入周圍的乳腺組織);一旦癌細胞失控並開始擴散,可能突出管壁,甚至經由血液及淋巴液轉移到其他器官。

    乳癌的形成與某些特殊基因的突變有關,如 BRCA1 與 BRCA2 基因,根據研究,約有5-10%的乳癌來自遺傳。有乳癌基因者,罹患乳癌的平均年齡比一般婦女提早約10年。 此外,乳癌基因突變的發生率更高達30-50%不等,罹患乳癌的機率相當高,因此,乳癌基因 BRCA1 與 BRCA2 的檢驗亦有其必要性。 乳癌基因會遺傳嗎?答案是肯定的。一旦乳癌基因發生突變,其後代約有50%的機率帶有此突變基因,不僅乳癌罹患率增加(男性也會),這些家族成員罹患卵巢癌、子宮內膜癌的機率也會相對提高。 若有以下情況,已屬高危險群,強烈建議必須接受 BRCA1 與 BRCA2 基因篩檢: .家族成員先後罹患乳癌或卵巢癌 .家族中以二人或二人以上在五十歲前罹患乳癌 .家族中有男性罹患乳癌

    乳癌一般可分為乳小葉癌及乳腺管癌,分期的目的除了瞭解癌細胞的侵犯程度外,也是評估治療方式與預測發展狀況的依據之一。下面依腫瘤大小、淋巴結的轉移程度分為四期: 第零期:屬於原位癌,意指在乳腺管或乳小葉末端的正常細胞轉變為癌細胞,範圍侷限在乳腺管內,可說是最早期的徵兆。 第一期:乳房腫塊小於2公分,且無腋下淋巴結轉移。 第二期:乳房腫塊介於2-5公分,淋巴結可能未轉移或少部分轉移。 第三期:乳房腫塊大於5公分,皮膚出現明顯的變化,如紅腫、潰爛、橘皮樣,且大部分的淋巴結已轉移。 第四期:癌細胞已轉移到遠處器官,如肝、肺、骨骼。 還是提醒大家,乳癌若能即早發現,越有機會做乳房保留手術,更能有效控制癌細胞擴散,提高存活率。

    早期發現異狀,不僅能提高存活率,治療效果也較佳。所以平時應定期自我檢查,就能及早察覺乳癌徵兆。 以下為大家介紹自我檢查方式與步驟: 檢查前,必須將五指併攏以指腹按壓,範圍以胸骨為中線,按壓鎖骨下緣、腋下及肋骨下緣邊界。 第一步,雙手垂直放鬆,觀察乳房形狀是否突然改變、有無異常腫塊、皮膚凹陷或紅腫。 第二步,抬起右上臂,左手按壓右側乳房,以乳頭為中心順時鐘檢查,由內而外摸索三至四圈;左側乳房則換右手按壓,方式亦同。 第三步,採平躺的姿勢,右肩下放一靠枕,右手彎曲置於頭後,以步驟二方式檢則右側乳房,左側乳房亦同。 第四步,除了乳房,也須檢查腋下淋巴是否腫大。最後以兩指擠壓雙側乳頭,檢查有無異常分泌物。

    評估乳癌會先有三個詢問項目,首先必須陳述乳房不適的徵兆,初步讓醫師了解情況;再者,須回答個人相關病史,因曾患有乳癌者,復發率會比一般人高;還有,家族病史也是十分重要的評估之一,若一等或二等親屬曾罹患乳癌者,將可能提高患病風險。

    多吃海藻類

    海帶、海藻富含葉綠素,具有抗癌作用,其中所含的維生素C與類胡蘿蔔素可對抗自由基。

    控制脂肪攝取

    高脂飲食可能增加乳癌的發生率,一般民眾應做好飲食控制,尤其是動物性脂肪。腸道細菌會將高脂食物產生的化學物質轉變為動情激素,這些動情激素則可能有致癌的風險,它會儲存於乳房的脂肪組織,提高乳房細胞病變的機率。 高脂食物如:肥肉、五花肉、香腸、火腿、奶油、油炸食物等。

    補充纖維素

    富含纖維素的食物有蔬菜、水果、全穀類,多吃高纖食物能降低乳癌的發生率。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纖維能阻止代謝易致癌的動情激素,也能降低血中動情激素濃度,若血中動情激素濃度高,就容易罹患乳癌。

  4. 乳癌是什麼? 當乳房內出現惡性腫瘤,即為乳癌。. 最初期的乳癌,癌細胞會守在原部位上,故稱為「原位癌」。. 若癌細胞得不到治理,它會侵襲乳房組織,擴散至腋下淋巴腺,以至身體其他部位如肺部﹑骨骼﹑肝臟甚至腦部。. 這種擴散至其他身體部份的癌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