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其他人也問了

  2. 2020年5月22日 · 根據中國《國家安全法》定義,國家安全是指國家政權主權統一和領土完整人民福祉經濟社會持續發展和國家其他重大利益相對處於沒有危險和不受內外威脅的狀態,以及保障持續安全狀態的能力。 北京國際關係學院編著的《國家安全學》一書中則對「國家安全」概念有以下論述:國家安全是國家的基本利益,是一個國家處於沒有危險的客觀狀態,也就是國家沒有外部的威脅和侵害也沒有內部的混亂和疾患的客觀狀態。 國家安全涵蓋範疇廣泛,基本內容包括政治安全、國土安全、軍事安全等。 (資料圖片/曾梓洋攝) Q2:國家安全包括哪些基本內容?

  3. 2020年5月23日 · 國家安全部是國務院主管國家安全的組成部門,垂直領導全國國家安全機關。 今年全國人大將審議「港版國安法」草案,其中第4點提到,中央人民政府維護國家安全的有關機關根據需要在香港設立機構。

  4. 2023年8月15日 · 德國的國家安全戰略指責中國尋求利用其經濟實力達成政治目標並謀取地區霸權,因此對該地區穩定和國際安全構成越來越大的威脅。 對一個國家而言,將安全問題放置於首位很正常,但安全問題如若泛化和政治化,則很容易對原本正常的交往領域構成衝擊,進而一步步拖累大國關係。 北京大學國際戰略研究院創始院長王緝思4月3日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拉惹勒南國際研究院的講座上提到,中國對國內安全的關注大於外部安全,但美國卻試圖在新疆、西藏、香港、台灣問題上干預中國內政。 因為國內政治的關係,中美雙方要改變彼此的態度都很困難。 王緝思悲觀認為,再多對話也難推動中美關係改善,中國已不對改善中美關係抱任何期望。 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清華大學國際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學術委員、全球化智庫(CCG)學術委員會專家王緝思。

  5. 2020年5月10日 · 追本溯源,「國家安全」(national security)一個國際通用的關鍵詞,在大部份國家的法律和制度中都會出現。 在現代政治倫理、國際關係當中,「國家安全」與「國家主權」幾乎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沒有人能否認其意義。 就連借着香港自治問題對中國施壓的華府鷹派代表人物蓬佩奧,在其講話中也未有直接否定國家安全及就其立法的意義,而只能避重就輕地指美國反對北京「強加嚴厲的國家安全法律」(impose draconian national security legislation)。 美國總統特朗普經常把「國家安全」掛在嘴邊,動輒據此對他國「興師問罪」。 (資料圖片/美聯社) 美國「國家安全」 總統說了算.

  6. 2020年5月26日 · 為維持香港在國家安全執法和司法層面的獨特權利,香港須盡快為23條立法。為凝聚共識,我們先要概念化兩個核心問題:於「一國兩制」下,什麼是「香港安全」?香港的「安全威脅」是什麼?

  7. 2020年6月30日 · 港版國安法的四大罪行,即分裂國家、顛覆國家政權、組織及實施恐怖活動、勾結境外勢力危害國家安全,其定義和罰則終於隨着港府刊憲而正式曝光。

  8. 2024年2月12日 · 政府就《基本法》23條進行本地立法時,建議採用內地「國家安全」的定義。 杜淦堃在《星島日報》撰文時認為做法「有案例可循」。 他以終審法院在2011年一宗關於「外交事務」的判決為例,指當時剛果欠一間美國公司款項,剛果以「外交豁免權」阻止該美國公司追收欠款,上訴庭依照普通法的「有限度豁免權」,判剛果敗訴,剛果要求終院提請人大解釋《基本法》第13條和第19條的內容,全國人大常委會最終應香港法院的提請釋法,指13條訂明中央負責管理與香港特區有關的外交事務,特區須跟隨中國實行外交的「絕對豁免權」,即特區法院無權受理該案,該美國公司敗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