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 仁義禮智信 缺一不可 - 明醫網
      • 中華倫理當中,仁、義、禮、智、信,是儒家重視的德行和維繫群體的五種常規,也是儒家思想的精髓。 孟子以仁義禮智為四端: 「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仁是仁愛之心;義是處事得宜和合理;禮是人際關係的正常規範;智是明辨是非;信是誠實無欺
      www.mingpaocanada.com/healthnet/content.php?artid=9024
  1. 其他人也問了

  2. 2019年3月21日 · 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是我國儒家傳統文化中的基礎。儒家把"義"與"仁"、"禮"、"智"、"信"合在一起,稱為"五常"。 1、仁。 修心,優為聚靈,敬天愛人,是為仁。 「仁」—— 會意字。從人,從二。意思是兩個人在一起。

    • 概觀
    • 基本介紹
    • 構成及發展

    “仁義禮智信”為儒家“五常”,孔子提出“仁、義、禮”,孟子延伸為“仁、義、禮、智”,董仲舒擴充為“仁、義、禮、智、信”,後稱“五常”。這“五常”貫穿於中華倫理的發展中,他與五行說“金木水火土”,古人創作的“梅花篆字”梅報五福(平安、健康、幸福、快樂、長壽)成為中國價值體系中的最核心因素。三字經之中的“曰仁義,禮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中文名:仁義禮智信

    •提出人:儒家“五常”,孔子

    •延伸人:孟子、董仲舒

    •擴充:“仁、義、禮、智、信”

    孔子曾將“智仁勇”稱為“三達德”,又將“仁義禮”組成一個系統,曰:“仁者人(愛人)也,親親為大;義者宜也,尊賢為大;親親之殺,尊賢之等,禮所生焉。” 仁以愛人為核心,義以尊賢為核心,禮就是對仁和義的具體規定。

    孟子在仁義禮之外加入“智”,構成四德或四端,曰:“仁之實事親(親親)是也;義之實從兄(尊長)是也;禮之實節文斯二者是也;智之實,知斯二者弗去(背離)是也。” “性善說”,曰:“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惻隱之心,仁也;羞惡之心,義也;恭敬之心,禮也;是非之心,智也。仁義禮智,非由外鑠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孟子·告子上》)

  3. 2017年9月14日 · 孟子在仁義禮之外加入「」,構成四德或四端,曰:「仁之實事親(親親)是也;義之實從兄(尊長)是也;禮之實節文斯二者是也;智之實,知斯二者弗去(背離)是也。. 「性善說」,曰:「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 ...

  4. 2020年1月6日 · 仁義禮智信為儒家五常,是古代君子為人處世的道德準則,它貫穿於整個儒家文化和倫理的發展過程中。孔子最早提出「仁、義、禮」,孟子延伸為「仁、義、禮、智」,董仲舒擴充為「仁、義、禮、智、信」,後稱為「五常」。

  5. 基本介紹. 中文名:仁義禮智. 拼音:rén yì lǐ zhì. 釋義: 儒家 的倫理思想. 出處:《孟子·公孫丑章句》 簡介. 仁:仁愛;義:忠義;禮:禮儀;智:見識。 遵守仁愛、忠信、禮儀並勤學以增長見識等倫理規範。 出處. 《孟子·公孫丑章句》 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 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人之有是 四端 也,猶其有四體也。 相關詞條. 仁義禮智信(儒家“五常”) “ 仁義禮智信 ”為儒家“五常”,孔子提出“仁、義、禮”,孟子延伸為“仁、義、禮、智”,董仲舒擴充為“仁、義、禮、智、信”,後稱“五常”。 這“五常”貫穿... 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

  6. 2016年12月30日 · 五常之德 ─ 仁義禮智信. Posted on December 30, 2016 by drbataipeikids. 一九八九年三月七日 . 開示於美國費城教友會中心. 仁、義、禮、智、信──是人人本來俱有的,孝乃德之本,「孝」正是人類與畜生不同之點。. 不過有的畜生也能對父母有「孝」的表現,譬如小羊 ...

  7. 四善端孟子提出性善論理論思想的一部分。 具體來講為「惻隱之心」、「羞惡之心」、「辭讓之心」、「是非之心」。 分別為「 仁 」、「 義 」、「 」、「 」的源頭;孟子稱這四個源頭為「四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