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 Image courtesy of flickr.com

      圖片: flickr.com

      • 港朝天宮迎媽祖」於民國100年4月時獲指定為國家重要民俗,此活動的歷史悠久,被稱作北港人的第二次過年。 每年農曆三月十九、二十日的遶境活動,南巡南港、北巡新街,神轎及陣頭規模非常熱鬧盛大,還有藝閣、民俗藝術、各地藝陣表演,信眾都會沿路施放鞭炮迎接,是稱之為「北港炮」的活動...
      www.matsu.org.tw/
  1. 其他人也問了

  2. 繞境時間:農曆三月十九二十日. 「北港朝天宮迎媽祖於民國100年4月時獲指定為國家重要民俗此活動的歷史悠久被稱作北港人的第二次過年每年農曆三月十九二十日的遶境活動南巡南港北巡新街從祖媽金順盛二媽金順安三媽金盛豐四媽金安瀾五媽金豐隆六媽金順崇北港朝天宮虎爺會金垂髫 (音同條)太子爺、金瑞昭註生娘娘、金福綏 (音同雖)福德正神、北港朝天宮莊儀團等各轎班會,神轎及陣頭規模非常熱鬧盛大,還有藝閣、民俗藝術、各地藝陣表演,信眾都會沿路施放鞭炮迎接,是稱之為「北港炮」的活動,「炸轎」、「炸虎爺」活動具有無與倫比的震撼力,藉著煙霧瀰漫、炮鳴衝天的壯觀場面來感謝媽祖保佑,並祈求「愈炸愈發」,為商家帶來財富,為家家戶戶帶來平安,更是展現出信眾虔誠信仰的力量。

  3. 2024年4月17日 · 北港朝天宮迎媽祖是雲林一大年度盛事又因其陣容龐大因此有北港人的第二次過年之稱朝天宮也是在媽祖信仰中相當具代表性的宮廟之一更是台灣最富盛名的媽祖廟而每年朝天宮迎媽祖活動為期兩天繞境路線則是圍繞著朝天宮行進綿延數公里的隊伍更是非常壯觀快來一起看看北港朝天宮媽祖繞境的活動特色吧! (圖/ 北港朝天宮Facebook ) 文章重點. 北港朝天宮媽祖繞境攻略|活動資訊及日期. 北港朝天宮媽祖繞境攻略|活動路線及特色. 北港朝天宮媽祖繞境攻略|網路直播. 北港朝天宮媽祖繞境攻略|GPS APP. 北港朝天宮媽祖繞境攻略|周邊美食. 北港朝天宮媽祖繞境攻略|伴手禮推薦. 北港朝天宮媽祖繞境攻略|活動資訊及日期. 活動日期:農曆3/19、3/20(國曆4/27、4/28)為期兩天.

    • 北港媽祖遶境由來
    • 炸轎:轎底燃放鞭炮求平安
    • 藝閣:乘車遊行撒糖送平安

    清朝康熙年間,台灣移民自福建湄洲請來媽祖神尊,農曆3月19日登陸北港(昔笨港)並就地建廟。之後信眾每年例行自北港渡海回湄洲謁祖,回程在台南安平登陸。農曆3月19日鑾駕抵達北港時,就會舉行盛大慶典遶境。 甲午戰爭後列強環伺,謁祖行程停止;然而信眾仍於每年農曆3月19日、20日迎媽祖遶境,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炸轎為北港媽祖遶境一大特色,又稱「吃炮」,與鹽水蜂炮、台東炸寒單合稱台灣三大炮。 繞境隊伍行經店家門前時,信徒會沿路燃放轎底的鞭炮迎接,以表對媽祖的崇敬,並相信能為商家帶來財富、為家戶帶來平安。 另外,「虎爺」的台語發音與「富有」相似,因此虎爺轎也成為炸轎的熱門選項,稱「炸虎爺」;而媽祖6姐妹中的大姐祖媽不可炸轎,信眾將改由彩花炮迎接祖媽轎。 至於大量的鞭炮該如何點燃?現場將進行傳統的「犁炮」,便是將犁頭前端的鐵片燒紅後,將鞭炮堆劃過、快速點燃。

    藝閣也是自清代傳入台灣,初期以木床為閣台,由女子或小孩上台扮演故事人物,戰後以雲林北港的藝閣發展最具特色,會以木板搭建佈景,裝飾華麗。 北港朝天宮的規模為全台最大,遊行時間自每年農曆3月19日至23日媽祖生日當天。北港媽祖遶境時,藝閣就像遊行花車,沿途還會拋撒糖果、餅乾讓民眾「吃平安」。 ※提醒您,民俗信仰請勿盡信。

  4. 北港朝天宮 ( 台文 :Pak Káng Tiâu Thian Keng),俗稱 北港媽 (台文:Pak Káng Má),當地人稱 媽祖宮 、 媽祖廟 (台文:Má Chó͘ keng),舊稱為 天后宮 。 是一座位在 臺灣 雲林縣 北港鎮 光民里的 媽祖廟 ,主祀天上聖母 媽祖 。 該廟由臨濟宗第34代樹璧和尚創立於 康熙 三十三年(1694年)。

  5. 北港朝天宮 ( 台文 :Pak Káng Tiâu Thian Keng),俗稱 北港媽 (台文:Pak Káng Má),當地人稱 媽祖宮 、 媽祖廟 (台文:Má Chó͘ keng),舊稱為 天后宮 。 是一座位在 臺灣 雲林縣 北港鎮 光民里的 媽祖廟 ,主祀天上聖母 媽祖 。 該廟由臨濟宗第34代樹璧和尚創立於 康熙 三十三年(1694年)。 自樹壁和尚傳下17代 禪宗 法脈結束後,以管理委員會制取代原本 僧侶 管理系統,但至今仍聘請 佛教 臨濟正宗 僧侶擔任 住持 及駐廟 法師 ,其管理組織 財團法人 北港朝天宮董監事會現任董事長為 蔡咏鍀 。 該廟在1985年被列為二級古蹟,1997年改制為 國定古蹟 。 沿革. 達飛聲 所拍攝的北港朝天宮. 日治時期照片的廟身.

  6. 北港媽則是其中歷史久遠的源頭迎媽祖則是其海內外信徒參與的一大盛會也是北港人地方凝聚的象徵甚至有北港人的第2次過年的稱呼關於媽祖的身世背景自南宋以來即有許多版本各地文獻方志碑文均有不同說法直到清代以降昭乘所著天妃顯聖錄出版後媽祖身世才日趨一致。 然而《天妃顯聖錄》屬神話小說,是否足以作為媽祖身世的依據,實有待商榷。 臺灣民間一般認為媽祖姓林名默娘,生日為農曆3月23日,不過宋元兩朝文獻中均未提及媽祖姓名及誕辰,至明代之後才訂為3月23日。 按李獻璋 (1904-1999)〈元明地方志的媽祖傳說之演變〉考證,認為明代船舶多於3月返航,按慣例須祭拜媽祖以酬謝神恩,因此海神媽祖的生日訂為農曆3月。 北港原名笨港,為早期臺灣重要渡口,也是少數的繁榮城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