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1. 台灣有海嘯嗎? 相關

    廣告
  2. 過去一個月已有 超過 100 萬 位使用者造訪過 agoda.com

    立即預訂可慳更多,Agoda®一直保證最低價! 我們全天候為你提供協助,出走都唔會注定一人! ...

    • 香港

      超值酒店,神秘優惠

      先訂後付,節省更多!

    • 折扣優惠

      計劃緊下次旅程?

      我們為你提供最抵優惠!

搜尋結果

  1. 其他人也問了

  2. 2022年11月15日 · 專家表示,台灣最可能受到海嘯侵襲的地區,包括東北部、東部以及西南部3大區塊,一旦發生強震,水牆最快10分鐘抵岸。 台灣的地震環境主要源自菲律賓板塊與歐亞大陸板塊的擠壓,也因為有這樣的過程,才有寶島的出現,好山好水也是這麼來的。...

  3. 2019年9月25日 · 臺灣會發生海嘯嗎? 此外,地震伴隨著海嘯的發生,2004 年南亞大海嘯與 2011 年東日本大地震海嘯均造成嚴重傷亡與財產損失。 而臺灣所在的環太平洋「火環帶(Ring of fire)」,是全球 90% 地震的發生地,過去也有文獻記載,臺灣及附近區域疑似因大規模地震或海底山崩引發海嘯衝擊,例如 1867 年臺灣北部基隆地區海嘯災害、1771 年鄰近的日本石垣島發生 85 公尺高海嘯災害,都顯示臺灣近海地區有災害性海嘯發生的可能性。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海嘯具有不容忽視的衝擊力。 source: pixabay.

  4. 2022年11月16日 · 專家表示,台灣最可能受到海嘯侵襲的地區,包括東北部、東部以及西南部3大區塊,一旦發生強震,水牆最快10分鐘抵岸。 台灣的地震環境主要源自菲律賓板塊與歐亞大陸板塊的擠壓,也因為有這樣的過程,才有寶島的出現,好山好水也是這麼來的。...

  5. 2017年4月30日 · 反觀台灣有史以來的最大地震,1920年發生在花蓮外海,規模達8.3,深度只有20公里,卻沒有在花蓮或琉球群島留下海嘯紀錄,由此可推得這場地震沒有造成海嘯或是造成的海嘯極小。 可見並非每一場淺層、極淺層地震都造成大海嘯的條件。 🌊海底地形 由於海嘯是淺水波 (波長>20倍水深),其波速V= (gd)^0.5,g為重力加速度,d為水深 而我們知道,為了使波高增加,海嘯波速必須是由快到慢,因此水深必須要由深慢慢到淺。 而海底常有一些海脊或是海溝,因為水深的變化太急遽,這個也會讓海嘯波的能量迅速衰減。 所以,台灣到底哪些地方具備海嘯發生的條件?

    • 漁民捕獲罕見的深海皇帶魚,恐有大地震?
    • 新聞年年報的「蚯蚓」上街,真的是地震警訊嗎?
    • 遍地開花的地震預測粉專和社團
    • ​地震預測行不行?還差得遠呢!

    說到在坊間訛傳的地震謠言,許多人第一個想到的,可能是盛行於日本、臺灣的「地震魚」傳說。 在亞熱帶海域中,漁民將「皇帶魚」暱稱為地震魚,由於皇帶魚身型較為扁平,生活於深海中,魚形特殊且捕獲量稀少,因此流傳著,是因為海底的地形改變,才驚擾了棲息在深海的皇帶魚,並因此游上淺水讓人們得以看見。 因此,民間盛傳,若漁民捕撈到這種極為稀罕的深海魚類,就是大型地震即將發生的警兆。 然而,日本科學家認真蒐集了目擊深海魚類的相關新聞和學術報告,他們想知道,這種看似異常的動物行為,究竟有沒有機會拿來當作災前的預警,抑或只是無稽之談? 可惜的是,科學家認為,地震魚與地震並沒有明顯的關聯。當日本媒體報導捕撈深海魚的 10 天內,均沒有發生規模大於 6 的地震,規模 7 的地震前後,甚至完全沒有深海魚出現的紀錄! 所...

    ​當街道上出現一大群蚯蚓時,密密麻麻的畫面,不只讓人嚇一跳,也往往讓人感到困惑:為何牠們接連地湧向地表?難道,這真的是動物們在向我們預警天災嗎?動物們看似不尋常的行為,總是能引發人們的好奇與不安情緒。 如此怵目驚心的畫面,也經常成為新聞界的熱門素材,每年幾乎都會看到類似的標題:「蚯蚓大軍又出沒 網友憂:要地震了嗎」,甚至直接將蚯蚓與剛發生的地震連結起來,發布成快訊「昨突竄大量蚯蚓!台東今早地牛翻身…最大震度4級」,讓人留下蚯蚓預言成功的錯覺。 然而,這些蚯蚓大軍,真的與即將來臨的天災有直接關聯嗎? 蚯蚓與地震有關的傳聞,被學者認為起源於 1999 年的 921 大地震後,在此前,臺灣少有流傳地震與蚯蚓之間的相關報導。 雖然曾有日本學者研究模擬出,與地震相關的電流有機會刺激蚯蚓離開洞穴,但在現...

    這座每天發生超過 100 次地震的小島上,擁有破萬成員的地震討論臉書社團、隨處可見的地震預測粉專或 IG 帳號,似乎並不奇怪。 國內有許多「憂國憂民」的神通大師,這些號稱能夠預測地震的奇妙人士,有些人會用身體感應,有人熱愛分析雲層畫面,有的人甚至號稱自行建製科學儀器,購買到比氣象署更精密的機械,偵測到更準確的地震。 然而,若認真想一想就會發現,臺灣地震頻率極高,約 2 天多就會發生 1 次規模 4.0 至 5.0 的地震, 2 星期多就可能出現一次規模 5.0 至 6.0 的地震,若是有心想要捏造地震預言,真的不難。 在學界,一個真正的地震預測必須包含地震三要素:明確的時間、 地點和規模,預測結果也必須來自學界認可的觀測資料。然而這些坊間貼文的預測資訊不僅空泛,也並未交代統計數據或訊號來源。...

    由於地底的環境太過複雜未知,即使科學家們已經致力於研究地震前兆和地震之間的關聯,目前地球科學界,仍然無法發展出成熟的地震預測技術。 與其奢望能提前 3 天知道地震的預告,不如日常就做好各種地震災害的防範,購買符合防震規範的家宅、固定好家具,做好防震防災演練。在國家級警報響起來時,熟練地執行避震保命三步驟「趴下、掩護、穩住」,才是身為臺灣人最關鍵的保命之策。

  6. 2016年7月10日 · 台灣的海嘯 日本是受海嘯侵襲頻率最高的國家之一,就連英文中的「海嘯」(tsunami)也是來自日文的海嘯 「津(tsu)波(nami)」。台灣和日本一樣,四面環海,也位於兩大板塊中間,地震頻繁,同樣是受海嘯侵襲的高危險地區。

  7. 臺灣歷史海嘯. 太平洋海嘯資訊. 依據歷史記載,確定為臺灣近海地區地震所引發之災害性海嘯僅有1867年臺灣北部基隆地區之海嘯災害,其餘之紀錄不是為概述性記載,缺乏明確之量化描述與科學佐證確為海嘯所造成外,就是波浪高度僅為十數公分,並未造成任何傷害。 有關臺灣地區歷史海嘯紀錄,其相關資料整理成下列三類摘錄如下: 遠地地震所引起海嘯. 1781年4、5月間,屏東佳冬附近:海水暴漲數十丈,但此次海嘯並無地震報導,故有可能是由遠地地震所引起。 1960年5月24日智利地震:造成基隆0.66公尺、花蓮0.3公尺之波高。 1963年10月13日千島列島地震:造成花蓮0.1公尺之波高。 1964年3月28日阿拉斯加地震:造成花蓮0.15公尺之波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