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1. 嘉義縣 縣定古蹟奉天宮 相關

    廣告
  2. 過去一個月已有 超過 100 萬 位使用者造訪過 agoda.com

    嘉義縣住宿特惠,即上Agoda訂房。 我們全天候為你提供協助,出走都唔會注定一人! ...

搜尋結果

  1. 新港奉天宮 臺灣 一座 媽祖廟位於 嘉義縣 新港鄉 大興村新民路53號座落於新民路與中山路口坐北朝南略為偏西 嘉義縣縣定古蹟主要奉祀 天上聖母 。 沿革 [ 編輯] 現今新港廟方單方面宣稱1622年(天啟二年),船戶劉定國為祈求新船平安橫渡台灣海峽,至 湄洲媽祖祖廟 請求媽祖神像,供奉於船上,船隻行至 笨港 (今雲林縣北港鎮及 嘉義縣 新港鄉 南港村 一帶),神示永駐此地 [1] 。 海商 顏思齊 率民來台墾拓笨港,十寨居民輪流奉祀聖像。 先民稱之「湄洲伍媽」、「船仔媽」,又因為笨港為台灣島最早開墾的地區,故又稱「開臺媽祖」。 1700年(康熙三十九年),笨港居民集資合建天妃廟,後因天妃晉封而改稱為天后宮,乾隆年間,數次修建。

  2. 2016年10月1日 · 縣定古蹟】(奉天宮前方的中山路商圈)嘉義的新港以前叫做苯港這裡有座媽祖廟奉天宮是當地信仰中心也是全台灣重要的媽祖廟之一是縣定古蹟。(正面)「新港奉天宮位在中山路與新民路口正對中山路。 (天井)奉天宮歷史悠久,但也有些 ...

    • 嘉義縣 縣定古蹟奉天宮1
    • 嘉義縣 縣定古蹟奉天宮2
    • 嘉義縣 縣定古蹟奉天宮3
    • 嘉義縣 縣定古蹟奉天宮4
  3. 奉天宮建廟至今具體紀錄著各時期的歷史建築中蘊含匠師心血之藝術傑作為在地居民及廣大媽祖信徒之精神信仰中心是一座集歷史宗教信仰建築藝術文化觀光為一體的廟宇經內政部核定為三級古蹟本宮分靈新港媽祖遍及全台每年到奉天宮進香參觀之香客信徒觀光客學術團體等數以百萬計人次。 5.年度活動. 新港奉天宮於董事長何達煌帶領全體董監事,致力發展藝文、人文等活動不遺餘力,現今年度常態活動如下: (1)、國際媽祖文化節開鑼. (2)、陪媽祖過年-除夕晚會-搶頭香. (3)、榮獲無形文化資產-元宵遶境活動. (4)、大甲鎮瀾宮媽祖遶境會香. (5)、彰化南瑤宮媽祖遶境會香. (6)、社口福天宮媽祖遶境會香. (7)、媽祖聖誕-六佾獻壽晚會. (8)、媽祖生歌星晚會.

  4. 其他人也問了

  5. 新港奉天宮 ,為 臺灣 一座 媽祖廟位於 嘉義縣 新港鄉 大興村新民路53號座落於新民路與中山路口坐北朝南略為偏西 嘉義縣縣定古蹟主要奉祀 天上聖母 。 沿革. 現今新港廟方單方面宣稱1622年(天啟二年),船戶劉定國為祈求新船平安橫渡台灣海峽,至 湄洲媽祖祖廟 請求媽祖神像,供奉於船上,船隻行至 笨港 (今雲林縣北港鎮及 嘉義縣 新港鄉 南港村 一帶),神示永駐此地 [1] 。 海商 顏思齊 率民來台墾拓笨港,十寨居民輪流奉祀聖像。 先民稱之「湄洲伍媽」、「船仔媽」,又因為笨港為台灣島最早開墾的地區,故又稱「開臺媽祖」。 1700年(康熙三十九年),笨港居民集資合建天妃廟,後因天妃晉封而改稱為天后宮,乾隆年間,數次修建。

  6. 奉天宮建廟至今具體紀錄著各時期的歷史建築中蘊含匠師心血之藝術傑作為在地居民及廣大媽祖信徒之精神信仰中心是一座集歷史宗教信仰建築藝術文化觀光為一體的廟宇經內政部核定為三級古蹟

  7. 2023年3月5日 · 雲林縣北港鎮及嘉義縣新港鄉南港村一帶古時舊稱笨港」,至前清康熙時期不僅是對外貿易的港口也是盛極一時的大市鎮貿易往來絡繹不絕至今300年來歷經多次拓墾遷移與再生即使如今已不如當年繁盛但經過悠長歲月所留下的歷史與文化卻成了新港地區最珍貴的資產。 加上當地信仰中心之一的奉天宮,是每年大甲媽祖遶境的終點,因此保有許多台灣宗教的節慶民俗,更讓新港增添了不同的文化面貌。 ※延伸閱讀: 新港古蹟培桂堂走春必看6景,孕育林懷民的良醫起家厝. 〈奉天宮〉. 明代福建漳州出身的商人兼海盜顏思齊自笨港登陸台灣,也帶進媽祖信仰。 奉天宮於嘉慶16年(1811年)建成,廟號由皇帝親自賜封,因此其廟門並非一般武將門神,而是一對金龍。

  8. 主要特色. 文獻資料. 條目參照. 周邊資訊. 新港奉天宮坐北朝南主要有3大殿分別為三川殿正殿後殿以及左右護龍和鐘鼓樓資產類別: 古蹟- ()定古蹟-寺廟. 所在地址: 嘉義縣新港鄉大興村3鄰新民路53號. 公告日期: 公元1985年08月19日. 創建/起源年代: 清康熙39年(西元1700年) 經 緯 度: 120.34789,23.55675. 指定/登錄機關: 嘉義縣. 公告文號: 74府民一字第74114號. 資產保存者: 縣 (市)定古蹟-寺廟. 指定/登錄理由. 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 主題導覽. 新港奉天宮於清嘉慶16年(西元1811年)落成,之後經歷多次修建,並聘請名匠吳海桐(西元1867-1938年)、洪坤福(西元18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