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1月16日 · 固始縣 ,別稱「 蓼城 」,是 中華人民共和國 河南省 信陽市 下轄的一個 縣 ,是河南 省直管縣 之一,地處河南省東南隅,南依 大別山 ,北臨 淮河 ,屬 北方與南方 、 中原 與 江淮 的交融地帶。 總面積2942.97平方公里,戶籍總人口179.16萬人,是河南省戶籍人口最多的縣份。 縣人民政府駐陳元光大道66號。 固始古為 蓼國 、 黃國 領地,後為 楚國 所滅,境內寢邱為楚國名相 孫叔敖 封邑。 秦漢時置期思、寢、蓼等縣, 東漢 光武帝 賜名「固始」,建置至今已近兩千年。 歷史上固始人數次南遷,為福建帶去中原的文化與人口。 及至現代,固始又因其人口眾多,外出務工的 勞務經濟 成為固始經濟社會發展新的動力支撐。 歷史 [ 編輯]

  2. 固始县 ,别称“ 蓼城 ”,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 河南省 信阳市 下辖的一个 县 ,是河南 省直管县 之一,地处河南省东南隅,南依 大别山 ,北临 淮河 ,属 北方与南方 、 中原 与 江淮 的交融地带。 总面积2942.97平方公里,户籍总人口179.16万人,是河南省户籍人口最多的县份。 县人民政府驻陳元光大道66號。 固始古为 蓼国 、 黄国 领地,后为 楚国 所灭,境内寝邱为楚国名相 孙叔敖 封邑。 秦汉时置期思、寝、蓼等县, 东汉 光武帝 赐名“固始”,建置至今已近两千年。 历史上固始人数次南迁,為福建带去中原的文化与人口。 及至现代,固始又因其人口众多,外出务工的 劳务经济 成为固始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动力支撑。 历史.

  3. www.wikiwand.com › zh-tw › 固始县固始縣 - Wikiwand

    固始縣 ,別稱「 蓼城 」,是 中華人民共和國 河南省 信陽市 下轄的一個 縣 ,是河南 省直管縣 之一,地處河南省東南隅,南依 大別山 ,北臨 淮河 ,屬 北方與南方 、 中原 與 江淮 的交融地帶。 總面積2942.97平方公里,戶籍總人口179.16萬人,是河南省戶籍人口最多的縣份。 縣人民政府駐陳元光大道66號。 固始古為 蓼國 、 黃國 領地,後為 楚國 所滅,境內寢邱為楚國名相 孫叔敖 封邑。 秦漢時置期思、寢、蓼等縣, 東漢 光武帝 賜名「固始」,建置至今已近兩千年。 歷史上固始人數次南遷,為福建帶去中原的文化與人口。 及至現代,固始又因其人口眾多,外出務工的 勞務經濟 成為固始經濟社會發展新的動力支撐。 Oops something went wrong: 403.

    • 概览
    • 历史沿革
    • 行政区划
    • 地理位置
    • 自然资源
    • 人口
    • 经济
    • 交通运输
    • 社会事业
    • 历史文化

    河南省信阳市辖县

    固始县,河南省信阳市辖县、河南省直管县 。位于河南省东南端,豫皖两省交界处,南依大别山,北临淮河,总面积2946平方千米 。截至2023年6月,固始县辖3个街道、20个镇、10个乡。 截至2023年末,固始县常住人口100.26万人,城镇化率为47.56%,自然增长率为-2.88‰。

    因历史上有四次大规模人口南迁,固始县成为中原地区向闽台一带移民的肇始地和集中地,有“唐人故里,闽台祖地”和“中原第一侨乡”之称 ,自古皆有"中州首邑”、“中州文风甲天下,固始文风甲中州”之美誉。 唐初“开漳圣王”陈元光、唐末“闽王”王审知、民族英雄郑成功、靖海侯施琅、爱国华侨陈嘉庚等先贤名人的祖籍地均为固始。是河南省确定的五个加快发展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和十个省直管体制改革试点县之一。2019年5月9日,经河南省级专项评估检查,固始县达到脱贫摘帽标准,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

    2023年,固始县地区生产总值450.24亿元,同比增长3.6%。

    夏、商

    为蓼国地。

    西周

    为蓼国、蒋国、黄国、番国等国地。

    春秋

    中期,楚灭此地诸国,建期思县,固始彼时为期思县之潘乡,又名寝丘邑。

    区划沿革

    明代,固始县辖5乡:中为中和,东为建安,南为青峰,西为大城,北为遗爱。5乡辖49里,70村。 明成化十一年(1475年),划出县西南32里时,复置商城。 清代,实行乡、里、保、甲制。县辖4乡,以方位命名,即:东乡、西乡、南乡、北乡。共辖124保。 民国初年,废乡、里设区,全县10个区:一区城关、二区罗集、三区郭陆滩、四区胡族铺、五区蒋集、六区黎集、七区长兴集、八区马堽集、九区杨集、十区三河尖。 民国二十年(1931年)5月4日,中共固始县委、县苏维埃政府在松树岗(今陈淋镇大营村)正式建立,同年9月,西迁至王家楼(今武庙乡锁口村),县苏维埃政府下辖6个区,48个乡,方圆50余里,人口5万多人。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10月,主力红军撤离根据地,固始境内苏区丧失。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10区合并为5区。一至四区区公所原处,五区改设桥沟集。区下共划64个联保,378个保。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撤区和联保,设20乡(镇)。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秋,固始县部分地区解放,此后随解放区扩大,相继建立爱国民主政权。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10月中旬,设置固始县(即南霍固县),辖县南部下霍邱、金寨北部的解放区,设四区一镇。 民国三十七(1948年)11月,固始全境解放,县爱国民主政府辖九个行政区。全县先后建立乡级政权410多个。 1949年下半年,又从原三区罗集分出十区,设黎集。 1949年12月,全县调置10区,10区共辖448个乡、14个镇、22个街。 1951年8月2日,新置淮滨县,桥沟区、期思区和蒋集区的部分乡划入。 1951年9月2日,全县调置为14区,共辖349个乡,11个镇。 1952年,辖359个乡,9个镇。 1953年,辖317个乡,3个镇。 1954年4月20日,城关区改为县辖镇(城关镇),改十四区为一区。 1955年11月19日,撤销道超集、武庙集、泉河铺3个区。同时取消各区序号。 1956年8月,撤区设1镇46乡。 1958年4月5日,确定沙河铺、洪埠、胡族铺、汪棚、郭陆滩、段集、陈淋子、黎集、蒋集、罗集10乡为中心乡。 1958年8月3日,县辖政区并为7乡。 1958年9月,乡改建为人民公社,全县设7个人民公社。 1958年11月,7公社合并为“固始人民公社”,原公社易名管理区,名称袭用。 1959年3月,管理区复名公社,除七一公社外,其它均恢复历史名称。各公社共辖46个管理区,401个生产大队,3584个生产小队。 1959年6月,撤销武庙公社,增划段集、陈淋子、蒋集、汪棚4个公社。县辖10个公社。 1960年8月,淮滨撤销县建制,往流、桥沟、期思、张庄4公社划归固始。县辖14个公社。 1961年9月5日,公社改为区建制,七一公社更名分水区,其它区用旧名。同时,73个工作片改为人民公社(又称小公社,区辖)。 1962年6月,淮滨县复置,期思、张庄两个区划入淮滨县。同时撤销区及小公社建制。全县划为1个镇、27个公社。 1975年8月,增设泉河、徐集、赵岗三个人民公社。县辖1镇、30个人民公社,545个生产大队。 1983年5至12月,全县29个农业公社改为乡建制(船民公社仍称)。 1984年5月,船民公社改建为航运公司,隶属县交通局管辖。县辖1镇、29乡。 1987年,陈淋、黎集、蒋集、往流4乡改镇。县辖城关、陈淋子、黎集、蒋集、往流5个镇和城郊、沙河铺、分水亭、泉河铺、张广庙、石佛店、陈集、徐集、汪棚、草庙集、南大桥、郭陆滩、赵岗、张老埠、段集、武庙集、祖师庙、方集、马堽集、胡族铺、杨集、洪埠、李店、桥沟集、三河尖25个乡及丰港、柳树、观堂3个办事处,共572个行政村,7个行政街。 2007年,固始县辖32个乡镇:城关、陈淋子、黎集、蒋集、往流、郭陆滩、方集、胡族8个镇,城郊、沙河铺、分水亭、泉河铺、张广庙、石佛店、陈集、徐集、汪棚、草庙集、南大桥、赵岗、张老埠、段集、武庙集、祖师庙、马堽集、杨集、洪埠、李店、三河尖、丰港、柳树店、观堂24个乡。

    区划现状

    截至2023年6月,固始县下辖3个街道、20个镇、10个乡。 固始县人民政府驻秀水街道陈元光大道66号。

    位置境域

    固始县位于河南省东南端,豫皖两省交界处,南依大别山,北临淮河,属华东与中原交融地带。固始县东与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相接,北与安徽省阜阳市阜南县隔淮河相望,西北、西、西南分别与淮滨县、潢川县、商城县相连,南与安徽省金寨县分界,东南角邻安徽省六安市叶集区。界于东经115°21′—115°56′,北纬31°46′—32°35′之间。南北最长94.16千米,东西最宽56.19千米,总面积2946平方千米。

    地质构造

    固始县土地由山地、丘陵、平原构成。山地面积267.4平方千米(包括东部低山12.5平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的9.2%,主要分布在县境南部边缘地区,土壤主要为黄棕壤土和水稻土两类;丘陵面积1270平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的43.6%,主要分布在信叶公路以北和县城东西两岗。土壤多为水稻土和黄棕壤土;平原面积为1378.3平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47.2%,主要分布在淮河、史河、史灌河、灌河、泉河沿岸,土壤主要是水稻土、潮土、砂姜黑土三类。

    地形地貌

    固始县地势南高北低,从西南向东北倾斜,坡降为1/1200,最高点曹家寨山,海拔1025.6米,最低处史灌河入淮口,海拔22.4米,为全省最低点。南部群山起伏,峰峦叠嶂,主要有曹家寨山、五尖山、大扬山、奶奶庙山、皇姑山、富金山、妙高寺山、萝卜山等;中南部,西部属丘陵垄岗地带;东部是平原及孤残丘;北部属浅丘和低洼易涝区。面积中,山区约267.4平方千米,占9.2%;丘陵、垄岗约1270.9平方千米,占43.6%,平原约979.3平方千米,占33.6%,沿淮低洼地约242平方千米,占8.3%,河道及行洪滩地156.9平方千米,占5.3%。

    水资源

    2021年,固始县水资源总量232247万立方米。年用水总量42598万立方米。其中,农业用水量28464万立方米;工业用水量2257万立方米;生活用水量4000万立方米。

    土地资源

    截至2019年末,固始县主要地类数据如下: 一、耕地 耕地151762.55公顷。其中,水田137903.34公顷,占90.87%;水浇地169.74公顷,占0.11%;旱地13689.47公顷,占9.02%。 固始县涉及4种坡度等级,无25°以上耕地,其中≤2°面积为129991.79公顷,2°—6°面积为20847.48公顷,6°—15°面积为910.91公顷,15°—25°面积为12.37公顷。 二、园地 园地2814.15公顷。其中,果园1362.98公顷,占48.43%;茶园1245.77公顷,占44.27%;其他园地205.40公顷,占7.30%。 三、林地 林地36597.57公顷。其中乔木林地30851.23公顷,面积占比84.30%、其他林地5460.39公顷,面积占比14.92%、竹林地273.33公顷,面积占比0.75%及灌木林地12.62公顷,面积占比0.03%。 四、草地 固始县草地共1138.99公顷,其中,其他草地1138.99公顷,占100%;在乡镇分布中,面积最多的为祖师庙镇。 五、湿地 湿地3620.72公顷。湿地是“三调”新增的一级地类,包括7个二级地类(固始县涉及1个)。其中内陆滩涂3620.72公顷,占100%;湿地主要分布在淮河、史河、灌河等内陆滩涂,占全县湿地的90%。 六、城镇村及工矿用地 城镇村及工矿用地49130.99公顷。其中,建制镇用地7516.51公顷,占15.30%;村庄用地39006.97公顷,占79.39%;采矿用地677.1公顷,占1.38%;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1930.41公顷,占3.93%。 七、交通运输用地 交通运输用地4946.70公顷。其中,铁路用地122.73公顷,占2.48%;公路用地1805.55公顷,占36.50%;农村道路3007.77公顷,占60.80%;港口码头用地10.65公顷,占0.22%。 交通运输用地在乡镇分布中较为均匀,面积最多的为胡族铺镇,面积最少的为县农场。 八、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 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41256.46公顷。其中,河流水面6975.96公顷,占16.91%;湖泊水面32.88公顷,占0.08%;水库水面473.68公顷,占1.15%;坑塘水面25401.65公顷,占61.57%;沟渠7597.93公顷,占18.42%;水工建筑用地774.36公顷,占1.88%。

    矿产资源

    至2009年,固始县南部山区是1级成矿远景区,已发现金属矿有金、银、铜、铅、锌、钼、钨、锑、铊、钛、钒、铁等12种;非金属矿有高岭土、水晶、重晶石、沸石、磷灰石、石墨、耐火粘土、硫、紫砂、石灰石、花岗石、大理石、蛭石、肥水等14种;能源矿有无烟煤、石煤2种。已发现矿点10多个。铜矿点主要有二道河、皇姑山、妙高寺;铅、锌多金属矿点主要有妙高寺、大东岭、皮冲;黄铁矿点主要有牌坊、李湾;赤铁矿点主要有黑石山、双顶山;无烟煤矿主要有双顶山、杨山、五尖山、皮冲;方集乡驻马村有重晶石;水晶和高岭土分布在段集鸭雀岗一带;陈集乡土楼村有磷灰石、石煤。已发现的异常区:老营子、蒋营子黄金异常区;青峰岭白钨异常区;东大岭、黄岭、汪岭铅锌异常区;大沙地钼异常区。此外,尚有一批铜、铅、金异常点。多数金属矿点和全部异常区、异常点均沿着龟梅断裂两侧分布。已发现矿点的矿体埋藏均较浅,多数已出露地表。铜的品位一般3-4%,最高可达20%以上。银的最高品位达769.1克/吨。锌的最高品位达31%。除煤矿外,其它矿尚未深揭,储量不明。

    截至2023年末,固始县常住人口100.26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47.56%,比上年末提高0.9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0.62万人,人口出生率为6.13‰;死亡人口0.91万人,人口死亡率为9.0‰;自然增加人口-0.29万人,自然增长率为-2.88‰。

    综述

    2022年,固始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474.0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94.58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150.58亿元,增长7.5%;第三产业增加值228.93亿元,增长2.6%。三次产业结构为19.9:31.8:48.3。2022年,固始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5973元,同比增长4.9%。 2023年,固始县地区生产总值(GDP)450.2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3.6%。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74.77亿元,增长1.4%;第二产业增加值130.35亿元,增长4.8%;第三产业增加值245.12亿元,增长3.8%。三次产业结构为16.6:29.0:54.4。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4313元,同比增长5.1%。 2023年,固始县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1350人,其中,失业人员再就业2701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043人,全年城镇登记失业率5.5%以内。 2023年,固始县居民消费价格上涨0.1%。 固定资产投资 2023年,固始县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投资)同比增长21.8%。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21.2%、项目投资同比增长36.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同比下降29.7%、第二产业投资同比增长39.6%、第三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5.0%。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63.7%,民间投资同比增长6.8%,工业投资同比增长39.6%。 财税收支 2023年,固始县实现财政总收入30.20亿元,同比增长6.5%。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1.79亿元,同比增长4.7%。其中税收收入15.81亿元,同比增长4.8%,税收收入占一般预算收入比重为72.6%。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7.79亿元,同比下降8.0%。 人民生活 2023年,固始县实现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577元,同比增长7.2%。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404元,同比增长5.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671元,同比增长8.7%。全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3898元,同比增长14.5%,其中人均食品烟酒消费支出9085元,同比增长12.6%。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7833元,同比增长12.6%,其中人均食品烟酒消费支出5712元,同比增长5.9%。

    第一产业

    2023年,固始县实现农业增加值83.18亿元,同比增长2.2%。全年粮食播种面积231.54万亩,较上年增加0.01万亩。全年粮食产量114.01万吨,较上年增产207吨,同比增长0.02%。其中,夏粮16.08万吨,同比下降3.31%;秋粮97.93万吨,同比增长0.58%。蔬菜产量121.38万吨,同比下降0.16%。水产品产量3.70万吨,同比增长0.27%。猪牛羊禽肉总产量10.9万吨,同比下降24.57%,其中猪肉总产量6.08万吨,同比增长1.1%。禽蛋总产量13.46万吨,同比增长11.9%。全年生猪出栏80.37万头,同比下降1.5%;年末生猪存栏39.6万头,同比下降41.2%。 2023年,固始县农业机械总动力152.15万千瓦,同比增长1.2%。年末拥有联合收割机4608台,比上年年末净增107台。年末拥有农用拖拉机38331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6911台、小型拖拉机31420台。全年农业用电量3222.72万千瓦时,同比增长15.2%。全年乡村居民用电量45412.63万千瓦时,同比下降21.9%。

    第二产业

    工业 2023年,固始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99家,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7.6%。分门类看,规上采矿业增加值下降6.2%,规上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0.7%,规上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增长5.9%。规模以上工业主导产业中,纺织服装业增加值下降6.1%、电子信息业增加值增长216.4%、装备制造业增加值下降0.9%。全年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增长15.4%。 建筑业 2023年,固始县在库建筑业企业42家,实现建筑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2%。

    综述

    2023年,固始县规模以上货运企业货物运输总量751.92万吨,货物周转量218952.30万吨/公里。全年县、乡、村道公路通车里程3548.5公里,国、省干线公路通车里程210公里。道路运输共完成客运量666.94万人,实现客运周转量126579.86万人/公里。

    公路

    上海—西安高速公路、312国道、204省道、216省道、339省道穿境而过。上海—西安高速公路横贯南部,在境内设有固始站、固始东站两个出口,以及一座沪陕高速豫皖省界收费站;淮滨经固始至方集的淮固高速公路也已通车,在固始县城设阳关出口,在方集交沪陕高速。此外312国道沟通东西,省道204、216、339以及各条县乡道路纵横交错。

    铁路

    宁西铁路横贯固始南部,建有客货运三等站-固始火车站(站址在段集镇香樟大道),紧邻京九铁路、阜六铁路及合武高铁。

    科学技术

    2023年,固始县新培育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77家,获批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瞪羚企业2家、高新技术企业7家、创新型中小企业86家,申报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2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家。深化与省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校产学研用深度合作,组织开展专项科技对接活动10余次,新促成校企合作项目落地5项,技术合同交易额达1.94亿元,入选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培育创建名单。年末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共完成192家,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达到72.18%,R&D经费支出为4.1亿元,同比增长46.4%。

    教育事业

    2022年4月8日,河南省教育厅拟确定该县为2022年“国培计划”项目县。 2023年,固始县共有普通小学136所,教职工人数6865人,招生14498人,同比下降8.5%;在校生102701人,同比下降5.8%;毕业生18999人,同比下降14.1%。全县普通初中54所,教职工人数5888人,招生19405人,同比下降6.1%;在校生61657人,同比下降1.8%;毕业生20431人,同比下降0.9%。全县普通高中12所,教职工人数2805人,招生11906人,同比下降7.6%;在校生38857人,同比下降6.4%;毕业生14242人,同比增长2.5%。全县职业中学5所,教职工838人,招生4200人,同比下降29.8%;在校学生数12501人,同比增长0.2%;毕业生数3368人,同比下降17.7%。全年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0%,初中阶段适龄人口入学率100.0%,小学毕业生升学率10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78.8%。

    文化事业

    截至2023年末,固始县艺术表演团体1个,从业人员24人,国内演出场次54场,观众2万人次。公共图书馆1个,从业人员32人,总藏量18.32万册,流通人次24.95万人次,外借12.16万册次。群艺馆、文化馆1个,从业人员41人,举办展览、文化活动129次。博物馆1个,从业人员17人,文物藏品2701件。全年公共图书馆经费总支出328万元,新购图书8500册。年末公共用房建筑面积3116平方米,其中书库2000平方米,阅览室席位300个。全年文物机构经费总支出134万元。

    地名由来

    固始县境域古为先秦蓼国核心地区,蓼国故都在今固始城区东北蓼城岗,故固始有“蓼城”、“蓼都”之称,简称“蓼”。东汉建武二年(26年),光武帝刘秀封李通为固始侯(“坚固通始”),固始侯封地(“固始侯国”)核心区域即在今固始,“固始”之地名自此延用,已近两千年。

    方言

    固始方言在学术上属于北方方言中原官话信蚌(河南信阳—安徽蚌埠)片,但带有明显的西南官话色彩,也具有一些江淮官话的特点,语言具有“交融性”。此外,完全没有翘舌音是固始方言的一大特点,这与河南省以至于邻近的信阳市各县区差异明显,却与安徽省西部沿淮地区十分相似,其中东邻安徽省霍邱县方言和固始方言相似度极高。

    人文

    固始县历史上曾作为中原地区向东南沿海数次大规模移民的肇始地和集散地,在中原移民史上具有重要的位置和深远的影响,上至秦汉下至明清的漫长岁月中,有四次较大规模的入闽移民,影响深远。这些入闽先人的后裔逐渐播迁至粤、台、港、澳及海外各地,形成了“台湾访祖到福建,漳江思源溯固始”的根文化现象。每年承办由中国侨联主办的“中原(固始)根亲文化节”。 固始自古文风昌盛,历史文化积淀深厚,为“河南省十大文化强县”之一。

  4. 地名由來. 固始古為番蔣等國建縣有近2000年歷史東漢光武帝 劉秀 事欲善其終必先固其始之意封開國元勛大司農 李通 固始侯”,“固始由此得名並沿襲至今。 建制沿革. 固始縣境域古為先秦 蓼國 核心地區, 蓼國 故都在今固始城區東北蓼城崗,故固始有“ 蓼城 ”、“ 蓼都 ”之稱,本縣簡稱“蓼”。 東漢建武二年(26年),光武帝劉秀封李通為固始侯(“堅固通始”),固始侯封地(“固始侯國”)核心區域即在今固始,“固始”之地名自此延用,已近兩千年。 夏 、 商 為 蓼國 地。 西周 為 蓼國 、 蔣國 、 黃國 、 番國 等國地。 春秋 中期,楚滅此地諸國,建 期思縣 ,固始彼時為期思縣之潘鄉,又名 寢丘邑 。 秦 ,屬 九江郡 。 西漢 ,於番鄉(寢丘邑)置寢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