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其他人也問了

  2. 2024年5月2日 · Q大腸鏡檢查會痛嗎大腸鏡檢查進時需要將內視鏡由肛門口推入沿著結腸深入到盲腸並且會打入氣體來擴張腸道以便醫師觀察主要的痛感來自腸道被拉伸的不適跟腹脹可能會有類似腸胃炎的絞痛跟脹痛

  3. 2024年5月21日 · 根據本港衞生署建議50歲以上人士每5-10年進行一次大腸內窺鏡檢查。 ,目標人群是年齡介於50至75歲的香港居民編按政府推行的大腸癌篩查計劃」,資助沒有大腸癌症狀的市民每2年接受大便隱血測試如測試結果呈陽性參加者會獲轉介接受政府資助的大腸鏡檢查去私院還是公院照大腸鏡

  4. 2017年4月25日 · 大腸鏡有沒有到達盲腸等於是在問有沒有整條大腸都檢查這就好比擔任巡邏的任務警員有沒有把轄區內負責的所有巷弄都騎車巡邏過一遍一樣雖然檢查的完整度還牽涉到清腸程度的好壞以及醫師檢查的仔細程度不過到達盲腸是最起碼的目前有沒有到達盲腸也是國內外檢查品質的重要指標之一目前國內建議篩檢大腸鏡的盲腸到達率應該達90以上也就是說一家醫院或一位醫師每做100位受檢者應該至少要有90位檢查到達盲腸否則就是不及格。 此外,如果沒到達盲腸,到底是什麼原因(手術後沾黏、腸子天生太長⋯⋯),以及觀察到的部位與範圍(例如升結腸、橫結腸,或只有到乙狀結腸等)也可以問一下。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請問今天檢查有發現腺瘤性息肉嗎? 如果有,請問切除了嗎?

  5. 2024年5月21日 · 外科專科醫生劉卓靈表示照腸鏡除了及早發現大腸癌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目標是找出未長成腸癌的腺瘤瘜肉及早切除從而避免癌症的發生因此並非要去到懷疑自己患有大腸癌才照腸鏡。 是否需要照腸鏡可考慮以下因素: 50歲以上的人士. 出現便習慣改變、血便、腹脹、腹痛、體重減輕及貧血等病徵的人士. 劉醫生建議,市民若出現任何徵狀,應及早尋求醫生的意見,不應只透過網上資訊自我判斷是否須要照腸鏡。 早期檢測和診斷對於治療大腸癌非常重要,因此不要拖延就醫。 【同場加映】大腸癌12大症狀. 大腸癌徵狀. 大便帶血、或呈黑色、帶黏液,或直腸出血。 排便習慣突變(持續便秘或腹瀉)、 糞便形狀改變(幼條狀)、 大便後仍有便意. 無故體重下降. 下腹不適(腹部發脹或腸絞痛) 手腳冰冷. 疲倦. 心跳加速. 氣喘.

  6. 2024年1月30日 · 慢性腹症. 透過大腸鏡能做哪些治療? 下消化道出血的止血. 息肉切除. 夾取異物. 巨結腸或乙狀結腸扭曲的減壓. 腸道支架置放. 檢查前應注意什麼? 詳讀檢查同意書及說明書,並充分了解檢查的併發症。 檢查前兩天應進食低渣飲食(如:乾麵、白吐司、蒸魚、蒸蛋)、無脂肪之流質飲食,減少糞便的產生。 檢查前一天遵從醫囑服用瀉劑,請分次喝足建議水量,以避免脫水;如排檢在下午做的大腸或乙狀直腸鏡病人,可於早上喝少量無渣的清流質(例如米湯、糖水、運動飲料),以維持體力。 使檢查前的準備達到完善,檢查順利。 若為麻醉性大腸鏡檢查,必須至少禁食 6 小時,包含水和食物。

  7. 2017年6月21日 · 大腸鏡有沒有到達盲腸等於是在問有沒有整條大腸都檢查這就好比擔任巡邏的任務警員有沒有把轄區內負責的所有巷弄都騎車巡邏過一遍一樣雖然檢查的完整度還牽涉到清腸程度的好壞以及醫師檢查的仔細程度不過到達盲腸是最起碼的目前有沒有到達盲腸也是國內外檢查品質的重要指標之一目前國內建議篩檢大腸鏡的盲腸到達率應該達90以上也就是說一家醫院或一位醫師每做100位受檢者應該至少要有90位檢查到達盲腸否則就是不及格。 此外,如果沒到達盲腸,到底是什麼原因(手術後沾黏、腸子天生太長⋯⋯),以及觀察到的部位與範圍(例如升結腸、橫結腸,或只有到乙狀結腸等)也可以問一下。 三、請問今天檢查有發現腺瘤性息肉嗎? 如果有,請問切除了嗎?

  8. 常見問題. 大腸鏡檢查相關知識: ·直腸鏡和大腸鏡一樣嗎直腸是大腸的一小部份在其他院所做檢查通常是檢查到直腸 (約20公分)或者乙狀結腸 (約40公分左右)。 這些地方比較容易出現問題也比較容易做檢查,但其他部份的大腸就無法確認有無問題。 本院全大腸檢查由肛門經結腸至盲腸口也就是大腸每一個部份都會檢查得很確實。 ·大腸鏡檢查多久做一次? 由於民眾飲食習慣改變,經常食用炭烤、油炸類的食物,加上習慣熬夜,或是對內視鏡檢查的恐懼等等因素,讓國人罹患消化道癌症的比例提升,年齡層逐年下降,臨床上甚至曾出現20 歲罹患大腸癌的案例。 建議 40 歲以上或 20 歲以上 40 歲以下肥胖者、喜歡肉食者、家族有胃癌、大腸癌者,都應每年定期接受胃鏡與大腸鏡檢查,以利早期發現並作內視鏡切除病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