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 吳沙故居 ,是位於 臺灣 宜蘭縣 礁溪鄉 的一棟建築,是漢人成功進入蘭陽平原之先驅,有「開蘭第一人」之稱的 吳沙 所居住的宅第,現為宜蘭縣歷史建築。
      zh.wikipedia.org/zh-tw/吳沙故居
  1. 其他人也問了

  2. 吳沙故居,是位於臺灣 宜蘭縣 礁溪鄉的一棟建築,是漢人成功進入蘭陽平原之先驅,有「開蘭第一人」之稱的吳沙所居住的宅第,現為宜蘭縣歷史建築。

  3. 吳沙為開發宜蘭的重要功臣,當年宜蘭蠻荒未闢,吳沙率漳、泉、粵三籍漢人來此開墾,初始與噶瑪蘭人常起爭端,後來流行天花疾病,吳沙以藥救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部份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 歷史建築價值
    • 興修紀錄
    • 建築概述

    蘭陽平原自漢人進墾後,歷經無數先民胼手胝足,開闢今之漢人社會。「真成拓土無雙士,正是開蘭第一人」的吳沙是開蘭精神的重要人物, 其吳沙公廳建築型態古樸,保存尚佳,後人預作為紀念館,就其歷史意義以及學術價值,實有保存意義。 吳沙聚落初建周圍重滿竹圍,內建造和院民居,日治時期殃遭日人搜索緝討,其故居的正身及公廳在當時被燒毀,只留下左右護龍; 民國10年左右吳沙後代在原址右方重建一間公厝。 民國90年進行修護,該公厝現仍做為公廳使用。

    1. 興建年代:日大正10(1921)年。 2. 修建年代:2011(民90)年明間、左右小港間全面抽換屋頂之桁木、屋面、重作屋頂;明間神龕屏、左右隔間木構件更換鐵木及重新油漆; 地面鋪水泥砂漿、內牆面重新粉刷、正廳及護龍正立面外牆台度重貼石材裝修、牆面斗仔砌磚整修等。

    1. 基地配置:開蘭吳宅公廳坐落礁溪鄉四城開蘭路南側之姓吳底聚落內。 2. 建築坐向:坐北朝南。 3. 建築格局:傳統三合院建築,正身面寬五間,左右護龍面寬三間;建築坐落於高約三階台基之上。 正面階梯之上為檐口廊,立面牆採土角磚外側斗仔砌磚裝修。正身三處、左右護龍各一處,採雙扇木板門;室內正身明間左右側採穿斗木構隔間、 其他左右室內空間採清水磚牆隔斷。 4. 空間配置:整座公廳的空間及其配置可分為前檐廊空間、正身明(中港)間神明廳、左右次(小港)間、左右稍間、左右邊間,共區分為七個空間; 合院左右側之護龍內可區分為三個空間。 5. 建築構造:正身明間左右木棟架採穿斗式構造之作法,在木構造的落柱上使用木柱,於正立面檐口出斗栱。 正面、左右二側山牆及背面牆身皆為2B厚的土角磚砌牆身,外牆面以斗仔...

  4. 吳沙故居,是位於臺灣 宜蘭縣 礁溪鄉的一棟建築,是漢人成功進入蘭陽平原之先驅,有「開蘭第一人」之稱的吳沙所居住的宅第,現為宜蘭縣歷史建築。

  5. 吳沙故居: 位於宜蘭縣礁溪鄉吳沙村北門巷39號,為一棟三合院,於正廳內供奉吳沙畫像,兩旁並有對聯「真成拓土無雙士,正是開蘭第一人」。

  6. 吳沙故居位於宜蘭縣礁溪鄉吳沙村,舊地名稱為四城,設有公廳,故居周邊住的都是家族後人。 日治初期,日本政府為追緝「土匪」,曾來到吳沙村進行搜捕,過程中吳沙故居的公廳被燒毀,僅存左右護龍。

  7. 吳沙是開蘭始祖,吳沙故居距礁溪火車站東南方約6公里處。 福建漳浦人清乾隆年間至貢寮經商,對宜蘭開發貢獻功蹟卓著,特整修百年古宅供奉牌位與畫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