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7年6月21日 · 朱柏全醫師呼籲前期症狀區別非常重要思覺失調症與躁鬱症重鬱症的症狀區別上最大差異在於患者是否出現幻聽幻覺的症狀另外雙極性疾患(躁鬱症)及重鬱症在躁期或鬱期結束後症狀就相對改善思覺失調症則不會

  2. 2023年4月18日 · 90年代以《城裡的月光》、《遺憾》等歌曲走紅的新加坡歌手許美靜,日前公開表示自己患有思覺失調症,坦言「很傷腦」。 另一個案「阿正」在大學時開始出現聽,起初還以為自己有神通,但腦中聲音卻每天說要追殺他,讓他夜不得眠,最後確診思覺失調症,所幸在醫護人員長期照護及治療下病情逐漸好轉,還告訴醫生「腦子裡從來沒這麼安靜過。 收治上述個案「阿正」的三軍總醫院北投分院社區精神科主任楊蕙年表示,思覺失調症起因於大腦生病,病患常常不知道自己生病了,也就是缺乏「病識感」,若再加上家屬也不曉得如何求助,通常會耽誤及早診斷與治療的時機。 延伸閱讀: 焦慮、記憶變差⋯我的大腦生病了嗎? 「1分鐘自我檢測」思覺失調症. 思覺失調症是什麼?

  3. 2018年4月2日 ·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思覺失調症」是思考及知覺失調的一種腦部疾病,因腦內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失調引起,造成大腦萎縮,是一種慢性精神疾病。 全球每100人當中,就有一個人可能罹患思覺失調症,好發年齡約在20至40歲間;全台約1/3患者未遵從醫囑規律按時服藥,或根本沒有接受治療,造成病情日漸加重,8成5的患者面臨失業問題。 聽、沉默等 思覺失調症4大症狀. 台灣精神醫學會理事長賴德仁表示,大眾對這個疾病不了解,造成患者及家屬無病識感。 可能發病原因包含遺傳、個人體質、環境壓力因素等,具體原因不明確,大多會在青少年階段及成人早期發病,患者可能無法分辨幻覺、妄想和真實世界。 思覺失調症可以分為4大症狀: 1)正性症狀/. 出現聽,覺得別人在談論、嘲笑自己、或是聽到有人命令自己。

  4. 2023年8月10日 · 一名50多歲的高學歷男子「阿凱哥」(化名),個性單純,踏進社會後卻誤酒肉朋友,讓人生變了調,失去工作、丟了朋友,愧疚地選擇自我封閉,遠離家人長達30年,男子被送往凱旋醫院治療才知道罹患思覺失調症。 而經歷8個多月的長效針劑治療與全方位的職能復健,男子如今從高雄返回台北家人的懷抱,成為一家五口唯一的上班族,天天陪伴年逾8旬的老母親聊天散步,凱旋回歸幸福生活。 精神科就醫人數年逾135萬 心身健康管理中心整合照護. 高雄市立凱旋醫院周煌智院長表示,近16年精神科門診人數增加約1倍,統計顯示2021年門診就醫人數已超過135萬人。 就醫者除了一般失眠、壓力適應不良等之外,也包括思覺失調症與憂鬱症。 而相對其他精神疾病,思覺失調症在藥物治療、多元身心與社區照護下,有獲得更好且穩定控制的趨勢。

  5. 2022年7月28日 · 在金馬獎獲最佳劇情長片的電影《瀑布》中,由賈靜雯飾演的女主角羅品文,是一位罹患思覺失調症的母親,揭露在新冠疫情背景下的居家隔離期間,因性格壓抑、失婚而接連出現幻覺,造成與女兒的一次次爭執、情感撕裂,也是繼《與惡》一劇後,再度喚醒大眾對於思覺失調症的重視。 本篇文章目錄. 大腦生病卻沒病識感,腦功能恐持續損傷. 如何自我檢測思覺失調症? 針劑治療改善口服藥中斷、住院復發率. 大腦生病卻沒病識感,腦功能恐持續損傷. 台灣精神醫學會理事長蔡長哲表示,思覺失調症是一種因大腦生病,造成「思考能力」與「知覺功能」失調的精神疾病。 台灣思覺失調症患者約有14萬人,盛行率0.6%,如果未能及早且持續治療,造成反覆的急性發作,恐造成以下後果: 使大腦功能持續惡化,造成不可逆的損傷.

  6. 2016年11月3日 · 意識狀態變化 合併精神症狀. 馬宜君醫師指出譫妄為老年人常見的疾病起因絕大部分係因身體狀態惡化如感染發炎離子不平衡中風等或是因藥物導致的意識狀態變化也常合併精神症狀如幻聽妄想攻擊行為等被誤以為是老人精神疾患但仔細檢查後發現係因身體疾患變化所導致的短暫精神症狀及意識障礙。 容易罹患譫妄 腦部對環境壓力適應性差. 譫妄在治療上並不是以抗精神藥物為主,而是應先找出原因加以治療,待身體狀況穩定,絕大部分的譫妄症狀就會消失改善,不見得需要長期使用抗精神藥物,馬宜君醫師也提醒指出,容易罹患譫妄的老人家,除因身體的狀態變化外,也代表腦部對於環境或身體壓力的適應性變差,可能有退化的風險。 泌尿道感染 幻聽 譫妄症 精神. Uho編輯部. 記者及編輯團隊.

  7. 2016年6月29日 · 新營醫院精神科醫師鄭奇中 指出,思覺失調症原名精神分裂症,是一種思考及感覺異常的疾病,表現在情感、行為等多方面,會導致功能下降,大部分於青少年期或成人早期發病,若不加以治療,會造成個人及家庭莫大的損失,也是國家社會極大的負擔。 鄭奇中醫師表示,思覺失調症的表現極為多樣化,若身邊的親友行為開始變得跟平常不一樣、怪怪的,可鼓勵來精神科就診,由專業的醫師協助協助了解原因,同時進行診斷,才可把握時機,及早介入治療,減少損失。 傻笑 思覺失調症. Uho編輯部. 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你可能還會想看.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