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4月27日 · 十大金句,回顧芙莉蓮、欣梅爾、費倫、修塔爾克、艾冉教我們的人生哲學:. Netflix 人氣日本動畫《葬送的芙莉蓮》(葬送のフリーレン)自 2023 年 9 月開播後,近日迎來第二季大結局,也意味著將近半年有《葬送的芙莉蓮》陪伴的日子就要結束了,令人讓人 ...

    • Bella 儂儂
  2. 2023年9月25日 · 進入職場成為社會新鮮人,想快速適應職場? 整理新鮮人必知的 3 大禁忌、 7 招職場求生術,讓你遊刃有餘的處事,幫助你避開地雷。 商業

  3. 2021年12月7日 · 組織中,談話內容往往充斥各類單一事件,這一季營收、預算被削減、這個月的銷售,如果沒有把格局放大,尋找多個事件的關聯性,就只能見招拆招,而不能看到長期問題。

    • 觀察面對逆境的反應
    • 探索困境並承擔責任
    • 分析困境及影響自己往前一步的障礙
    • 開始行動
    情緒用事 VS. 理智行事:試著想想,若今天老闆突然交給你一個重大任務,並要求要在特定期限完成時,你的反應會是什麼呢?是先抱怨、哭天搶地,還是進入思考模式,絞盡腦汁該如何分配時間與交辦事項?
    善用「認知三角形」了解自己的認知迴路:「想法」、「情緒」和「行為」,這三者是彼此互相影響、共存的。有些人遇到困難時是情緒主導,有些人則是想法主導。回想第一個問題,自己的反應。
    寫下自己的反應:幫助你了解自己是屬於哪種類型主導的人,及面對難題的思考迴路。
    評分事件:要打敗敵人,得先了解敵人。先把事件本身的困難程度用 1 分(簡單)到 10 分(困難)評分,了解事件本身的難易程度。
    分析事件:拆開事件本身,了解自己覺得困難的原因。這個部分或許會需要一點時間完成,但過程可以幫助我們更仔細了解困難本身,並找出自己可以處理及應對的部分。
    評估可承擔或解決範圍:接下來可以看各困難點的項目,試想是否為自己能力範圍可以承擔或解決的?
    了解心態:利用觀察面對逆境的反應的「認知三角形」,及探索困境並承擔責任的排序分析,我們可以看到,除了事件本身是個困難外,心態也是阻止我們往前進的原因。在這個步驟裡,我們可以結合兩點的內容去思考:該怎麼轉換心境去面對手邊的困境?有時事件本身並不困難,而是因為經驗形塑而成的挫敗感,讓我們害怕失敗。
    挑戰認知:在上述的例子裡,我們可以看到「為什麼又是我?」、「我怎麼這麼衰」這樣的情緒會影響到後面的行為,牽動我們可以找到解決辦法的契機。因此,我們要利用探索困境並承擔困境裡所衍生的責任,突破自己的心魔,不斷的重複行為方面的介入、練習用不同的方式去處理事件、不要讓情緒主導我們。

    這個步驟是最簡單卻也是最困難的部分。前面花了許多時間思考,接下來要將計畫化為行動。 1. 1 比 3 法則:在練習行為上的改變時,難免會出現自我質疑的聲音。每當出現 1 個負面想法時,鼓勵自己想出 3 個做得好的點。 2. 適時尋求協助:向他人尋求幫助不是懦弱的表現,是對自己行為理解的掌握。不用因為需要他人幫助而感到羞愧,而是對於自己能力所及的部分盡力,其他部分則善用資源來處理。 (本文出自《不想上班症候群:最強腦科學改善工作焦慮,擺脫職業倦怠的身心配方》,悅知文化出版)

  4. 2013年6月26日 · 富比世(Forbes)記者賈桂琳‧史密斯(Jacquelyn Smith)整理了管理教練史蒂沃‧羅賓斯(Stever Robbins)的 建議 ,試著別抱怨或向主管告狀,用以下4種做法,緩解面對懶惰同事的狀況: 1.別因為他們而分心: ****坐你隔壁的同事經常查看Facebook訊息、與他人傳Line或玩小遊戲,但你千萬不要因此分心,請專心於手頭上的工作。 羅賓斯說:「人在這方面的表現很奇怪。 比起專注於自己的職務,我們會花更多的時間去注意那些偷懶的人。 延伸閱讀: ##IQ並非天生,4個方法讓你工作更聰明. 歡迎訂閱《經理人》電子報,每天進步1%,一年強大37倍! 2.別爭論是否公平: 人生本來就不公平,你也許會因為有些人什麼都沒做,卻拿一樣的薪水,感到忿忿不平。

  5. 2010年4月27日 · 《35歲前要懂的33個法則》 彙整了33個讀者既陌生、卻又熟悉的學說理論,加以重新解讀,轉化為實用的職場潛規則。 以下列舉其中4個理論,從中領會出有助於實務工作的態度與方法。 1.破窗理論:凡事照規矩,不輕忽每一件小事. 面對繁多工作,每個人難免都會輕忽某些「小事」,以將時間保留給「大事」。 然而,魔鬼藏在細節裡,任何一點小失誤都有可能造成難以估量的損失。 「 破窗理論 」的大意便是,再微小的犯罪,最後都可能蔓延擴大,導致嚴重後果。 因此,對於任何不良習慣,都應該防微杜漸,不要任由讓自己的惰性和壞念頭影響工作專業。 唯有事事都按部就班照規矩來,並且養成即時修正和補救問題的習慣,才能杜絕任何陰溝裡翻船的可能。 歡迎訂閱《經理人》電子報,每天進步1%,一年強大37倍!

  6. 2017年3月21日 · 執行長教會我的職場哲學. 經理人熱門 八分生活熱門. 分享. 收藏. 轉眼間,從學校步入職場已經十六過去,回顧這十六年,看到許多自己的荒唐、無知、徬徨與天真。 同時,再看看那些即將從校園畢業的準社會新鮮人們,或許同樣對未來的工作有著相似感受,只是相隔十多年的差距,彼此心境應有非常大不同。 過去,我曾猶豫著問執行長:「是什麼東西驅動著你,讓你可以每天幾乎不睡,熬到半夜兩三點還在處理客戶郵件,甚至凌晨四五點依舊在線上,記下每個部門、每位主管的交辦事項? 」我滿是疑惑問他。 趁著他還沒回,我又問:「你不累嗎? 你到底在追求什麼? 人為什麼要工作? 原因一點也不偉大,就只是為了薪水⋯. 執行長苦苦笑著,他反問我:「 你為什麼要工作? 不過是為了領薪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