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6年6月22日 · 天堂與地獄不只是對死後世界的想像,也是善與的象徵,義大利詩人但丁在《神曲》中,描述自己走過地獄與天堂,見證眾多人性善,藉此探索生命意義。. 藝術家董振平也根據《神曲》的概念,透過一系列繪畫作品,勾勒天界、地界與人界的樣貌 ...

    • 好的聲音 勾勒出好的故事線條
    • 高科技接軌國際 台灣後製實力勢不可擋
    • 專業成熟的音效環境 全面建構台灣的聲音
    • 從心感受 聽覺感官即是無限

    《五月雪》是馬來西亞導演張吉安的第二部電影,從知名的「普長春班」粵劇戲班興衰,帶出馬來西亞華人最慘烈的一段種族衝突——發生在1969年的「五一三事件」。張吉安花了十年將收攏在歷史中的血淚傷痕挖掘出土,在受難者已無法為自己發聲的情況下,為他提供證言的倖存者大多數並未到過殺戮現場,而是躲在藏身處「聽」著飄盪在四周的呼救聲。 如果說「聽覺」是五一三歷史最重要的記憶感官,那該如何讓觀眾「聽見」死亡呢?在《五月雪》電影裡,杜篤之用「聲音」帶觀眾走入那個肅殺時代的氛圍之中——民眾倉皇逃逸,躲在戲棚裡的人,無法得知外界的情況,但紛沓的人聲、槍聲、尖叫聲、哭喊聲,彷彿未知的死亡正在步步逼近,短短幾分鐘內,刻畫了一個「聽覺級」的歷史事件,讓「聽見」比看見更恐怖!杜篤之透過層次分明的聲音處理,成功地將聽覺恐懼發...

    2023年於金馬影展放映的《血色之路The Settlers》,即是由文策院促成、杜篤之團隊與智利導演菲利培加貝茲(Felipe GÁLVEZ)共同合作的成果。這部闡述20世紀初智利火地島原住民遭受西方征服者壓迫的真實歷史故事,由於拍攝時收音的條件欠佳,故必須在後期重新鋪上環境聲音和動作效果音,除了音效做得真實,有時還隨著圖騰祖靈的劇情進入魔幻寫實,整部片的後製精緻又巧妙。 拜數位科技進步之賜,「聲色盒子」所使用的Source Connect的技術,即使相隔兩地,只要透過杜比認證錄音室,彼此便能以優異的聲音品質同步混音,提供兩地的導演、演員或音效師即時連線,讓聲音製作得以突破地理侷限,開啟國際製作的可能性,完成許多跨國作品。算起來,從2023年到現在,在「聲色盒子」完成的電影,已經有五部分別...

    除了國際合作,近年製作的《老狐狸》和《天橋上的魔術師》,不約而同重建80年代台灣的聲音,如消逝的平交道警示聲、柴油火車運轉聲、街頭攤販聲,試圖將老臺北的記憶和情感重新呈現給觀眾。其實,不止這兩部電影如此,幾乎只要劃時代的電影,都是一場聲音的搜集與重建,杜篤之一直致力搜集和整理各種音效資料,直接為台灣聲音的歷史,留下重要的紀錄。 台灣電影早期背景聲很少,只能做出生硬不真實的音效,很長一段時間,杜篤之只要出門就隨時隨地準備錄音,目的是要建立自己的聲音樣本資料,由他開始,為每部電影到處收音產生素材,讓台灣電影場景更立體生動。 隨著半世紀的電影製作,杜篤之逐漸建構了一個龐大的聲音資料庫,不僅包括臺灣本地的聲音,也透過各種國際合作,陸續搜集不同地區的聲音,他將這些聲音進行數位化處理,以便檢索和使用,逐...

    對有志投身聲音設計的新一代創作者,杜篤之稱音效是敏感度的訓練,必須從生活記憶開始擴大聽覺的練習,他說:「想把聽覺感官打開,必須先把視覺關掉,閉上眼睛,你的聽覺就是無限,會有另一個世界。 」 動人的聲音設計,或許從頭到尾都來自「心」的感受與熱愛,這也是音效製作的不二心法。杜篤之最看重的特質,即是對電影由衷的細膩觀察,唯有熱愛影像、能敏銳察覺電影情感的人,方能做出動人作品,因為技術的東西可以教,但情感面的關懷,是根本從心散發出來的,這是音效設計的道路能走多遠的關鍵。 從國際名導到年輕新血,從設備技術到世界交流,我們這趟訪問看見杜篤之對台灣電影環境的付出不遺餘力,訪問的最後,好奇地問了杜篤之一個後設且充滿想像性的問題:「如果要幫『杜篤之』這部電影配上聲音,您想怎麼設計呢?」 杜篤之沉吟了一會兒,竟...

  2. 2015年1月7日 · 一筆中的千錘百鍊─專訪匈牙利瓷器Herend首席手繪師Sandor Vida. 2015-01-07. 創立於1826年匈牙利靠近首都布達佩斯赫倫村的Herend有著濃濃的神祕色彩,除了為皇室效力,製作許多宮廷瓷器之外,以純手工製造與手繪為其藝術核心價值,Herend這樣一個近兩世紀的 ...

  3. 2021年11月26日 · by La Vie 2021-11-26. 2021展覽 北美館 2022展覽. 即日起至2022年3月6日,《現代驅魔師》於臺北市立美術館一樓正式展出,展覽由資深策展人蕭淑文策劃,主題圍繞在「後人類」所體現的一連串思想,並重新思考現代人類在科技召喚下的處境。 「今天如果『科技』扮演了『驅魔師』的角色,對人類進行全面『優化』,那麼傳統意義下的『人之本質』仍會存在嗎? 」是策展人蕭淑文透過本展提出的叩問,而展覽也邀集10組藝術家自此提問開展,共同探索從人類過渡到後人類的真義。 《現代驅魔師》主視覺. 10組藝術家呈現人類社會面臨的混沌現世.

  4. 2019年5月6日 · by Scarlett Feng 2023-12-07. 人物專訪 LaVie雜誌 2023台灣創意力100. 2019年,林楷倫擦乾賣魚的手開始寫作,2020年即拿下各大文學獎,並出版了蔚為討論的《偽魚販指南》;曾執業5年的律師唐福睿創作與執導電影《童話.世界》後今年以《八尺門的辯護人》一舉拿下各大文學獎,並拍成備受歡迎的同名電視影集。 當魚販與律師都成為文壇炙手可熱的新星,既專業又「不務正業」的職人書寫能帶給我們什麼樣的視角與魅力? 唐福睿(左)與林楷倫(右)為近年文壇備受矚目的新星,其創作分別拿下各大文學獎。 (攝影:林科呈)

  5. 2014年11月3日 · 禮物盒子1919前身為關山鐵路舊站宿舍群之站長宿舍,建成於1919年,主人MOMO以此建成年代為名,將站長宿舍化身為旅人過夜的溫暖居所。 如今面對這一幢古老的日式建築,完全無法想像大約在6年前殘破不堪,甚至被MOMO稱作廢墟,只見一堆貓咪遊蕩,有人當作資源回收場地,一點也不見木造老房子應有的質樸與素雅氣質。 一直到台東縣政府向內政部營建署爭取經費,以城鄉新風貌為名,回復站長宿舍本有的古樸風味,再委由台鐵轉交經營,由MOMO得標,展開日式老房子另一個階段的生命故事。 脫離上班族生活移居台東. 此刻,跪坐在老房子客廳,與MOMO聊起站長宿舍轉換身分的故事,也是他的創業故事,老房子前門敞開,後廊紗網拉門透著涼意,MOMO從6、7年前開始講起。

  6. 2022年12月2日 · 2022-12-02. 北美館 全台最新展覽活動 2023展覽. 臺北市立美術館年度大展「狂八〇:跨領域靈光出現的時代」,自2022/12/3至2023/2/26盛大開展! 本檔展覽由北美館館長王俊傑、學者黃建宏共同策劃,歷時三年的前期研究、訪調與籌備,從視覺藝術、劇場、新電影、音樂、文學等各藝術領域相互交織碰撞的現象,觀看1980年代時空背景下的臺灣,並試圖為歷史敘述提供不同的視角。 1980年代是形塑臺灣今日政治與社會樣貌的關鍵時期,此時的臺灣藝術領域發展蓬勃,現今正熱門的「跨領域」一詞,在當時則代表各領域專業在為系統化分工的狀態下,不分界別地交混、激盪,產生許多多面向、混合性的實踐。 臺北市立美術館開館暨十項特展,1983,圖像由臺北市立美術館檔案提供。 圖像由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