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5月30日 · 30年前的戒嚴部隊軍官李曉明(左)與遭坦克碾壓雙腿的大學生方政(右),30年後坐在了一起。. 他們曾經在天安門廣場上分屬兩端,一個是戒嚴部隊的解放軍軍官,一個是被坦克碾壓雙腿的大學生。. 命運的安排,讓李曉明與方政30年後在台北首度相遇,一起 ...

    • 承歡記1
    • 承歡記2
    • 承歡記3
    • 承歡記4
    • 承歡記5
  2. 台灣體壇的普遍無聲與失語,顯得震耳欲聾⋯⋯. 精選書摘. 殺女的母親,與她的「危險心智」──司法精神醫學專家的暴力犯罪檔案. 娜琳向我坦承,她喜歡醫護圍繞在自己身邊的感覺,因此有時就算女兒身體無恙也會帶她去醫院。 有次她感到特別孤單,便在女兒飲品中加料。 當女兒病症引起醫師關注並住院多天,對她的心情反而產生正面影響⋯⋯. 讀者投書. 【投書】藐視國會罪條文草案是否保障正當程序權利? 從美國實務基準談起. 只要拒絕回答就等於藐視國會嗎? 在野黨版「藐視國會」與美國相比有哪些不同?

  3. 葉虹靈/將抗爭進行到底 終生的白色恐怖平反者 在促轉會第二波刑事有罪判決撤銷公告前夕,下台灣轉型正義先行者的身影。 相信你們所留下的,終能戰勝遺忘。

    • 承歡記1
    • 承歡記2
    • 承歡記3
    • 承歡記4
    • 承歡記5
    • 畢業遇上好年代,卻沒好境遇
    • 寓言化的、嚮往體制內的「典型中國人」
    • 從東北到湖南的工業迷宮
    • 在極致的環境下,才知道何為「人」

    從電影學院畢業後的那4年,董越以攝影師身分參與電影製作,但始終沒能遇上滿意的團隊與作品,「我做攝影師的這段經歷非常鬱悶,很不愉快,而且感覺愈來愈不好,因為我很難參與到真正有意思的電影拍攝。當時遇到的電影劇本或拍攝環境,我都相當不滿意,覺得離我想像中電影拍攝的樣子,相差太大。很難碰到真正讓人有想法的故事。」 對創作環境失望,卻讓董越透過電影表達創作想法的念頭愈來愈強烈。他一邊拍廣告與MV求生存,一邊尋找創作靈感。2013年,他在網路上看到一則報導談及甘肅玉門能源產業枯竭、人去樓空,照片裡滿街碎石瓦礫,廢棄的建築裡只剩老人居住,這樣傾頹的景象令董越特別有感受,觸發他想拍一部關於一群人被時代遺忘的故事。 故事的圖像在腦海中慢慢成形,起初抱著試試看的心情,董越趕在截稿前幾小時,將劇本寄給西寧FIRS...

    《暴雪將至》以犯罪類型片的外殼,包裹時代嬗變的內核,這是喜愛犯罪電影的董越最初就定好的明確路線:「我那時有個明確的想法就是,不希望做一部純粹的文藝片,我想做類型片。」希區考克( Alfred Hitchcock)的《迷魂記》(Vertigo,1958)、柯波拉(Francis Coppola)的《對話》(The Conversation,1974),影響了董越對電影的看法:「透過懸疑犯罪的外殼,來講述人的異化與迷失,讓我看到了完全不一樣的真實。」 終於有機會拍自己的電影,董越只希望能與眾不同。但當他開始撰寫劇本時,卻發現自己寫下的幾乎是所有犯罪片類型片的影子,「我意識到我不能這樣做下去,我一定要找到自己真正的感受,我不需要為了完成一部電影而選擇一個保險的敘事模式,應該要說出最想說的、呈現出自...

    為了深刻描寫那時代壓抑的氛圍與人物心境,董越透過朋友引介,前往中國東北做了一番研究,「東北是中國相當有名的工業老基地,1997年國有企業體制改革對東北的影響非常大。」董越請朋友幫忙把符合劇本角色原型的人都盡量找來,包括老工人、老警察、工廠保衛科的人。 「我當時天天請這些人吃飯,聊天、訪談,將訪談內容錄音並整理。那段經歷對我後來的寫作助益很大,不單是瞭解了這些人在那時代的遭遇、命運與心境,甚至我對他們的言談舉止、音容相貌也有切身的感受。」然而調研結束後,考量不少影視作品以中國東北為題材,便在肖乾操的建議下,轉往同為工業基地的湖南衡陽。 「湖南的雨季多發生在冬天,幾乎是終日見不到太陽,我一聽就覺得,哇啊,這實在太適合我這電影了!」濕潤刺骨的寒冬,不單對人的身體,包括內心都能產生極大的影響,這和《...

    董越回憶起那段最艱困的時刻,原先平穩的語氣有些許起伏,「那段時間很困難,確實是我很難得到別人的信任,我不知道這部電影有沒有機會讓人看到,我自己看不到希望,也很有可能會不了了之,無法進入院線,」這或許是新手導演的必經之路,對一位在他人眼中未有豐富經驗的創作者而言,如何與團隊建立默契與信任,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總算有機會拍自己電影的他,必須面對理想與現實的落差。 「我知道無論發生什麼事情,這部電影一定要拍完,而且一定要剪完,我自己得首先有耐心,這點我很堅定。」浮浮沉沉這許多年,經歷了結婚、生子,生活因著家庭成型而慢慢穩定下來,電影圈轉了一圈嘗到為人作嫁的不暢快之後,董越更加清楚什麼對他而言是重要的。 電影終究拍完也剪完,順利上映,甚至受到了國際矚目,如今入圍金馬獎最佳新導演。聽著董越談起這段經過,...

  4. 2019年9月14日 · 起初是想拍通靈兄長阿志如何面對神力降身與庸俗日常的艱難,隨著與家人更多的相處以及家族問題的理解,很早就離家的盧盈良,也一步步走回家中,片子的走向乃變成是整個家族的故事。 而最後,盧盈良也坦白地承認,《神人之家》其實已經是記錄他回家的故事。 盧盈良. 台灣藝術大學電影研究所畢業。 自由紀錄片工作者,影像創作多以弱勢族群與社會脈動為主題,其作品有《二姊的家》、《小騎士闖通關》、《小騎士闖通關之美夢成真》、《淡水最後的老街》、《能不能留住你》等片,屢獲國內外影展好評,2018年以《牧者》獲得金穗獎及捷克國際獨立影展最佳紀錄片,並入選美國費城獨立電影獎。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 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5. 2017年2月23日 · 關於原住民族傳統領域的劃設,爭議持續發展中。. 原民會認為 新公布的劃設版本,為原住民族爭取到80萬公頃的公有地傳統領域,是轉型正義的第一步,多少表達一種所謂「先求有,再求好」的做法。. 但是,抗議的原住民群體卻認為,原住民族傳統 ...

  6. 2018年1月14日 · 你可能聽過他評論過無數動人心魄的球賽,但最高潮迭起的其實是他的人生賽局,57歲的曾文誠,甫完成一場徒步環島的壯舉,外在展現的是驚人的意志與體能,但每一步既艱難又堅定的800公里長征,環繞的不只是台灣的土地,在他內心迴盪沉澱的,還有對母親綿長的思念。 冷靜不只是曾文誠評球的風格,也是他性格的基調,若以世俗標準,工作與志趣完美結合、在媒體快速翻轉的巨浪中能早一拍轉場、交棒,是個「控球精準」的人生勝利組,把人生任務分割成三個階段:第1個25年努力學習、第2個25年努力工作、第三個25年努力做自己,先發、中繼、後援,「換投」果敢決斷。 但唯有親人,會讓他情緒調度「失控」,特別是母親。 「1931.12.20」,曾文誠拉開衣袖露出手臂上顯少曝光的刺青,這串數字是他母親的生日。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