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5月24日 · 除了特斯拉 (TSLA-US) 之外,輝達其他汽車產業客戶還包括梅賽德斯、捷豹路虎、Volvo 和 Hyundai ,以及比亞迪 (BYD-US) 和蔚來 (NIO-US) 等中國電動車新貴。 華爾街也看好輝達的汽車業務前景。

  2. Jaguar 相關文章 - Yahoo奇摩
    • 車聯網(Connected)
    • 電動化(Electrified)
    • 共享(Shared)
    • 自動駕駛(Autonomous)
    • 訂閱制(Subscription)
    • 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 Ar)

    互聯網並非全新的概念,以 BMW 為例,早在 1998 年就為旗艦車型 7 系列導入 ConnectedDrive 技術,提供駕駛智慧聯網的功能,並隨著科技的演進逐步優化、擴充。 然時至今日,隨著數位科技的發展,駕駛得以透過聯網技術,在車內輕鬆地即時掌握路況、天氣、查找餐廳或加油站等資訊,甚至做到緊急聯絡的求救功能。近年來,個人手機透過 Apple CarPlay、Android Auto 連結車載系統,也大幅影響了用車的型態。 未來車輛甚至可以透過車聯網做到車對車(V2V)、車對號誌或設備(V2I)的溝通,避免車輛碰撞的發生機率。隨著車聯網的功能不斷推陳出新,互聯性將會是未來影響行車便利性、安全性提升的重要一環。

    車輛電動化是未來移動的重要里程碑。隨著石油存量減少、環保意識抬頭等因素影響,燃油車將逐漸被新能源車輛所取代,電動車更被視為未來汽車產業的轉型目標。 目前各大汽車品牌陸續推出了電動車型,甚至直接對外宣布品牌全面電動化的期程,目的除了要跟上汽車產業發展趨勢並超越競爭對手的腳步外,因應各國日益嚴格的碳排放規範也是思考的重點。 歐盟與台灣分別訂出 2035、2040 年的市售車輛要全面電動化的政策目標,更加明確地強化汽車產業朝向電動化的發展趨勢。

    近年來,共享經濟成為相當熱門的議題,這樣的概念也深深地影響了汽車產業的發展,許多汽車公司紛紛投入移動服務領域(Mobility as a Service, MaaS)。 全球銷售第一的汽車品牌 TOYOTA 也宣布轉型,社長豐田章男也提到,TOYOTA 將不再只是單純的汽車製造商,而是一間移動服務公司。 未來的汽車業要為客戶提供的。不限於汽車商品,而是移動服務,其所要面對的競爭對手除了傳統的汽車製造商外,還包含 Uber、Lyft、car2go 等移動服務公司。

    隨著雷達、攝影機等技術的成熟與普及,自動駕駛車輛不再只是電影看到的場景。國際汽車工程學會(SAE International)將自動駕駛分為0-5 級,從第 0 級「無自動化」、第 1 級「基本駕駛輔助」、第 2 級「部分自動化」、第 3 級「有條件的自動駕駛」、第 4 級「高度自動駕駛」、到第 5 級「完全自動駕駛」,總共分為六個等級。 以目前各大車廠的研發進度、各國車輛行駛法規等條件,現階段還是以第 2 級「部分自動化」為主:車輛具有自動駕駛的輔助功能,但是系統的作動仍有其限制,駕駛人還是主要的掌舵者,必須全神貫注。 然隨著科技與技術的發展,未來車輛不再需要透過人為駕駛,100% 完全自動駕駛的車輛將成為發展的終極目標。

    為了開拓財源,許多汽車公司將腦筋動到車輛的配備上。有別於以往將配備區分為標配或選配,未來消費者需要透過付費訂閱才能開通使用特定功能。 換言之,如同每個月必須支付一筆費用才能收看 Netflix 或 Disney+ 等影音平台節目,車主每個月必須支付一定的訂閱費才能開通並使用特定的功能,例如加熱座椅、引擎遠端遙控啟動、Apple CarPlay 及 Android Auto 等配備。 訂閱制能夠為車商帶來獲利,並將這一些獲利投入於新技術的研發與優化升級;這項趨勢已從豪華品牌(如 Audi、BMW、Mercedes-Benz、Porsche)逐漸向下拓展到大眾品牌(如 GM、Toyota、Volkswagen),但是目前的成果仍不如預期。 根據研究,只有 25% 的受訪者願意付費開通車輛功能,願...

    隨著 AR 技術的發展、元宇宙的話題發酵,汽車產業也跟上了這一波潮流。雖然這一項技術仍在萌芽階段,但是 Mercedes-Benz 早在 2018 年為 A-Class 推出業界首見的 AR 抬頭顯示器;這一款抬頭顯示器結合了導航功能,並以實境畫面投射導航資訊,增加駕駛判讀導航的便利性,增添行車安全。 近期瑞士的一間全像投影(holographic) AR 技術公司 WayRay 也發表了一款電動概念車 Holograktor,搭載了各項最新的 AR 技術,號稱是「為元宇宙加上輪子」(metaverse on wheels)。未來如 WayRay 等 AR 技術公司能夠將概念付諸實現,未來新世代移動方式將變得更輕鬆、安全、不無聊。 *本文開放合作夥伴轉載,參考資料:《The Verge》1、...

  3. 2021年2月9日 · 2020 年,保時首款純電跑車 Taycan 成功上市,在全球交車數量高達 20,015 輛,這款電動跑車也在 2020 年底於台灣上市,台灣保時總裁 Mathias Busse 相當看好台灣市場深厚潛力,「我們對嶄新年度的發展也依舊充滿信心。 Taycan:是電動車,更要是保時. 保時是一家百年車廠,並以跑車或超跑聞名,現在除了燃油轎車之外,更切入電動車市場。 2020 年底,保時第一款純電跑車 Taycan 在台灣上市,隨即引發車市與車迷熱烈討論。 在 2017 年來台的 Ralph Uhlmann,是保時 Taycan 在台灣成功上市的重要推手,「我在 2017 年來台時,當時的台灣並不是那麼『電動車友善』。

    • 捷豹汽車1
    • 捷豹汽車2
    • 捷豹汽車3
    • 捷豹汽車4
  4. 2021年12月14日 · 汽車品牌的銷量冠軍是豐田(TOYOTA),緊追其後的是福特(FORD),暫居第三的是本田(Honda)。 最受歡迎的車型依序為:TOYOTA 的 Corolla Cross,繼續以 9.3% 的市場占有率蟬聯主導地位;TOYOTA 的 RAV4 和 Honda 的 CR-V 表現同樣出色,排行第二、三名。

  5. 2021年9月10日 · 分享本文. 在特斯拉的驅動下,電動車成為 21 世紀的新潮流,福特、奧迪、保時等燃油車廠階積極研發電動車款,期望趕上新能源的浪潮。 但早在 1830 年代,人類的第一輛電動車就已經上路了,比最早的燃油車( 賓士一號 ,於 1886 年申請專利)還早了 50 年。 1830 年代:首輛電動車上路. 大約在 1830 年,科學家相繼發明由電力驅動的車輛。 1828 年,匈牙利物理學家 Ányos Jedlik 發明了一種電動機,並製造了由該電動機驅動的小型車輛模型。 在 1832 年到 1839 年間,蘇格蘭發明家 Robert Anderson 開發出一種純電車輛。 蘇格蘭化學家 Robert Davidson 則是在 1837 年發明由電池驅動的電車。

  6. 2021年7月12日 · 今年 1 月,公安部交通管理局發布消息顯示,2020 年中國汽車保有量達 2.81 億輛,而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 492 萬輛,占汽車總量的 1.75%。 在其中,純電動汽車保有量只有 400 萬輛。

  7. 2021年11月5日 · 蘋果 Apple Car、鴻海新電動車,打亮智慧運具革命. 當初那些造手機的、寫程式的科技公司,現在都跑來做車。. 蘋果宣布 Apple Car 2024 年量產、戴姆勒 (Daimler AG)、福斯等傳統車廠也都全力擁抱電動化。. 根據 IEK 研究,2020 年全球汽車電子市場產值合計達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