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 提高體溫、改善陽虛體質,是未來30年對抗超級病毒的最佳解藥! 也是預防甚至是治療各種可怕致命性疾病的關鍵方法

      • 如果一個人體內很寒,當氣溫降低時,若保暖衣物也不夠,熱能不足時免疫力就自然降低。 讓 體內溫度變高,可以視為是體內啟動防禦力的明顯訊號! 人體體溫愈高,啟動免疫防禦的速度就愈快 提高體溫、改善陽虛體質,是未來30年對抗超級病毒的最佳解藥! 也是預防甚至是治療各種可怕致命性疾病的關鍵方法
  1. 其他人也問了

    • 不怕熱。當代推廣排寒的中醫師李璧如在其《病從排寒解》中提出:「越是怕熱的人,其實裡寒越盛」。現代人多數是非常怕熱的,因此每個人家中幾乎都有冷氣機,幾乎沒有人會去懷疑,待在冷氣房會有什麼問題?
    • 不容易上火、中暑。既然排寒的人不怕熱,自然不容易上火或中暑,這還是根源於寒氣入侵身體的過程中,會造成皮膚汗腺出現障礙,這就是一種「感冒傷寒後遺症」。
    • 對寒氣極端敏感。李醫師在其《病從排寒解》書中提出:「陽氣暢旺者,身體受寒必起反應,這是自然的保護機制。」現代人不相信寒氣這件事情,有一個很大的原因是因為現代人的身體,似乎在某種程度是退化了,對於寒氣、經絡、靈體這類現象完全沒感覺。
    • 容易感受到傷寒。延續上面關於對寒氣敏感的現象,認真排寒的人,在過程中總會發現一個很奇怪的現象,就是很容易出現感冒症狀。這種現象就是所謂的「暝眩反應」,在排寒的過程中,體內的寒氣被逼了出來,對於新出現的寒氣也會特別敏感。
  2. 2020年11月23日 · 寒的基礎從保暖開始溫就能啟動排寒。 穿多非怕冷,穿暖只是保溫而已, 保暖本身就是一味藥,穿到微熱才有藥效。 只要一開始保暖,身體能量上來,自然就啟動排寒,開始清除廢物 。 日常把保暖防寒做到極致的人,不厭其煩地把自己包裹密實,寧可經常穿暖發熱而微汗,也不招惹新寒氣。 延伸閱讀: 寒氣入侵會致病! 中醫師傳授:保暖排寒3良方+3食療. 排寒族的觀念是,身體變好,所以耐熱;大眾觀念是身體好,不怕吹冷氣;排寒的原則是多一件,大眾是少一件。 要當排寒族就不能怕特立獨行,大人小孩隨身攜帶保暖衣物,包括厚薄不等的連帽外套,甚至厚布帽,這是保護自己的基本動作。 泡腳:天天泡腳發汗、排寒氣. 泡腳又稱「足浴」,水溫約略高於體溫為宜。 若水溫太高,除了可能燙傷,也容易破壞皮膚角質,造成腿腳皮膚乾裂。

  3. 2024年1月15日 · 如果從經絡來理解需要「排寒」的人,身體最大的特質就是體內的少陽經 (三焦經、膽經)與陽明經 (大腸經與胃經)能量相對低下,經絡氣血不足。 除非是體內非常的人,才會這4條經絡一年四季都一起出現虛症,不然絕大多數人的就會看到膽經或胃經虛證。 性體質的人,膽經與胃經長年虛證. 簡單說, 只要你經常觀察自己的經絡,常常看到膽經或胃經出現虛證,你就需要排寒,所以這個判斷方法是非常簡單的。 然而,一定比例的人,因為三焦經與大腸經出現虛證,結合手三陰經虛證,所以會出現「上虛下實」,膽經或胃經出現實證,這樣的人也需要排寒。 驗證排寒成功也很容易,當一個人排寒成功之後,除非是最寒冷的冬季,膽經與胃經並不會常常出現虛證。 3.排寒要吃中藥嗎?

    • 少吃寒性食物。如果有以上體寒症狀的人,中醫師建議日常飲食盡量減少攝取比較寒性的食物,尤其是生冷的東西像是生魚片、冰品等;另外女生比較容易忽略的就是水果的部分,比如說像是夏天常見的西瓜、火龍果等瓜類,也比較容易造成身體寒。
    • 多做核心運動。寒性體質的人建議可以多做運動,不要久坐、不要吃太燥熱的東西,在日常加入鍛鍊核心肌群的運動或是有氧運動,都可以幫助身體增加熱能與血液循環。
    • 脾胃寒多吃「白飯、乾薑」養胃。寒氣如果出現在「脾胃」,也有可能出現胃食道逆流、容易脹氣、消化不良與容易打嗝等症狀。因此建議這類脾胃比較虛寒的人,每天挑個一餐或兩餐多吃一些 白米飯,因為其實米飯在中醫是一個養胃的食物,或是用 乾薑泡黑糖薑茶、入菜、入湯 都可以,脾胃的狀況也會比較改善。
    • 下腹冷多吃「黑豆、黑芝麻、山藥、枸杞」下腹冷可以分為兩種類型,第一種是「腎虛」、第二種則是「子宮跟骨盆比較寒」。腎虛的人容易有像是頻尿、腰痠,或是腳沒力的狀況;子宮跟骨盆比較寒容易影響到女生的生殖系統與月經系統,所以容易有月經失調、月經比較多血塊與經痛這些狀況。
  4. 2019年9月20日 · 本文提出的33種症狀與相關數據圖表,任何人都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輕易地加以驗證,證明寒氣理論與養生的重要關聯性,排寒養生勢在必行! 寒氣造就體內陽氣不足(陽虛),進而形成疾病

  5. 2020年12月8日 · 排寒保暖的食養並非一味只吃溫熱性食物,還得視天時地候個人狀況取得身體的最佳動態平衡。 外界對排寒族常有諸多誤解,其一,就是以為我們只用發汗解表藥,只吃熱性的花椒、生薑、咖哩、肉桂、胡椒等,完全曲解並窄化排寒保暖的意涵。 我們不只提拉體氣,最重要的是維持身心的平衡態;只要是身心當下需要的,都能有助啟動排寒反應,何須過用熱補? 食養以平衡為標的 飲食三原則. 華人喜歡勸食,容易在人情之前失了分寸,或是體氣不足、情緒低落時,不易把持節度,口體之養就容易出狀況。 基本上,飲食有三大原則: 1. 飲食有節:適當時機吃適當食物,分量也有所節制。 2. 飲食忌偏:日常以平性飲食為好,除非體質偏性大,必須以食材的偏性來矯正此偏性。 例如,平素過食冰冷寒涼,宜以溫熱或發散性食材來矯正體質的偏性,以此調理。

  6. 2020年3月27日 · 郭祐睿中醫師表示,一直以來「排寒」是許多養生保健課程或理論常提到論點,熱源能夠擴張血管、促進血液循環,也可以提高免疫力跟代謝力;過於寒涼的體質,肌肉沒辦法放鬆,身體也會因為慢性發炎反應導致水腫,自律神經過亢奮,產生荷爾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