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我们是全台湾唯一屈姓人家集中的聚落,台湾姓屈的大多数是从我们这里走出去的。 ”目前屈家村最年长的就是83岁的屈国老人,他被村里人尊称为“长老”。 屈国不会讲“国语”,他出嫁的孙女宜榛赶回来给记者当“翻译”,“阿公说不知道哪一辈从什么地方来的台湾,祖坟上的碑写的是来自福建晋江,长辈们的记忆只上推到日据时代,再往前兵荒马乱,家谱也丢了。 没有家谱,屈家村仍尊屈原为自己的祖先。 台湾民间信仰众多,宝廍里有一座泰和宫,供奉“三府王爷”,成为附近的信仰中心。 屈家村人把一尊30厘米高的屈原像“挤”进宫中供奉,时至今日,不少当地人已称泰和宫为“屈原庙”。 两岸深入交流后,屈家村的消息被屈原故里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得知,秭归复制了一尊屈原祠的铜像送给屈家村。

  2. 尾洞是典型的消水洞,也是个裂缝型洞穴,具有溶蚀能力的水流,后段溶蚀岩石扩大其原始空间,并且最后地下河水流具有流动性,具有物质与能量输入输出的持续性活动,是一个很年轻有活力的中型洞穴。

  3. 位于大兴安岭北部的嘎仙洞,石壁上有鲜卑后人刻的共201字的祭祖文,内容与历史记载相吻合,”他说,“后来,我们又和宁夏、河南等地的源姓取得联系,经过研究,可以印证我们霄乡村源氏就是鲜卑族后裔。 现居霄乡村的源氏共有六坊,分别是北门坊、礼奎坊、东门坊、高第坊、水边里坊和甫兴里坊,约千余人,分散在香港及海外的源氏后人约2000余人。 霄乡村曾经显赫一时. 据史料记载,受唐代祖先的影响,源氏族人后来多经商而很少为官。 而鹤山霄乡村源氏的发展历史也印证了这一点。 源志雄告诉记者,据他了解,霄乡村源氏会做生意的人很多,但很少人去做官。 “在过去,可以说家家做生意,”他说,“霄乡村虽然是一个乡村,但在历史上,这里却是一个商贸交易地,村里家家都很富有。

  4. 新村遗址发掘面积8000平方米,是迄今我国发掘面积最大的沙丘遗址。 魏峻指出,此次以聚落考古的方法对新石器时代濒海居址进行大规模揭露,基本搞清了遗址的性质、居住的方式和经济形态,为深化珠三角地区文明化进程的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 遗址甄别出了一种全新的考古学文化类型,被认为对于完善珠三角地区的考古文化编年和谱系具有重要意义。 这一新石器时代的遗存,是以咸头岭为代表的彩陶之后和以古椰遗址为代表一类遗存之前,存在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一种新的考古学文化遗存。 这类以夹砂绳纹釜、圜底钵和灰白陶圈足罐、圈足盘等为典型器物的遗存年代约为距今4500年~5300年,在彩陶遗存和几何印纹陶遗存间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

  5. 从史料中得出的这个结论让杨站长更加疑惑。. 他周围的铁路工人以及他自己都只知道隧道中有一口竖井,而且这都是亲自探访后得出的结论。. 如果另一口井在施工结束后被填充或者封闭,起码也会留下一些痕迹,可现在连一点儿痕迹都找不到。. 而小学课本中 ...

  6. 绝大多数家庭都住在窑洞里,冬暖夏凉。站在几百米长的陈炉街道上,你能将整个小镇一眼打尽。依坡而筑的窑洞,层层叠叠,一家人的院子,绝对就是另一家的洞顶;站在上面,下面窑洞人家的活动看得清清楚楚。

  7. 这座大祠堂占地近2000平方米,是三进院落式“镬耳”封火山墙、硬山顶建筑。 一进大门是东西对称的两列庑廊,拾阶而上,中堂里排列着古朴的桌椅,再往后是供奉始祖至七世先祖灵牌的后堂,由前座至后座的梁架上均有造工精细的雕刻。 后堂之后还有一个小花园,里面种植着数株从黄氏故乡浙江龙游移植而来的桂花。 “别看大宗祠现在这样完整,成了省级文保单位,它曾经还是‘危房’。 ”年逾七十的黄汉威老人告诉记者,解放后,黄氏大宗祠一度成为平地乡政府办公场所,被当作会场、茶楼、仓库等使用。 西面的庑廊被完全拆毁,祠堂内的梁柱除了承重柱都被抽走,石狮子也被损坏,后花园更是建了商铺当作市场的一部分。 黄氏大宗祠的修葺始于1994年,足迹走遍内地、香港等地的黄氏族人为此奔走筹集经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