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林鈺雄 - 報導者 The Reporter. 台灣大學法律學院教授,慕尼黑大學法學博士。 熱愛法律、文學與戶外活動。 教了很多年法律,寫了幾百篇論文,讀了上萬則判決,發現最有趣的可能還是人性。 所有文章(0) 深度調查報導,需要您的支持! 深度調查報導必須投入優秀記者、足夠時間與大量資源⋯⋯我們需要細水長流的小額贊助,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竭誠歡迎認同《報導者》理念的朋友贊助支持我們! 贊助我們. 台灣第一個由公益基金會成立的網路媒體,致力於公共領域調查報導,打造多元進步的媒體環境。 台灣大學法律學院教授,慕尼黑大學法學博士。 熱愛法律、文學與戶外活動。 教了很多年法律,寫了幾百篇論文,讀了上萬則判決,發現最有趣的可能還是人性。

  2. 法醫. 已導致2人死亡、4重傷的台北「寶林茶室中毒案」,令全台人民過去一個多星期陷入食安恐慌。. 上週四3月28日晚上8點半,衛福部次長王必勝緊急 召開記者會 ,宣布從第一名死者體內首度驗出劇毒「邦克列酸」(Bongkrekic acid,原譯「米酵菌酸」)後,迄今 ...

  3. 2017年6月18日 · 1986年9月8日第136期的《自由時代》雜誌,刊登一篇來自澎湖的消息。. 韋恩颱風來襲期間,有艘運兵艦沈了,漁民撈到幾具屍體。. 軍方否認此事,並且執意興訟。. 那時鄭南榕正因違反《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一案坐牢,葉菊蘭女士掛名發行人,我代理 ...

  4. 日本. 國民法官. 獄政司法. 2023/8/3. 文字. 張子午. 攝影. 楊子磊 鄭宇辰. 設計. 黃禹禛. 共同採訪/曹馥年;核稿/方德琳;責任編輯/陳思樺、黃鈺婷. 時事. 司法. 日本. 國民法官. 從 7月21日全國首件國民法官案件 於新北地方法院做成判決後,已陸續有不同的個案在 台北地方法院(7月28日宣判) 、 基隆地方法院(8月4日下午宣判) 展開,過往離一般大眾生活經驗遙遠的法庭活動,也透過大幅的報導與公開程序完整呈現出來。 在案情與判決結果之外,對於法律人──尤其是站在被告角度的律師而言,卻明顯看到檢辯雙方在新制度中資源與力量的不對等。 法庭上「審檢辯」缺一不可的三角平衡中,《報導者》試圖探問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這樣的局面?

  5. 走過數十年的高峰與低谷雲門舞集已成為台灣的文化象徵與集體記憶創辦人藝術總監林懷民明年2019退休前夕接受報導者專訪首度道出隱藏在心中多年與暗潮洶湧的歷史之河交會的家族記憶困惑與解答。. 「最後比較安靜了,焦慮要有體力 ...

    • 林家鈺1
    • 林家鈺2
    • 林家鈺3
    • 林家鈺4
    • 林家鈺5
  6. 2017年6月27日 · 林夏如14歲從台灣到美國當了留學生哈佛畢業後在華爾街工作一年24歲時她隻身到香港打拼在這裡她成了投資銀行界最年輕的亞洲合夥人是阿里巴巴新浪先期的重要投資者目前任教於香港與美國的大學。 原本只想在香港工作、當個過客的她,卻意外在香港生活了25年。 她有豐富的國際經驗。 在投資銀行時期,她經歷香港1997年回歸前後十多年,見著港人摩拳擦掌進攻大中國的壯志,目睹2003年因 《更緊密經貿關係》(CEPA) 香港一味的中國熱;近年她在香港中文大學教書,更強烈感受到這塊土地快速的大陸化,年輕人一輩子供不起房而有著滿腹悲憤。 她說只有了解這些,才能理解「港獨」興起背後的心理與社會因素。 48歲的她在訪談中多次強調:「我是台灣人,我也是香港人!

  7. 高英傑把這篇珍貴的文章翻譯成中文,令人看到在當時1930年代殖民地下,有別於原住民普遍是被研究、詮釋與控制的「客體」,矢多一生罕見地從族群內部的觀點出發,以「主體」的視角,替缺乏文字紀錄的族人留下集體記憶。 他同時也成為外來者與部落的中介及引路人,開啟不同文化間的理解與交流,從深山與整個世界接軌。 1927年,矢多一生以一個多月的時間陪同俄國語言學者 聶甫斯基 (N. A. Nevsky)到部落進行田野工作,傳授鄒語並採集民間傳說,合作編寫《鄒族語典》;1943年,他則協助民族音樂學者 黑澤隆朝 進行鄒族音樂的採集、研究與錄音工作,帶領族人至台中放送局並陪同練習錄音曲目。 而在面對殖民統治者與部落內部的秩序規範時,更時常在內外雙重的壓力中,勇於走出自己的路。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