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 Image courtesy of nature.com

      圖片: nature.com

      • 梅克爾氏憩室 梅克爾氏憩室(Meckel's diverticulum) 是 先天性 真性憩室 ,在出生時即存在於 小腸 ,為卵黃管(omphalomesenteric duct,或稱vitelline duct 或 yolk stalk)的 殘留 物,呈現為小腸的輕微凸出。 它是最常見的 胃腸道 畸形,總人口約2%有之, 男性較常出現症狀。
      zh.wikipedia.org/zh-tw/梅克爾氏憩室
  1. 其他人也問了

  2. 梅克爾憩室檢查. (Meckel’s Diverticulum ) 說明書. 一、核醫腸胃道出血掃描的目的: 評估是否有邁克氏憩室,該疾病 20% 發現有異位性胃黏膜, 80% 無法發現異位性胃黏膜,乃利用放射性同位素鎝 - 過塔酸鹽 (Tc-99m Pertechnetate) 在胃黏膜攝取之特性,藉由伽瑪攝影儀來擷取影像。 二、檢查方式及注意事項: 若您有懷孕的可能或在48小時內曾接受過鋇劑放射線照影,可能暫時不宜進行此項掃描,請先告知我們。 檢查前需停用常規藥物與禁食6~8小時以上。 若年紀較小之小孩,可能需要搭配檢查時間給予鎮定劑,以利檢查進行順利。

  3. 梅克爾氏憩室(Meckel's diverticulum) 是 先天性 真性憩室 ,在出生時即存在於 小腸 ,為卵黃管(omphalomesenteric duct,或稱vitelline duct 或 yolk stalk)的 殘留 物,呈現為小腸的輕微凸出。. 它是最常見的 胃腸道 畸形,總人口約2%有之, [1] 男性較常出現症狀 ...

  4. 梅克爾憩室 (Meckel's diverticulum) 首先由德國解剖學家Johan Friedrich Meckel 於1809年所提出,為先天性胃腸道畸形中最常見的一種疾病,其成因為胚胎發育途中卵黃管退化不全所導致 (embryonic vestigial remnant)。 在人類胚胎時期,臍腸管 (omphalo-mesenteric canal 或稱vitelline duct) 為連接卵黃囊 (yolk sac) 以及中腸腔 (midgut lumen) 之通道,正常該通道於胚胎發育第六周到第十周之間會慢慢變成纖維韌帶,稱之為臍腸韌帶 (omphalo-mesenteric ligament),而後慢慢退化不見。 若未成功閉合,則可能導致梅克爾憩室的出現。

  5. 2 天前 · 一名11歲男童某天因腹痛難耐,並解出大量血便,家人送往急診治療,原以為是食物中毒或消化不良導致,經過電腦斷層、胃鏡和大腸鏡等檢查,仍找不到原因。後續透過膠囊內視鏡發現,患者在遠端迴腸處發現梅克爾憩室。醫師說明,這是一種常見的先天性胃腸道畸形,若兒童或青少年出現3情況 ...

  6. 梅克爾憩室介紹. 原因. (一)發病原因. 在胚胎早期,正常胚胎發育第2周卵黃囊頂部之內胚層細胞群卷入胚體,構成原始消化管,頭端稱前腸,尾端稱後腸,中間段稱中腸。 中腸與卵黃囊相通,在其相連中間有一交通管道,稱之為卵黃管或臍腸管。 在胚胎正常發育情況下,第6~8周卵黃管開始自行閉塞纖維化,以後逐漸萎縮形成一連接臍與中腸的纖維索帶,並逐漸從臍端開始吸收退化,最後完全消失。 如果在卵黃管吸收退化過程中發生障礙,即卵黃管吸收退化不全或不退化,就會產生各種類型的卵黃管殘留異常,如臍瘺、臍竇、臍茸、卵黃管囊腫及回腸遠端憩室,當卵黃管的臍端已吸收退化,而腸端卵黃管殘留未閉合時,則形成麥克爾憩室。 (二)發病機制.

  7. 2019年7月19日 · 梅克爾憩室診斷主要靠梅克爾核醫掃描檢查,顯示異位性胃黏膜組織,若出現臨床症狀,以手術切除為主要治療方式。 梅克爾憩室或其併發症因早期症狀不典型,臨床上易與腸胃炎混淆。

  8. 梅克爾憩室診斷主要靠梅克爾核醫掃描檢查,顯示異位性胃黏膜組織,若出現臨床症狀,以手術切除為主要治療方式。 梅克爾憩室或其併發症因早期症狀不典型,臨床上易與腸胃炎混淆。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