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淡水區 ( 臺灣話 : Tām-tsuí-khu ),舊稱「滬尾」,得名自 淡水河 ,前身「淡水鎮」,位於 臺灣 新北市 西北部,淡水河下游北岸,北與東北鄰 三芝區 ,西北濱 臺灣海峽 ,西南隔淡水河與 八里區 為界,東南鄰 臺北市 北投區 。. 在歷史上曾為 西班牙 登陸 ...

  2. Hō͘-bé. - 臺語 羅馬字拼音. Hōo-bé / Hōo-bué. 淡水區 ( 臺灣話 : Tām-tsuí-khu ),舊稱「滬尾」,得名自 淡水河 ,前身「淡水鎮」,位於 臺灣 新北市 西北部,淡水河下游北岸,北與東北鄰 三芝區 ,西北濱 臺灣海峽 ,西南隔淡水河與 八里區 為界,東南鄰 臺 ...

  3. 淡水區 ( 臺灣話 : Tām-tsuí-khu ),舊稱「滬尾」,得名自 淡水河 ,前身「淡水鎮」,位於 臺灣 新北市 西北部,淡水河下游北岸,北與東北鄰 三芝區 ,西北濱 臺灣海峽 ,西南隔淡水河與 八里區 為界,東南鄰 臺北市 北投區 。. 在歷史上曾為 西班牙 登陸 ...

  4. 2023年7月22日 · — 作者: 淡水人. 分類: 旅遊. 淡水Tamsui又譯作Tanshui, Danshui),自古以來就是臺灣島歷史發展的重要人文地區,近代更成為臺灣島對外貿易和國際關係的重要港口。 最早的人文活動信史紀錄甚至可追溯至古中國的三國時期有東吳船隻往來淡水八里等地替當時還處於石器時代的南島語族帶來文明的開端。 淡水這個名稱是由漢人引入的,從16世紀中葉開始,臺灣島北部的名稱漸漸從「小琉球」轉變為「雞籠」和「淡水」。 根據陳宗仁的考證,「淡水」一詞與鹹水湖形成對比,鹹水湖的水是可以飲用的,所以當時中國的船隻在航行各地時需要補充淡水,「淡水」這個地名的意思是可以停留並補充淡水的地方。

  5. 今日的 淡水 (行政區劃: 新北市淡水區 )是個擁有400年歷史的城鎮,位於臺北盆地的西北方,環繞於 大屯山 與 淡水河 之間。 史前大屯火山噴發,熔岩向四周流下,在淡水境內像張開的虎爪五指,形成一條條低處的餘坡,俗稱「 五虎崗 」。 因此淡水兼具山城與河港特色,景緻優雅,人文薈萃。 加上歷史悠久,直到今天,依然保留著許多彌足珍貴的文化遺跡,依據 淡水區公所 資料,目前認列為古蹟保存者就有23處之多。 隨著都市發展至今,目前行政區域共分為42個里,總面積為70.65平方公里,依據新北市民政局截至 2022年 4月之資料,設籍人口數為184,660人。

  6. 2020年10月21日 · 地址: 新北市淡水區中正路272號旁 免費參觀 陳澄波戶外美術館位於淡水禮拜堂前的藝術穿堂上展示臺灣第一西畫家陳澄波(1895-1947) 所創作的十二幅淡水風景畫,詳細介紹遺留在畫作中的時空背景與故事,可探尋淡水舊時的歷史風情 淡水禮拜堂

  7. 2023年6月14日 · 小. 認識淡水. 淡水是個擁有400年歷史城鎮古時候叫滬尾」,今天稱淡水乃是因淡水河而來。 清領時期,由於淡水位於淡水河出海口,因而成為北部船舶往來重要的港口,進而帶動淡水的繁榮與發展。 數百年來,淡水接納一波波洶湧澎湃的歷史風潮,演繹一齣齣撼人心魄的歷史事件,這些富有傳奇色彩的故事,直到今天,依然保留著彌足珍貴的痕跡;以今日淡水而言,目前認列為古蹟保存近30餘處 (有興趣的民眾,可參考『新北市立淡水古蹟博物館網站』),散落在淡水的老街古巷、山野平疇,等待著我們去探尋、解讀、及體悟。

  8. www.wikiwand.com › zh-tw › 淡水區淡水區 - Wikiwand

    淡水區 ( 臺灣話 : Tām-tsuí-khu ),舊稱「滬尾」,後稱「淡水」,得名自 淡水河 ,前身「淡水鎮」,位於 臺灣 新北市 西北部,淡水河下游北岸,北與東北鄰 三芝區 ,西北濱 臺灣海峽 ,西南隔淡水河與 八里區 為界,東南鄰 臺北市 北投區 。 在歷史上曾為 西班牙 登陸臺灣,並在 臺灣北部 建立海上貿易中繼基地的起點。 Quick Facts 淡水區Tamsui District 舊稱:淡水 [1]、澹水、滬尾, 國家 ... Close. Quick Facts 漢語, 郵政式拼音 ... Close. 早期淡水區因港口而發展興盛,市街區一帶設有許多具有歷史文化意義之廟宇。

  9. 新北市淡水區,為行政區劃分,其前身為 淡水鎮 ,在臺北縣升格為新北市後,改為 淡水區 ,也被簡稱為 淡水 ,是個擁有400年歷史的城鎮。 淡水區古時候叫「 滬尾 」,今天稱淡水乃是因 淡水河 而來。 遠在中國清朝時期, 淡水 由於位於 淡水河 出海口,而成為北部船舶往來重要的港口,進而帶動 淡水 的繁榮與發展。 淡水區 位於臺北盆地的西北方,山( 大屯山 )河( 淡水河 )環繞,兼具山城與河港特色,景緻優雅,人文薈萃;隨著都市發展至今,依據戶政事務所資料於104年5月設籍人口數突破16萬人; 淡水區 內目前擁有5所大學、3所高中職、4所國民中學、15所國民小學。 基本資訊 [ 編輯] 區長:巫宗仁. 總面積:70.65平方公里. 行政區劃分: 42里. 694鄰. 郵遞區號:251.

  10. 淡水縣 為 臺灣清治時期 在臺灣所設置的縣之一,由 淡水廳 演變而來。 此行政區劃名稱持續至1895年臺灣被割讓給日本, 臺灣總督府 將臺北府淡水縣改為臺北縣 淡水支廳 為止。 所轄範圍約為今 臺北市 及 新北市 、 桃園市 部分區域。 沿革 [ 編輯] 光緒 元年十二月二十日(1876年1月16日)新設 臺北府 之際,將原隸屬 臺灣府 之 淡水廳 分成「淡水縣」、「新竹縣」,兩者以土牛溝為界,而淡水縣為府治所在 [1] 。 但至光緒五年(1879)才正式設官治理,1893年人口達408,000人。 光緒四年,臺北新設府治, 淡水廳 同知 裁缺。 光緒五年閏三月,淡新分治,析淡水廳之地為淡水、新竹兩縣。 淡水縣縣治設於台北,原設 艋舺縣丞 裁撤,改為 台北府經歷 兼管司獄事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