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特色. 净土宗透過 唸誦佛號 ,得以往生西方淨土。 因为用个人的力量今生获得 解脱 非常困难,但若通过日常念佛的修行,获得佛力的接引、救援,可以藉著阿彌陀佛的慈悲願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到了极乐世界後马上就可以 獲得正等正覺 ,極樂世界沒有 三惡道 ,所以往生的 眾生 不會淪入 地獄 、 餓鬼 與 畜生 [2] ,且能親聽 西方三聖 ,也就是 阿彌陀佛 、 觀世音菩薩 及 大勢至菩薩 的說法,證得 無生忍 (此處為成佛之代稱,何以故,因彌陀是彼極樂世界之本尊、地主,故無有現佛相於海會者也) [3] [4] 。 由於淨土宗能夠三根普被(三根即指上、中、下根性的人;普被的意思就是普遍被收攝 、收起來、吸取和接收),而且容易修習,所以弘揚淨土宗的大德都將之判別為「 易行道 」。

  2. 2024年3月9日 · 雖然在中國最早譯出的淨土經典是般舟三昧經》,但是它並不是淨土宗的核心經典淨土宗最重視的經典稱為淨土三經是淨土宗的根本經包括佛說阿彌陀經》、《觀無量壽佛經無量壽經》。

  3. 其他人也問了

  4. 淨土五經一論 是 漢傳佛教 淨土宗 修行 主要根據的 經典 ,起初為三經一論:. 淨土三經 即為三部 阿彌陀佛 經典的合稱:. 《 佛說阿彌陀經 》——亦稱《小阿彌陀經》;. 《 觀無量壽佛經 》——亦稱《觀阿彌陀經》,簡稱《觀經》;. 《 無量壽經 》——亦稱 ...

  5. 說明. 「淨土宗經典分類的頁面. 此分類包含以下 9 個頁面,共 9 個。 佛說阿彌陀經通贊疏.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 太上感應篇. 淨土五經一論. 淨土十疑論. 無量壽經優波提舍. 華嚴念佛三昧無盡燈. 西方要決釋疑通規. 部类五经. 分類 : . 佛教各宗派經典. 淨土宗.

    • 淨土概念
    • 淨土列表
    • 參考

    簡單來說,佛法的基本命題是「有漏皆苦」,我們希望下次不要再像現在這樣轉世了,或至少轉往「好一點」的地方。我們活在這個娑婆世界,基於社會的各種規範與倫理,往往無法全心投入佛法的修行中;但是在這些好一點的地方,因為外在環境、內在社會結構的關係,居民能夠更容易全心投入佛法修行中,那裡的生活型態能讓人更容易走向「不再轉世」這個終點。這樣的「好一點的地方」,就叫做「淨土」。 淨土修持屬於大乘佛法,在南傳的上座佛教無此修持傳統。以為修持淨土是小乘佛法,只源出於未通達淨土修持法門的發心。大乘修持者的發心,是為求無上佛境而利益眾生。修持淨土的人,知道六道中煩惱極多,不利於修持,所以發願往生淨土之中,以期精進修持直至成佛。淨土並非大乘修持之最終目的,而只是像個中途站一樣。在淨土中,修持者可以直接地依佛陀學法,...

    大乘佛教認為,由於眾生無量、佛菩薩無量,所以淨土也遍布於十方三世,接引不同根性的眾生。在佛教中較常被提及的淨土如下: 1. 密嚴世界或蓮華藏世界:毗盧遮那佛身語意三密所莊嚴,為如來所依止之真如法性自受用之淨土。 2. 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佛土。這個淨土也就是觀音的普陀淨土。 3. 兜率內院(又稱兜率淨土):彌勒菩薩成佛前說法的地方,位於欲界天兜率陀天的內院。 4. 淨琉璃世界:藥師佛的佛土。 5. 妙喜世界:阿閦佛的佛土。 6. 娑婆世界:未來彌勒菩薩下生人間娑婆世界成佛普渡教化眾生,娑婆世界亦從穢土轉化為淨土,即所謂「人間淨土」的觀念。

    黃啟江:〈淨土決疑論——宋代彌陀淨土的信仰與辯議〉。
    黃啟江:〈彌陀淨土的追尋-北宋「往生西方」著作的探討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賴賢宗:〈淨土信仰論之研究:世親、曇鸞與親鸞之迴向思想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陸揚:〈論《維摩詰經》和淨土思想在中國中古社會之關係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6. 漢傳佛教宗派 ,是對 佛教 傳入 漢地 後經 本土化過程 ,演變成對教義、經典及儀軌不同解釋定義而形成主要幾個宗派,普遍說法共有十宗。. 漢傳佛教發展到 隋 唐 時期,佛教已進入鼎盛時期,主要宗派也於此時形成,並得以發展壯大。. 漢傳佛教十宗 ...

  7. 序言. 龍樹菩薩. 天親菩薩. 曇鸞大師. 道綽大師. 善導大師. 法然大師. 親鸞大師. 淨土宗祖師 ,描述 大乘佛教 淨土崇拜 、 漢傳佛教 淨土宗 及其海外衍生宗派的幾位祖師。 浙江 天台 僧在《樂邦文類》卷第三中立淨土六祖, 慧遠 、 善導 、 法照 、 少康 、 省常 、 宗賾 六人。 其後 宗曉 弟子志磐在《佛祖統紀》中改立慧遠、善導、 承遠 、法照、少康、 延壽 、省常為七人。 清代 悟開 在《蓮宗正傳》中增推 蕅益 、 省庵 、 徹悟 。 民國 印光 在《淨宗十二祖贊》中又改推 截流 為十祖。 印光往生以後,其門人又推其為十三祖。 這就是現在中國佛教界通行的「淨土十三祖」說。 祖師者始也,始立法為人之師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