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1. 澎湖縣 瓦硐張百萬故居 相關

    廣告
  2. 過去一個月已有 超過 100 萬 位使用者造訪過 agoda.com

    立即預訂可慳更多,Agoda®一直保證最低價! 我們全天候為你提供協助,出走都唔會注定一人! ...

    • 高雄

      超值酒店,神秘優惠

      先訂後付,節省更多!

    • 折扣優惠

      計劃緊下次旅程?

      我們為你提供最抵優惠!

搜尋結果

  1. 2024年3月2日 · 三天兩夜的澎湖花火節旅行,攝影者跟團走馬看花式的聽、看澎湖的今昔故事,這些缺少在地凝視的照片,重新建造出一個人為搭起的,最為粗淺、外在的風景明信片。

    • 眾多身分他只認「Pulima」
    • 族人與他之間的那道傷疤
    • 最邊緣的末梢其實最有利

    彷彿這些身分都還不夠。另一種年表上,26年前,他是「山胞十大傑出青年」、「台灣省山胞專業人才」,26年間,「山胞」慢慢變成「原住民」,直到12月5日,國家文藝獎宣布,不見原住民三字,他是「藝術家」,撒古流。 「排灣族根本沒有藝術家這個字,只有『Pulima』(多手),也沒有藝術品,只有『Lalang』 (美的事物)」,撒古流解釋,巴瓦瓦隆家族,在部落裡的分工是「Malang」,是「美的釋放」,一家子從曾祖父到撒古流的兒子,雕刻、繪畫、紀錄片等,他們都是美的釋放者。 「你看石頭是石頭、木頭是木頭,我們是看到它們的靈魂,從石頭雕刻出一隻豬、一隻鹿、一個獵人,那就是(美的)釋放。」撒古流於是說,人們口中的他的「藝術」,其實就是生活,從生活裡頭釋放出美,「(我們)不是承載單一藝術的人,承載的是人、生...

    危機與轉機,在2009年八八風災,一起降臨達瓦蘭。 當時,作為重災區之一的達瓦蘭,面臨遷村的命運。對部落的人來說,這場走山,是民國60年來政府不斷開放部落周遭砍伐林木資源的結果,要重新開始,他們試著不再重蹈覆轍。族人全體投票支持撒古流,擔任重建委員會的總召集人。 第一次,「部落為教室」的理念,終於可以在家鄉實現。撒古流立刻做出了新家園的模型,包括穿山甲造型的集會所、民族學校,以及整個部落以石板蓋成的建築,「如果實現的話,就是現在每個人都在講的綠建築了。」當時的規劃,從建築材料的採集符合生態承載量,且建築居住舒適、低耗能,都是依著山上資源有限的條件而設計,最重要的是,在重建的過程中,「部落的人會重新了解自己的土地、文化,會有向心力,也會重新學會傳統禮讓我們生存的技能,這樣不是很好嗎?」 那模型...

    20年前,他出版《部落有教室》,倡導菁英回鄉、成為原鄉動力,2009年八八風災,他錯失實踐理論、重建部落的機會,2015年底,在部落走進永久屋4年之後,他推出「末梢枝葉特展」。 「樹梢,是日出太陽最早曬到的地方,是日落最後照到的地方,是強壯的千年老鷹最理想築巢的地方,也是小老鷹起飛的地方,是夜間星空降落露珠最豐盛的地方,也是清晨蝴蝶採露珠最豐盛的地方。」撒古流解釋。 「原住民族,末梢民族。」他停了幾秒,「樹的邊緣,就像現在原住民在社會的邊緣,但這邊緣不是不好的地方,其實是很多有利的位置,尤其對人類來說,原鄉有很多有利的條件,綠建築、慢活、環保,原住民最多這種知識,那是人類最優等的位置,我們過去用悲哀方式來說原住民的邊緣位置,而忽略了我們其實擁有最好的。」 從《部落有教室》到「末梢枝葉」,是從...

  2. 2017年11月10日 · 澎湖人要什麼?」7年前反賭方在公投結束後,拋出了自己對於未來的質問;7年後,澎湖人用2萬6598張選票投下答案。但拒絕博弈後,澎湖的觀光就沒有問題了嗎?

  3. 莫拉克颱風(後稱 「八八風災」 )帶走小林村400多條人命,倖存者除了得面對家人離世的痛苦,也面臨文化失傳困境。. 他們抱著「不能再失去」的心情,在絕境之中,重新靜下來思考自己從何而來,大武壠族年輕人紛紛回鄉,復興原生植物、傳統祭祀文化 ...

  4. 2017年3月27日 · 今年2月14日,行政院原民會公布了《原住民族土地劃設辦法》。 乍看之下,原住民有了主張土地權利的管道,實際上,其中關於「傳統領域」的劃設規則仍然排除了「私有地」,讓許多原住民無法接受,從2月23日起露宿總統府前表達抗議,至今已超過月餘。 原住民族與漢人的土地觀並不一樣,「傳統領域」的概念不是「所有權」。 今天若有一塊民眾或財團的私有土地被劃入原住民傳統領域,它的所有權不會改變。 凱道上的原住民團體所訴求的僅是,當傳統領域要進行商業性的大規模開發時,例如興建大飯店或開採礦產,需徵求部落的知情同意。

    • 澎湖縣 瓦硐張百萬故居1
    • 澎湖縣 瓦硐張百萬故居2
    • 澎湖縣 瓦硐張百萬故居3
    • 澎湖縣 瓦硐張百萬故居4
    • 澎湖縣 瓦硐張百萬故居5
  5. 2022年6月18日 · 三天兩夜的澎湖花火節旅行,攝影者跟團走馬看花式的聽、看澎湖的今昔故事,這些缺少在地凝視的照片,重新建造出一個人為搭起的,最為粗淺、外在的風景明信片。

  6. 2017年5月19日 · 陳藹文/老人島、老人書. 在澎湖居住,對什麼書會特別有感呢?. 當《人生百年──七十五位百歲男女的溫柔故事》這樣的書來到我面前的時候,我興奮地對另一間書店七美鶵鳥的老闆說:你們也出一本澎湖的人生百年吧!. 因為澎湖真的有很多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