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10月18日 · 走入優秀和多元競爭力的背光──被頂大魔咒困住的年輕人們. 擁有高學業成就的年輕人,看似一帆風順、光鮮亮麗,與情緒困擾絕緣,但在社會期待的強光照射下,他們連躲藏療傷的陰影處都難尋覓。. (攝影/陳曉威). 一群學業成就上有著好表現 ...

    • 生活在別處的我1
    • 生活在別處的我2
    • 生活在別處的我3
    • 生活在別處的我4
    • 生活在別處的我5
  2. 2024年3月24日 · 你一虛榮的話,它就沒有了──專訪從《詩》走入日常生活,抵抗隨波逐流的許鞍華. 年過70,許鞍華終於以紀錄片《詩》完成了將詩搬上大銀幕的夢想。. (攝影/林彥廷). 2024/3/24. 共同採訪、核稿/李雪莉;責任編輯/張詩芸. 2024/3/24. 共同採訪、核稿 ...

  3. 2017年10月31日 · 失去家人照料小傑,來到一所專門留容國中中輟生學校,這裡他遭遇到與他生命經歷一樣艱苦少年:A父親長期失業後酗酒不顧家庭,B外配母親被父親家暴離異,C幾乎被棄養,為生存曾偷竊、討債。

  4. 2019年6月15日 · 年輕時候讀三毛,那個異鄉漂流的女子,看她在加納利群島實踐現實生活,生活在別處,又是生活在人情深處,心安頓處,便是天堂。 如今,我心安頓,人在天堂。

  5. 2019年8月27日 · 本文做為一個自我梳理生命經驗的小結,書寫過程亦是反思自己身為「都原第二代」、族人長輩身為「都原第一代」的種種遭遇,在台灣政治經濟發展的洪流中,我認為我與族人長輩們的這些生命經驗並非少數,這應是許許多多原住民族人的共同遭遇 ...

  6. 2017年3月27日 · 原住民「傳統領域」指是原住民原本的生活領域,包括部落所在地、農耕地、獵場、漁場、聖地等等,也包括海域與河流,但數百年來隨著外來政權進入,這些土地屢遭侵奪。. 今年2月14日,行政院原民會公布了《原住民族土地劃設辦法》。. 乍看之下 ...

  7. 2018年8月22日 · 藝術家郭俞平以聲音、物件與小冊等結合的裝置〈我的胃裡沒有午飯,脖頸在尋覓陽光,腦子索求愛情,靈魂裡有慌亂,心裡則有一股刺痛〉。 (攝影/余志偉) 共唱的感性經驗:家庭備忘. 藝術家陳含瑜〈印尼Sungai Duri卡拉OK記憶計畫〉。 (攝影/余志偉) 追尋與再次認識:尋鄉之旅. 導演阮金紅《飛海媳婦》紀錄片。 (攝影/余志偉) 小結:共情與政治的可能. (攝影/余志偉) 《家庭備忘—記憶與遷徙之島:東南亞新住民主題當代藝術展》 展覽時間|2018/05/11~08/26 展出地點|中正紀念堂一樓中央通廊 開放時間|週一至週日09:00~18:00. 策展人|林怡秀、蔡旻凌 藝術家|郭俞平、陳含瑜、阮金紅、蔡崇隆.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

  1. 其他人也搜尋了